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路上的惠安女造型石雕
也许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刺桐城辉煌历史的回忆,以激发泉州人再创辉煌的豪情壮志,与泉州市新区一并诞生的这一条大道才起名为刺桐路。它全长3.3公里,宽68.8米,由北向南横贯丰泽区,并与东湖街垂直交叉成南北两段。北段叫刺桐北路,近交叉口处有泉州侨乡体育馆、设置旋转餐厅的四星级酒店——湖美大酒店,往北可通向少林寺、草帮山庄和清源山风景区。一条经过精心点缀的内沟河平原渠,又把南刺桐路纵切为夹渠而行的两条分叉路——刺桐东路与刺桐西路,并双双先后与湖心街、丰泽路、泉秀路、宝洲路等主要街道十字交叉。于是东经东湖街、福厦路可抵达灵山圣墓、华侨大学等景点,经泉秀路、疏港路可到达法石石头街、真武庙和后渚港等海丝文化系列景点,让人有滋有味地去重温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繁荣与昌盛;西转东湖街、湖心街、丰泽路、泉秀路、宝洲路与鲤城区血脉相连,新旧城区水乳交融,又让人在萌生回归感的同时,更加热爱泉州的过去和现在。
刺桐路就是丰泽区乃至泉州市区的一条四通八达、美丽无比的主干道。两侧绿化带有8米宽和4.7米-8米不等,绿化面积11.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56公顷),绿地率48.7%,绿化覆盖率53.1%。绿化带以芒果树和刺桐树相间排列,沿渠有柳树、刺桐树和海桐球穿插其间,并分北、中、南三段进行不同形式的绿化美化,还点缀着一些石雕艺术品。这些雕塑和园林小品既装饰了街景,又丰富了道路景观,遂成一道闹市区罕见的亮丽风景线。
漫步在刺桐路两侧的人行道上,举目环视,高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无比壮观。令人赞叹的建筑物多数是近年来陆续开发出来的高档次住宅区,正在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尽其所能,而穿插其中的还有一些市、区有关机关团体和公益性建筑,有形地体现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为民宗旨,同时提高了刺桐路的档次、热闹程度和文化内涵。如:刺桐东路旁的泉州文化局、万维生邮票艺术中心、泉州市妇幼活动中心、泉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移动通讯、泉州市国税局、泉州市地税局、东南医院、泉州市公安交警支队,泉州市广播电视中心等,其中的泉州标志性建筑——泉州晚报大厦也高高地耸立在路旁,日夜在向七百万泉州人民传送党中央的指令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声音;刺桐西路则有堂皇富丽的汽车城,充满现代气息的泉州电信广场综合楼以及丰泽区医院(正骨医院)等单位。他们正以优质的服务参与缔造精神和物质两大文明;而路南端那一座雄伟、壮观的刺桐大桥横跨在晋江激流之上,夜以继日地驮着泉州前进,前进,再前进。但外地来客,谁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农村低矮、破旧的村舍、污水横流的臭水沟,苍蝇与蚊子活动的天地。所以说,这些现代化建筑,高高挺立在蓝天白云下面,以其坚挺而高大的形象,默默地向全国各地来客和海外侨胞展示泉州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拼搏精神和巨大成就,以及泉州人民经过开放改革洗礼后的思想变革和精神面貌。
瞧!那1万多平米、高高矗立在刺桐东路中段的泉州市妇幼活动中心,它是泉州市妇女联合会的下属单位。它的内部设有儿童天地和多功能综合楼等配套设施,正在竭尽全力为解放泉州妇女而精心培养、训练妇女干部,提高她们的思想水平、科学技能和现代意识,促使妇女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更上一层楼,同时又为广大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创造得天独厚的一片蓝天。
看!坐落在刺桐东路中段的万维生邮票艺术中心,它是我国第一个收藏、展出个人邮票作品的专门馆,也是一个集邮票收藏、展览、交流与办公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其建筑外观依照邮票首日封形状设计,充分显示邮票建筑的标志特点,洋溢出高雅、美观和大方的文化氛围和内敛、和谐的空间效果,极富有现代气息和创新意识。这个以当代著名邮票设计家万维生先生冠名的文化艺术设施,占地四亩,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总投资500多万元。它的建设得到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鼎力支持,于2003年顺利开馆。该馆收藏并展览凝聚万维生先生毕生心血和成就的邮票作品及其所收藏的名家佳作。这些馆藏作品,方寸天地,风情万种,其中以《儿童》、《万里长城》、《天鹅》等作品堪称是传世之作,为我国邮票艺术研究领域中颇具学术价值的珍贵史料。同时,该馆还具有举办邮票及其他艺术展览,开展邮票艺术研究、艺术品交流活动,宣传展示泉州文化艺术,以及用于行政办公等多种功能。这样的邮票艺术馆,将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专业人士的欢迎,成为人们鉴赏邮票艺术的重要窗口。而万维生是何方人士?他就是我们泉州人的乡亲。他出生于异邦日本,成长在故里泉州。20世纪50年代初,他负笈东北鲁迅美术学院,师从名师,潜心造诣。学成后进京就职,更是黾勉努力,孜孜以求,终获得邮票设计艺术名家桂冠。数十年来,他设计的邮票有40多套150多枚。其匠心独运、绚丽多彩,彰显出他精湛的艺术功力与丰硕的创作成就,备受社会各界的赞赏与青睐。这又一次有力地证明:名城泉州,山川灵秀,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当你绕过路旁绿色铁护栏,步入内沟河平原渠,透过车水马龙的喧嚣,你可以放松身心地去寻觅和感受另一种花园式的舒坦与欢悦。因为说它是一条路,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别出心裁的长条状公园更为恰切。南段北端入口外,一条由巨龙盘曲而成的“9”和“7”两字所组合的“返珠”大石雕,耸立在半圆锥形的花红柳绿之中,格外醒目,引人浮想联翩:是为了象征该路建于1997年、还是偶意对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的刻意纪念?不管属于那一种创意,它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激动。分别安放在丰泽街、津淮街交叉路口渠头花草丛中的“惠安女”和“吻”两座石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让人自然产生一种对传统美与现代美的比较与思考。而矗立在渠水上面的那三座红砖瓦顶、白瓷墙砖的水闸小机房,又让人隐约如同逍遥在亭台楼阁间,情不自禁地击节哼唱几句古色古香的南音,韵味无穷,自得其乐。至于坐标在与宝洲路交叉口处渠头花木前的那两只白色花岗岩笑狮,烈日下,风雨中,无时不在与刺桐大桥北桥头那对黑色石雕笑狮遥相呼应,心有灵犀一点通地为日夜奔忙不息的车辆祝福,祝他们飞速向前,一路平安!水渠护栏是白色花岗条石砌成的,横栏平直出棱角,栏柱顶端雕成一个八角形石珠,一溜排过去十分好看,风格也是继往开来,巧妙地再现了闽南石构建筑的传统特色;渠岸两侧设置步行道、园灯照明、园椅等配套设施,这对于有意于花前月下的年轻恋人来说,也是一方难得的天地,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会关爱。步行道旁就是贯穿整条平原渠两旁的清一色的依依垂柳,春意与万千柳丝一起风中飘拂,瞬间给人一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情画意。而老年人背倚在柳丝下石靠背椅上,欣赏风景品味垂柳旁那以黄心榕、红桑、希美丽、美人蕉、福建荼等灌木跳跃式种植而成的长形花色地块,以及色地上一簇簇以灌木丛修剪而成的黄彩球、绿彩球、紫彩球……近瞧,远望,姹紫嫣红,意绪万千,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身与心瞬间获得解放,烦与恼刹那化为乌有。再看看路两旁列成长队的刺桐树、芒果树、海桐树,似霞如火,分外妖娆;屈指一数,合起来正好是六大长溜,它们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有如六条绿色长龙,天遂人愿,滔滔不绝地向路人频送金口玉言:六六大顺,六六大顺!
走在这坦荡而又美丽的刺桐路上,作为泉州人,我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因为,刺桐路就是泉州之路的一种展示,它将永远超前地引导我们高速奔向更加文明、健康、富有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