谦逊的目光,深邃的智慧,一种儒者风范的随和,仿佛可以读遍你整个思维的过程,他就是李玉昆老师。与李老师面对而坐,我们很随意地开始了这次交谈。
数十年辛勤磨一剑
“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从李玉昆老师的描述中,倾听了长达数千年刺桐港与海的故事,依稀窥探到泉州当年光耀灿烂的遗风,眼前仿佛再现了一幅又一幅清晰的历史画卷。在漫长岁月中,名闻世界的刺桐港,扬帆万国,贾行天下、独占鳌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璀璨的东方之珠,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研究这段历史,探寻这段故事,成为李玉昆心中永远追求的梦。
在撰稿之前,笔者迫不及待地拜读了李玉昆老师的论著,阅读之后,感慨万千,深为其丰富内涵、翔实史料和泉州的历史、文化积淀所感染、所震撼。
李玉昆,祖籍南安,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68年起在河南洛阳龙门文物保管所长达十二年的石窟文化研究。1980年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工作,潜心钻研泉州海上交通史、宗教史和地方史。时至今日,退休后仍继续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工作默默地耕耘着。玉昆老师从事文博工作,一转眼就是近四十年。他进行海外交通史迹的调查,搜集海外交通文物和史料,对泉州海外交通史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他勤于搜求,敏于辨识,在资料考订方面颇见功力,以通俗浅白的语言,把历数了数千年泉州港最重要的事件,写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其不乏有精辟之处。这是与他自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和忘我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属于国家级的博物馆,也是目前唯一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海交馆在泉州,这与泉州拥有悠久和兴盛的航海交通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李玉昆老师甘于坐冷板凳,静下心来找资料,借鉴前人所研究的成果,踏踏实实地作史料考究,不断形成新观点、新材料。他从泉州海外交通航线、泉州海商、海外贸易商品、海外交通管理机构、中外友好往来、科技文化交流等专题来论述泉州海外交通史。又总结泉州港兴盛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原因,力图为今天泉州的改革开放,为重振泉州古港雄风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
在泉州地方史研究方面,玉昆老师积极发现新资料,提出新看法,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如对完成开元寺镇国塔第五层及合尖工程的天竺讲僧天锡,有人说是天竺(印度)僧人,则有人说是浙江杭州天竺寺僧人,他从地方文献中考证出天锡为泉州开元寺僧人,晋江人俗姓尤。明代著名的善古琴者孔希岛,地方志和介绍孔希岛的史迹都说:“孔希岛,不知何许人也”,他从《安平志》中考证出孔希岛来自孔子故乡山东,不远千里来向安海人黄世雄学习琴艺。
再展刺桐古港雄风
李玉昆孜孜不倦地研究海外交通史,曾先后参加泉州市海交馆组织对南安丰州海外交通史迹的调查、泉州古外销丝绸纺织文物史料调查、全国妈祖史迹调查,福建省文化厅文博处组织对福建妈祖民俗文物的调查。利用闲暇之余与友人一起进行泉州古城遗址踏勘、泉州三山(紫帽山、大坪山、桃花山)考察、泉州西街踏勘等。他是全国最早参与妈祖史迹调查者之一,从辽宁丹东到福建沿海进行历时半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先后在刊物上发表十多篇论文,写出书稿15万字。他还积极参加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本撰写,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工作。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李玉昆对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进行多方考证,他认为郑和当时对泉州十分青睐,主要看好这里有港口、造船、海外交通、货品、宗教、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泉州阿拉伯人很多,郑和能物色到出洋需要的通事即翻译;泉州是海员之乡,能招募大量的航海人才;泉州又是丝绸瓷器的集散地,大批丝绸瓷器从这里带到西洋各国。泉州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利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和也在泉州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足迹。郑和下西洋时曾到泉州清净寺礼拜,该寺西北侧为明善堂,闽南建筑三开间二进,作为小礼拜堂,其右侧有伊斯兰教史料陈列室及接待室。另外,寺内还保存历代遗留下来的汉文和各体阿拉伯文的石刻,是泉州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之一,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
近年来,玉昆老师发表在各级文史刊物的论文达100多篇,主要代表论著有:《泉州海外交通史略》(1997年获泉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汇录》、《中外关系史辞典》、《中国石窟雕塑全集》、《世界佛教美术图典》;《龙门碑刻的研究》,获福建省文博考古优秀成果二等奖;《宋元时期泉州的香料贸易》载《海交史研究》,入选《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第一卷);《妈祖信仰的形成和发展》载《世界宗教研究》;《敦煌遗书<泉州千佛新著祖师颂>研究》载1987年《敦煌学辑刊》。他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先后赴新加坡、荷兰、斯里兰卡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和参加文物展览。2000年主持国家文物局重点课题“泉州锡兰王裔文物研究”。其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东方之子》等。现兼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泉州历史研究会理事、《海交史研究》杂志副主编等。目前,还被聘请为泉州黎明大学、泉州艺校学生讲授《中国博物馆学》、《泉州海外交通史》等课程。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色彩斑斓的传奇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如今,泉州港这艘闻名遐尔的“海丝”船将再次扬帆,重现那“苍穹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和磅礴气势。李玉昆也将继续书写那一部千年海上的情怀,为泉州的交通港口发展史再添璀璨夺目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