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洪氏大宗祠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洪氏大宗祠是泉州现存最有价值的清代宗祠。洪氏大宗祠位于泉州丰泽区东门草埔尾(现温陵街与湖心街交界处),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宗祠朝东南向,为三进三间张一石埕(花岗岩石埕面积约165平方米)。一进祠门、二进正祠、三进住户,并配有两翼护厝。祠现为南建博物馆所借用。虽经历尽沧桑,但主体建筑仍保持完整,工艺精美,具有典型的闽南传统祠堂特色。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4年6月在祠前立碑作简要介绍,碑文曰:“祠建于清,其布局严谨、完整,建筑颇具特色,备泉州祠堂之一格。”祠门硬山式筑于石台基上,中门楣嵌“洪氏大宗”匾,门边石柱刻有清咸丰乙未年(1859年)举人洪曜离“驷马高车地,忠臣理学家”的对联。祠前“派别衍燉煌宗支百世,地灵钟衮绣庙貌千秋”的对联,相传是翰林院编修龚显曾的笔迹。大门前有一对青草石鼓,左右两边门前各有一对青草石门枕,精雕细刻,美观大方。两大门壁为花岗岩麒麟雕贴肚,廊边壁有凤凰、麒麟、花鸟等精美的石灰膏壁雕,门壁下边贴肚是狮、象、鹤等花岗石雕。正祠悬山式木构架筑于石台基上,祠门木构,中间木大门作几何棂窗,隔扇对称,两扇雕梅花,另两扇分别雕有鹿凰、龟鹤配竹。竹叶精心设计出“洪皓我祖,节著冷山。忠贞贯日,感动天颜”,“缵承绞绫,茬任赤泉。甘棠遗爱,聚族瓜绵”的联句。祠中设七层公妈神龛。神龛筑在花岗石台上,雕工精美,石台正面篆刻“福禄寿”三字。神龛前上方是“忠贯明”匾,承脊大柱对联是“节著冷山十五年衔命抱符忠贞志远俞苏武,派分晋水廿余疏劾奸弭患铁石心迈迹琼崖”。这些都是为纪念洪氏先祖洪皓而书。正祠堂前门楣题有“三瑞堂”,系指洪皓的三个儿子:适、遵、迈先后中进士,官至极品,故有“三瑞传芳”之称。 据史料记载,洪皓字光弼,谥忠宣。江西乐平人,1115年登进士,状元及第,但一生仕途坎坷。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羁留十五年,流放冷山(今东北黑龙江省)。艰苦备尝,威武不屈,最后遇赦归宋。宋高宗赵构赞扬:“卿忠贯日月,志不忘甘,虽苏武不能过。”后与秦桧不和,被放于英山、袁州,最后在南雄州(今广东海口)病卒,时年六十八岁。洪皓有三个儿子:适、遵、迈。在1142-1145年间先后中进士,官至极品。长子洪适官至“端明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子洪遵官至“资政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季子洪迈任“龙图阁学士,礼部员外郎”。 洪皓一门,名扬天下,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誉,可与历史上的“三曹”、“三苏”、“三魏”相比美。洪氏后裔以“三瑞传芳”激励自己。“三洪”中,洪迈成就最高,中年后撰写的“容斋随笔”达到“极鬼神事物之变”的境界。洪迈,字景卢,号容斋。因其父和秦桧不睦受累,曾出为添差福州教授。绍兴三十二年假翰林学士,起居舍人,使金议和,而被囚三日而水浆不进。使还,竟以“奉使辱命”被劾罢官。隆兴元年(1163-1167年)起知泉州。洪迈次子洪植(十九郎)后又宰泉武荣(今南安市),后来挈族居于泉。经历八百多年,洪氏后裔遍布海内外,遂成泉州望族。 为了敬宗睦族,清同治间,泉郡洪氏族人在府城择址建祠,以纪念先贤。1860年举人洪曜离出任总办董事,发动泉郡及台湾宗人集资筹建。宗祠于1862年动工,1868年竣工,洪曜离派其兄能畴带谱谍赴台,请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按察使衔的洪毓琛撰写祠序,洪欣然命笔并捐银叁佰圆满。祠序连同洪氏宗人捐款芳名均勒于石(黑色),嵌在正祠之右墙(现仍存)。洪氏大宗祠迄今已130多年了,是泉州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宇。目前海内外洪氏宗亲正准备复修,以展昔日的辉煌。 现将《劝捐建洪氏大宗祠序》碑全文抄录如下: 昔先王以孝教天下人道自亲亲始礼云亲之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夫敬宗收族虽孝子慈孙事然家不立庙祖于何昌宗不建祠族于何聚此我洪氏大宗之建所由汲汲欤辛酉秋仲宗人能畴自泉来台持其弟曜离之函问序于余冀重以余言俾族众踊跃从公以成美举余恭属宗谊重违其请而乃为之言曰呜呼率族之众统于宗子建祠之义公于族人为子孙者能追念其先祖有我逮事者矣有不逮事者矣有远我数世者矣有远我十数世数十世者矣苟无仁孝诚敬之心以达乎幽远而通诸冥漠欲使祖宗之精神与子孙之精神萃而为一也不其虽难乎今洪氏之宗世不涉乎荒邈系实出于名哲忠宣公大节炳如保世滋大以长有子孙也固宜文敏公学贯经史擅词翰迨其少子十九郎公宰泉武荣以甘棠遗爱挈族居于泉之五邑迄今六百余年×渊源可考名贤之裔奕世必昌其所由来老远矣嘻天运循环无往不复洪氏居泉虚其族之散而不能聚也于是构址建祠义形于色诚使富者输财而贫则均力俾我忠宣公之泽不获就湮行将庙貌崇新族人时聚宗立而昭穆分支明而伦纪叙追水源木本之思兴春露秋霜之感我子孙尔炽尔昌緜緜绳绳永鸿延于易替也岂不懿哉岂不盛哉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按察使衔洪敏琛撰 题捐芳名开列于后 倡劝董事台澎兵备道兼理学政钦加按察使司衔毓琛捐银叁佰 圆倡劝董事钦加协镇衔前任台湾嘉义营参将金升捐银叁佰圆 督办董事晋锦霞例封文林郎清鹏暨男 倡建劝捐总办董事己 未恩科举人曜离 等捐银壹佰叁拾圆 倡劝董事及晋英溪汝缕 偕男持筹董事球饽等 捐银贰佰拾圆 办料董事南瀛前职贡 以安以居等捐银壹仟壹佰圆 劝捐董事泉 同国学生金声捐银叁佰伍拾圆晋锦江候补同知国珍捐银壹仟圆 南大演壬戊恩科举人廷珍捐银贰佰圆 劝捐董事南华美职贡德辉 偕侄凉庆捐银叁佰捌拾圆 南大演候补同知廷标捐银叁佰圆 晋 英抗玉映捐银叁佰圆 同柏浦国学生秉钧捐银贰佰叁拾贰圆 柏埔尔心捐银贰佰叁拾圆 晋英林溯契 溯绑等捐银贰佰陆拾圆 英林溯眨等捐银贰佰 贰拾圆 英杭庠生梦佳捐银壹佰壹拾圆 劝捐董事晋澄塘派乡宾 振恩等捐银壹佰陆拾拾圆 劝捐董事晋溪口庠生琼云、琼枝等捐 银壹佰肆拾圆 惠山前派岁贡珍元暨世紫等 延尤溪派庠生球图 等 南霞坂国 学生树楠各捐银壹佰叁拾圆 晋英林球虎等捐银 壹佰拾肆圆 晋英湖德华 英溪汝是 英林溯御萧妃土等 南后 楼派仙景派瀛前园篾同窗东熏风 舞衣元忠 青岐世夏各捐银 壹佰拾圆 南平溪派溯泉等捐银壹佰贰拾圆 晋英井源陈捐银壹 佰零肆圆 晋英林比社三房派 萧妃元祥派同凤罔派武举国珍、 贻孙等 桃林派庠生锡圭等 金门青岐派 永春后溪寨派各捐银 壹佰圆 南霞坂派捐银捌拾伍圆 劝捐董事晋新库派廪生亨谦等 捐银玖拾圆 南凤山派捐银捌拾陆圆 劝捐董事晋英林南社派 玉浮等 晋福田章辉各捐银捌拾圆同洪山柄派捐银染拾贰圆 劝 捐董事南三塘绍溪捐银柒拾圆 永春州庠生在田捐银陆拾捌圆 劝捐董事南古山派庠生达三等捐银陆拾陆圆 晋蔡井派捐银陆拾 伍圆 劝捐董事同山金门庠生作舟 南澳边派各捐银陆拾圆 晋 圣茂河源 惠南寨崇世各捐银伍拾圆 晋龙山派 梅屿派各捐银 肆拾捌圆 台湾里街捐银肆拾贰圆,南廪生珩捐银肆拾晋英林和 源号捐银贰拾肆圆 溪西坪金缕捐银贰拾贰圆 漳厦协德号捐银 贰拾圆 同柏埔派捐银拾柒圆 台新荣顺公馆庄晋下河市各捐银 拾壹圆 晋英林天当 南廪生观寿各捐银伍圆 晋卫千捷升厂口 水舵各捐银肆圆 晋武生国定春山国香安平捷发号各捐银贰圆 晋庠生时亨捐银壹圆 题列条款有加捐者有乐输者有短交者据事直书心迹自见除费 用外建业未兖凡我族姓有能尚义敬宗捐置圭田者定当载勒贞珉以 垂不朽 物料工费叙次如左: 买祠地建祀业竝税契计银捌佰壹拾柒圆 祀业再充容俟续 载 堪舆师茂才林君名向阳礼仪柒拾伍圆 竹木料计银壹千叁佰 叁拾叁圆 一木匠计银壹千壹佰捌拾壹圆 一瓦墁料计银伍佰捌 拾贰圆 一涂水匠计银肆佰柒拾陆圆 一石料计银伍佰玖拾柒圆 一石匠计银壹千叁佰柒拾陆圆 一丹工料计银肆佰叁拾捌圆 一小工计银伍佰肆拾壹圆 一文房四宝皮胶藤针锄椎板筑诸器 计银壹佰陆拾柒圆 一茶烟油烛舆蔬薪米祭器家器勒石等计银捌 佰肆拾叁圆 一竖栋上梁进主祭祀庆成祝 计银柒佰玖拾圆 补 物料及称贷利息计银贰佰伍拾贰圆 建祠巅末缀以诗曰庚申卜地 壬戌工兴亦越甲子梁栋迺升崇祀列祖灵爽式凭前堂后寝制度恢宏 百为未备惟日兢兢戊辰告竣将礼秩称院试聚族于豆于登岁时常祭 月吉冬丞数通徽合漠孙子高曾昭兹来许继继绳绳 同治柒年岁在著雍执徐复卦用事日躔星纪之次董事裔孙曜离谨识 石室居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