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宗,泉州东门外浔美村(今属丰泽区城东街道浔美社区)人,民国10年(1921年)生。父亲万守英,是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的儿子,但是家教却甚严。万善宗幼年在家乡浔江小学念书,他勤学苦练,成绩优异,13岁浔江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往厦门一家洗相馆去当学徒。经过三年努力,他的洗相技术有所长进,依靠微薄工资,以补助家庭费用。
1937年春,万善宗17岁时,由姑母带往菲律宾马尼拉市谋生,先在一家华侨锌器店当徒工;几年后又在溪仔婆区的一家华侨料器店当店员。他日间店务繁忙,晚上到英语夜校学习。由于他刻苦攻读,学习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华侨中颇有声望。
1938年,祖国抗日战争初期,万善宗参加“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又参加“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简称“店救协会”)。他大力发动会员,以财力、物力和人力,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他号召广大旅菲华侨,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努力奋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菲律宾店救协会在马尼拉成立后,选举许敬诚(即许立)、尤鸿源、张匡时、万善宗等8人,为第一届执行委员。在许敬诚等人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救亡运动,举办时事讲座,举行文娱体育活动,进行改善店员生活等合法斗争。
万善宗参加店救协会溪仔婆区的领导工作,任溪仔婆区支部书记处书记。他领导溪仔婆区的地下抗日斗争,做得十分起色。他积极发展组织,支援祖国抗战,使马尼拉市华侨支援祖国抗日斗争联成一片。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马尼拉市。菲律宾沦陷后,劳联会号召广大侨胞,从马尼拉市转移到中吕宋的农村去,建立游击根据地。万善宗参加地下抗日斗争,并于1942年春,加入菲律宾共产党。继续领导溪仔婆区工作,带动全区华侨,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引向深入阶段。
当时劳联会领导人许敬诚,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并出任主席。5月19日,中吕宋正式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配合菲律宾民抗军,展开游击战。尤鸿源是华支的领导人之一,他的菲律宾语和英语都讲得很流利。他又熟悉菲的风俗和民情,担任华支与菲律宾抗日友军的联络工作,互通讯息。
1943年5月,华支从中吕宋转移到南吕宋,并与南吕宋菲民抗军订立《军事行动协定》。其中提到华支应向民抗军提供中国抗日游击战术的经验,并且给予各种必要的援助。同年11月25日,华支副队长高华岳为代表,与菲律宾后备军官游击队签订《互助协定》,促使菲律宾的抗日战争逐步转向高潮阶段。
1944年初,万善宗调任菲共店员党委会书记,主持地下店员抗日运动的全面工作,以下简称“店抗”。当时“店抗”的工作主要是打击伪华侨协会,瓦解保甲制度,争取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万善宗发动“店抗”向伪华侨协会的各部门和各区的大小头目,分别情况送去慰问信或警告信,促使他们早日反抗日军的侵略。他还亲自到伪华侨协会保甲部,向个别头目讲解形势,说明大义,指清出路,使多数伪职干部表示愿意弃暗投明,以求新生。
1944年10月,日军出动大批兵力,对抗日团体进行大搜捕和大屠杀,使“店抗”受到很大损失。同年12月初,尤鸿源刚好到南吕宋山区一支部办事处联系,不幸被日军抓住。日军对他施行各种毒刑逼供,尤鸿源始终没有泄露机密。最后日军惨无人道地把他凌迟碎尸。尤鸿源牺牲时年仅25岁,使华支受到损伤,“店抗”也损失极大。
同年年底,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开始筹备迎接抗日战争的各项工作。万善宗由“店抗”调入“华支”总部,负责对外联络工作。他与各抗日友军的“工抗”、“青抗”、“妇抗”等密切联系,互通讯息,共同作战,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1月,美军在南吕宋登陆,联合各游击队友军,与美军第十一空运师配合,不断出击日本侵略军。万善宗于2月2日上午,奉令前往马尼拉市北郊,联络美军先头部队,配合美军光复马尼拉市。在行军途中,不幸被暗躲在《华文报》社楼下的日本宪兵,开枪打中腹部。周围群众立即将他送往仙洛加示医院急救。终因流血过多,于4日上午牺牲,时年仅25岁,周群众深表哀悼。
万善宗在故乡浔美村的堂亲叔父万寿泉,在50年代初,才得知万善宗牺牲的消息,深为痛念。然而万善宗的直系亲属,并无一人在泉,只好痛表哀悼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