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明朝李光缙为林声麓暨江孺人所撰之墓志铭文考释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最近,本人在大坪山发现明朝李光缙于1622年为其伯叔联襟文学林声麓暨原配江孺人撰写铭文的墓志铭。墓志铭为两块长方形黑色页岩石板,每块长53.5厘米,宽28.6厘米,厚2.6厘米。第一块背面用篆书竖排阴刻两排字,每排八个,共十六个字:“明文学林声麓尚书元配江孺人墓志铭”。每个字高2.8厘米,宽2厘米。正面为竖排墓志铭文,共八十四排,近二千字,用正楷体阴刻而成。铭文笔法清秀,内容丰富,全文如下: 文学林声麓公暨元配江孺人墓志铭 笔 儒林独醒遯循人眷弟李光缙宗廉甫顿首拜撰时天启二年壬戌 盖余与声麓林公并婿于江公为媿泉公婿余为朋泉公婿称伯叔 联襟兄弟云当是时江父行诸老咸在诸舅方少年鹊起媿泉 公长君立甫为公亲外兄亦余季父封礼部公婿余并以外氏兄 事之外氏讌集诸襟以次坐余少于公二岁公以婿行次推余坐其 左而已居右余笑谓之曰安有大丈夫而从内人妇女子之班 也座客尽笑公让余左如故余以齿后往往逊席两人相亲昵如 此公后有婿参知潘士观君余同季父最相善公殁已数载子呈 奎甲春将厝公与江孺人且丐铭于士观士观出参楚藩道远不 可率致乃以属余士观故善知公然能知公称丈人后之事不能 尽知公少年时之事纵使士观纚纚言之不能有加于余也余是 以不复辞公讳宗彦字尔藩别号声麓先世泉山公自三山徙入 泉遂为泉人代有通仕籍者树棹楔于南通衢曰冠英人是以称 冠英林云六传至敬轩公生子五人阳庭公居四即公父美须髯 长垂至地世所指目呼为长髯公者也母汪孺人生公公长身方 面高准巨耳貌肖尊人髯多而长不及少聪颖善诵性资敦笃出 就外塾未尝比童子嬉戏阳庭公奇其有大人志绝怜爱之时阳 庭公与江媿泉公并以计然策隐于市门为贾中长者财力相君 而行谊相友善公是以得委禽于媿泉公仲女而称婿于江以此 公兄从新城令中升公长伯父之子少而孤拊于阳庭公命与公 同塾新城公长公一岁年相伯仲材亦难弟兄各后先补弟子员 然新城公一出就试辄高等食饩郡黉文声噪起公不无浮湛诸 生间不能及也公读书小心默舍为文据经依传喜平淡不事奇 诡炫人耳目以是试不甚利新城公掇贤科以去公以体羸善病 不任下帷岁未晚谢举子业公虽善病乎尤善自护惜绝声色嗜 好终日兀坐一室蔽以重幛香一炉书画一册图籍数卷楮泓几 具而已病多经年初怕风寒非暖天和日厚帽袭裘不敢出后亦 稍康久之健七筋善步虽隆冬严寒出行市中存谢宾客矣立甫 君有里中诸老人社公最后与焉公居去外氏咫尺每过从立甫 君或相约社会诸老毕集公角巾布袍皓发皤须拱立端容人虽 习故见必以庄日暮酒阑谈锋嗾起或至骂座公默然无言但一 开颐自喻取适有余快矣以是善休老止遽宿病弗起公笃于天 性事阳庭公孝承志侦奉几微必谨侍立终日不见跛倚伯父孚 吾公与阳庭公同本业伯殁公请橐中藏悉归伯母不以乏嗣故 私自多叔父宰庭公老于掌故公请曰儒者不能以占哔当积著 有祖父遗资父其悉畀之毋折著也公所为养亲志多此类平居 无疾言倨色遇事逡巡闻人不善赤发于面不言人过人亦畏公 知多信服之有叔母惑爱于婿致讼其嗣子将逮之公闻亟趋解 之曰而子虽非离裹犹子也婿与子孰亲哉叔母大感悟卒释于 官为母子如初公有二子晋呈奎次甲春公督之学自亲课文字 新城公罢令归则使就郢于新城公二子俱以成名新城公艰于 嗣弥留之后仅呱呱遗危于痘公仓皇吁天徼一线存竟不免公 惨悼不宁者久之无奈以次子甲春继从族议也公但呜咽不忍 新城公之祀忽诸耳公家故饶为俭不异寒素顾独于振人缓急 倾橐以赴尝自铭曰吾本薄德人当行积德事吾本薄福人当行 惜福事此其生平最挈紧者也挽得潘士观为东坦士观孝友君 子每与余言称公笃行言动可师余然士观能知公士观成进士 公犹及见不十季而公殁矣邑侯李葵儒公闻公名欲致为乡大 宾力辞不赴识者高之公元配江孺人江世称雍睦媿泉公善友 于兄弟孺人为其女甚小娴于家训既归声麓端凝寡言笑阳庭 公坐市肆声麓治儒者言户内事孺人与姑同拮据能代姑理事 王舅姑朝夕奉甘旨婉娩柔色无少拂其意敬轩公病痿数年侍 汤药剂涤厕俞半出孺人亲之不厌烦若非无婢女足任使令曰 妇代姑氏役耳居恒念体欲而声麓单只未有息树辄劝置媵为 广嗣计声麓公坚却之则故请之虽二男一女均孺人所从腹而 识远曙其大矣理家勤俭祭祀芬必诸凡米盐酱醋醢醪之烦皆 能先时而具以无贻内顾声麓公得一意治经孺人之力居多而 竞蚤夭不及睹儿女子之成声麓公是以久而悲思之公生嘉靖 丁未年闰九月二十三日卒万历甲寅年十一月初三日享年六 十八江孺人生嘉靖辛亥年十月初一日卒万历乙酉年十月十 一日享年三十五继娶秦氏耀庭秦公女子二长呈奎邑庠生娶 云南宪副许公天琦子庠生于明女次甲春邑庠生出嗣新城公 娶庠生黄仁献女女一适湖广布政司参政潘士观澜赠淑人孙 男六鸣雷邑庠生娶庠生王浚卿女重浚娶黄毓秋女重泽聘清 江县知县谢公吉卿子增广生琦男庠生廷铣女呈奎出重溥娶 庠生赖乔弼女重羡聘庠生朱治鼎女重澄聘岷府左长史张公 而炯子贡生霖男廪生鼎猖女甲春出孙女五一许常州府同知 李公大澜子庠生廷桂男继辘一许赖乔勋子光祚呈奎出一许 庠生丘启迟子兆鏊一许孝廉王龙震子光旋一未许甲春出曾 孙三懋起未聘懋越聘庠生黎明杨女懋超未聘鸣雷出余未艾 墓在东岗大平山之原负丙揖壬圹三虚左圹为秦孺人寿藏兹 以天启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时奉公与江孺人合葬焉 李生曰余与公善其善新城公也蚤于公人言公善病故早自废 使公不病当与新城公争道而驰以是定两兄弟优劣余独谓不 然新城公坎坷一官所谓樊中之畜神虽王不善也公则行泽中 百步一啄十步一饮矣终身逸乐世网不羁未知与新城孰多余 亦甘自废然惟不早是以有遯尾之厉翼倦而后知还铩羽则已 多矣余之少于公也独二岁滹哉乃为铭铭曰 公惟善病是以不病亦惟早废是以不废乃延其生不见其退名 盛名者殃位高者溃卫生之经媒媒晦晦公何病废无位与名身乃 寡悔世人病矣公不病病寝此幽宫千季无竟 缌麻婿潘 澜士观父稽首篆盖 小功甥黄日升世平父稽首书丹 墓志铭行文流畅,文笔朴实,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情况、人情风俗以及撰笔者李光缙本人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他的重商思想等。在此依据相关的史学知识对墓志铭文初步考证分析如下: “文学林声麓公暨元配江孺人墓志铭”——所谓文学,是指教习经书的人。我国自隋唐定科举取士以来,儒学实际上与科举结合,成为教育的整体。唐代州(府)、县学官由州、县事的长史兼领,后设博士,建中时(780-783)改称文学,管生徒训迪。泉州为上州,按制可置文学、助教各一员,掌以《五经》授诸生。林声麓小时候“读书小心默会,为文据经依传;喜平淡不事奇诡,炫人耳目,以是试不甚利。新城公掇贤科以去,公以体善病,不任下帷。岁末晚,谢举子业。” “盖余与声麓林公并婿于江,公为媿泉公婿,余为明泉公婿,称伯叔联襟兄弟云。”——“联襟”,也称连襟,妻的姐妹之丈夫与自己的关系为“连襟”,也称“襟兄弟”(俗称“同门”)。 “公后有婿参知潘士观君”——潘澜,字士观,林声麓女婿,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登甲辰科杨守勤榜进士,会试第四名,与秦钟震、张维尧、洪启聪等同榜。后任“湖广布政司参政”。明朝时一省的最高行政机关为承宣布政使司,全国设十三个布政使司。布政使作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主掌一省之政。布政使主要属官参政、参议分工本省各道,主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宜。潘澜后任户部主事,历官广东按察使。 “缌麻婿潘澜士观父稽首篆盖、小功甥黄日升世平父稽首书丹”,“缌麻婿”、“小功甥”——泉州丧葬习俗历来很具特色,从人死之后至丧事结束,死者眷属均须穿丧服。中等以上家庭或仕宦、富裕之家很讲究,丧服有五种差别,称“五服”,以别亲疏。即(1)斩衰;(2)齐衰;(3)大功服;(4)小功服;(5)缌麻服。上述丧服标志与《明史、礼志十四》“仕庶人丧礼”所记载的制度完全相同。以上穿着各式孝服的人,均为本姓本家直系及旁系亲属,总称“五服内”。至于“五服外”,皆为外亲,如女婿、外甥虽也分“头白布”,但须加衬一块红布,一般并不戴在头上,只拿在手上,着便服穿便鞋即可。林声麓女婿潘澜、外甥黄日升用“缌麻婿”、“小功甥”自称,以重孝而显至亲至孝。 铭文中提到“云南宪副许天琦”,许天琦,字大正,福建晋江人,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福建举人。据万历《泉州府志》卷15载,这一科泉州的同年举人有:“王徽猷,府学,己未进士。郭培之,府学。史朝采,府学,丙辰进士。张敷潜,府学,官知府。李载贽,府学,官知府。李继芳,府学,历官布政司参议。丁云会,府学。许天琦,府学,壬戌进士。陈敦质,府学,官知府。龚持应,晋江学。李伯遇,晋江学,癸丑进士。蔡民望,晋江学,历官知府。孙振宗,晋江学,壬戌进士。黄思近,南安学,壬戌进士。李一阳,同安学,已丑进士。戴一俊,惠安学,癸丑进士。林会春,惠安学,历官户部主事。王以匡,惠安学,官教谕。薛廷宠,惠安儒士,官南城知县。上述人物中的李载贽,即李贽,明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当时明代最重年谊,特别是同乡同年登科者都是朋友,终生来往。所以说许天琦和李贽也是有交往的。许天琦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登壬戌科徐时行榜进士,其同邑进士有庄国桢、王同瓒、林乔相、陈邦颜、吴从宪、张国谦、周标、孙振宗等。授行人,擢工科给事中,转刑科,出为广东参议,备兵惠州。拊循士民,约己省费,严饬将吏,毋许贪功妄杀,民以安堵。招降贼帅朱良宝,调贵阳。年余,擢云南副使,备兵金腾。招徕三宣六慰二土司诸夷,宣谕德威,诸夷帖服。至滇四阅月,以疾卒。两省立祠祭祀之。所著《四书、周易管见》、《续宋史断》行于世。 “岷府左长史张公而炯”——张而炯,万历癸酉举人,授浦江令。一心抚字,居官恂恂若儒生。作兴土类,悉以赎锾改葺学宫,焕然鼎新。戊子,邑士双隽,前所未有也。 “常州府同知李大澜”,李大澜,福建晋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登乙丑科范应期榜进士,其同邑进士有苏士润、林云程、杨珂、赖庭桧、黄才敏、李泽、周良宾等。初任江浦县令,志称其雅志节俭,廉而有威,历升常州同知,太仓知州。 “清江县知县谢吉卿”,谢吉卿,字修之。福建晋江人,万历八年(1580年)登庚辰科张懋修榜进士。授清江令,慈惠抚民。先是,令清江者,为郭恭定惟贤,邑有郭父谢母之称。坐场屋事,谪粤西臬幕,掌教宣成书院,粤士服膺其教。委署兴安县,厉精为治。调浙江泰顺令,复调繁海盐令,捐俸赈饿殍,筑海塘。未凡,被劾归,年八十一卒。 “孺人独醒循人眷弟李光缙宗谦甫顿首拜撰”—— 撰笔者李光缙(1549-1623),字宗谦,自称“孺人独醒循人”,明代晋江人。其父李仁,字静甫。嘉靖戊子举人,授惠州推官。锄暴剔奸,绳之以法,期于平允。博罗有良民数十,豪家诬为剽掠,坐大辟。仁白当道尽脱之。擢户部主事。值边警索争刍粟转上饷如流,委视京仓,廉慎强毅,力除侵牟。以疾卒。年五十。囊中仅书数十卷;衣数袭,授妻江氏曰:“以遣吾子,令读吾书时,设吾衣足矣。”其清白如此。光缙4岁,父殁,19岁为诸生,36岁,举福建乡试第一。《府志》说:“或劝之仕,则曰昔人以二千石,不逮缝掖,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为也。” 李光缙自幼聪敏,寓目成诵,举笔成章,宏览博物,善古文词。他不沾沾举子业,师事苏浚。浚深嘉叹之,谓异日必成大儒。平日勤奋不懈,“日研经史及朝章民隐,以备经济。”“取《四书》、《易传》玩索讨论而手笔之。其理洁净精微,其词平正通达。”他治学严谨,“其文章悉呕心而出,不轻下一语。”其生平著作甚多,尤喜序述忠义节烈事。他一生著有《景璧集》20余卷,《四书要旨》、《四书指南》、《南华肤解》、《读史偶见》、《苏文抄解》、《杜诗注解》,若干卷。但存世很少, 明代中叶以来,我国江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泉州地区商业活动异常活跃。在这个背景下,李光缙冲破中国封建思想的桎梏,摒弃传统“农桑为本,商为末”的小农经济观念和几千年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一反以往鄙薄商人,视商业活动为投机取巧、惟利是图之人所为的封建道德规范。他同泉州商人交往甚密,对他们的商业活动评价甚高,十分赞赏。他的重商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景璧集》中,《景壁集》是一部研究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重要著作。此书原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所收藏,80年代初由当时厦门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傅衣凌复印了一部带回来。泉州市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十年(1637年)版《景璧集》。 《景璧集》里很多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是颇具见识的。李光缙辞世前一年所撰的《文学林声麓暨江孺人墓志铭》文中也显露了这些颇具见识的观点。现略举数例。 李光缙主张儒者为贾。他在铭文中说:“时阳庭公与江愧泉公并以计然,策隐于市门为贾,中长者财力相君而行谊、相友善。”“阳庭公坐市肆,声麓治儒者”。——当时社会一般人以当官为荣,以经商为耻。李光缙却以为不然,表明了他与众不同的看法;一般人指责沿街叫卖的商人是“非君子之道”,李光缙却认为那种凡人世起家的,只有读书入仕,升官发财才是正途的,其实还不如读了书之后去经商更好些。他大胆提出读书为贾可以充分发挥其才智,于国于社会于己莫不有益。 李光缙为人正道直行,赞扬那些正直善良之人。他在铭文中赞扬林声麓道:“平居无疾言倨色,遇事逡巡;闻人不善,赤发于面;不言人过,人亦畏公,知多信服之。有叔母惑爱于婿,致讼其嗣子,将逮之。”公闻亟趋解之,曰:“而子虽非离裹犹子也,婿与子孰亲哉?”叔母大感悟,依释于官。 李光缙本人不沾举子业,不入仕途。对那些不从科举道路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也赞赏有加,如铭文曰: “李生曰:余与公善,其善新城公也蚤于公;人言公善病,故早废;使公不病,当与新城公争道而驰。以是定两兄弟优劣。 余独谓不然,新块公坎坷一官,所谓樊中之畜神,虽王不善也;公则行泽中,百步一啄,十步一饮矣。终身逸乐,世纲不羁,未知与新城孰多? 余亦甘自废,然惟不早,是以有循尾之厉;翼倦而后知还铩羽已。 公惟善病,是以不病;亦惟早废,是以不废,乃延其生,不见其退名。盛名者殃,位高者溃;卫生之经,媒媒晦晦;公何病废,无位与身乃寡悔。世人病矣,公不病。” …… 李光缙享年七十五岁。他辞世前10日,以“文之不用,道之不行,不处不去,总以成仁。”16字铭授其子,其实这16字也就是李光缙一生恪守的为人准则。他一生著有《景璧集》20余卷,《四书要旨》、《四书指南》、《南华肤解》、《读史偶见》、《苏文抄解》、《杜诗注解》,若干卷。其行谊,详所作《独照醒言》中。 《独照醒言》——“孺人独醒循人”,实物墓志铭文中的自称与著作书名的相互印证,折射出李光缙潜心学问,“出污泥而不沾”,“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为人行事准则。 墓志铭文说:“——余季父,封礼部。”“——余同季父最相善”:余——我,指李光缙本人;季——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四或最小的:如伯仲叔季、季弟、季父。李光缙的季父是谁他没有明指,查了资料,与他同姓同时代的泉州人任礼部尚书的是李廷机。 李廷机(1541-1616年)字尔张,号九我,明朝泉州人。自幼奋志砺学,入太学,获顺天(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万历十一年,中进士第一名(会元),皇帝主持的进士殿试第二名(榜眼)。进入仕途后,万历三十五年夏,累迁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相当宰相),入参“机务”。李廷机从政主要历国子监1年,南京吏部并署南京户、工部3年,署北京礼部4年,以显著政绩,深得明神宗的器重、信任。他为政以廉、正、勤、俭而著称于世。 据《晋江县志》记载,解元李光缙宅在府学前;大学士李廷机宅旧在笋江石塔侧,后迁到泉州城西五塔巷贤相里。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官制》 2、《泉州历史人物传》 3、《泉州历代名人传》 4、《泉州市教育志》 5、《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6、《晋江县志》 7、《泉州府志》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