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东岳庙史迹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东岳庙(称东岳行宫)在泉州府城仁风门外凤山之阳。庙坐子向午的方位临古驿路旁,距离仁风城门约四里。古时候很多城市都建有五岳庙,崇奉五岳大帝。 泉州的东岳庙何时所建?据《泉州府志》清乾隆版本所载:“东岳行宫建在泉州府治仁风门外凤山之阳,宋绍兴22年尚书张汝锡所建。”东岳庙青帝殿石柱上原有刻下文字记载:“唐末邑人张延鲁开山建岳,其八世孙尚书张汝锡建庙。”传张延鲁生前乐善好施,买下东岳山、五斗内这两支山地,给泉州人作公共坟场。到南宋张汝锡才完成祖宗的遗愿兴建东岳庙,奉祀泰山之神东岳大帝。 殿西侧檀越祠“张氏宗祠”,建在这里,解放后宗祠充作生产队的肥料仓库,文革间被拆去。 清康熙25年安溪湖头人李光地当了康熙王朝的宰相,光地为了光宗耀祖向皇上请建一座石牌坊在岳口,以表彰他的祖宗李森经商时常济贫乐善好施。康熙帝对下属官员请求的事皆为允准,批准宰相李光地申请建石坊表彰其祖宗。康熙帝并亲题“急公尚义”作坊额首。此石坊建在东岳庙口古驿路上,东西向石坊古朴大方至今300多年保存完好。 泉州东岳庙自张汝锡建庙于宋绍兴间,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明万历间泉州曾一度大地震,震后东岳庙倒塌不堪。 明万历37年泉州兵备副使姚公尚德,太守姜公志礼,县令李公等共谋兴修东岳庙。敦请文学詹公仰宪董其事,这一次重修东岳庙规模扩充完善,各殿堂神像维修完整,并立祠庙额曰“霖沾肤寸”在第一殿殿前。 东岳庙第一进山门在清末早已倒塌,遗存“万山第一”的匾额(石构筑质的)。万山第一的山门是清康熙初修建的,宋代建庙时的山门不得而知?“万山第一”这四个行书是谁所书?历来众说纷纷。据陈允敦教授所编《泉州名匾录》P98页记载:《万山第一》是为清康熙间进士泉州人黄志遴集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字,为泉州清源山题写“第一山”所得。“万”字是黄志遴自题补上去的。黄是康熙年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国史馆编修、和出为湖广布政使、因父丧返泉奔丧守制间所集书,题上“万”字凑成了“万山第一”这一大石匾额(闻黄写此万字时、费纸万张方成。可见仿写者力求其名书,与大书法家之字神韵相吻合是很不容易的)。现东岳庙山门的“万山第一”石字匾额,由市文管会收藏在开元寺里西塔旁麒麟壁垛下。 东岳庙山门边原有两座小庙,分立东西方奉祀“执法神”跟天丁、力士神一样。但这俩执法神与庙早已湮没了。 东岳庙的第二进原有一个露天的台坛,石筑的天坛高出地面三尺许,坛前置一个碧辉石大香炉。天坛之后有座石亭,亭中放置一块花岗岩大石块,为乞火(取火)时应用。亭左边一个殿堂称“宏文府”奉祀内阶帝君,亭右边一个殿堂称“阴骘司”奉祀阴德星君,石亭后一个大石埕。石埕后第一落宏伟壮观的“大殿”,殿中塑五尊泥雕塑神像端坐着,每尊有一丈多高。中尊: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左方:西岳金天顺圣大帝,南岳司天昭圣大帝。右方:北岳安天立圣大帝、中岳中天崇圣大帝。(总称五岳大帝) 第二殿青帝殿即东岳天齐仁圣大帝(泰山之神),青帝的崇奉是为本东岳庙的主神,青帝殿即主殿:中奉祀青帝(东岳大帝岁崇)。殿中奉青帝坐像冕旒帝王像,旁女史女侍各一尊立像。左旁为尚书、大理神像。右旁为六甲、八谷神像。美轮美奂金碧辉煌,令人敬而畏之。 青帝:(东岳大帝泰山之神。自古就有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的名称),古人以为泰山之高能通天。关于青帝的来历说法不一。《枕中书》载:太昊之孙为青帝治泰山。《龙鱼河图》说:东方泰山神姓圆名常龙。另一说法姓唐名臣。《历代神仙通鉴》则说:青帝是为盘古氏之子名叫“赫天”居泰山之上。《闽杂记》载:“东岳泰山青府天齐仁圣大帝”姓岁名崇。道教为之加上“东华帝君”、“太华真人”等外名号。就姑且以闽杂记的说法为准吧,东岳大帝叫“岁崇”,简称青帝。娶一位玉女为妻,封号“碧霞元君”,既是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的元配夫人,那么又称:“泰山娘娘”。可是在《封神演义》里又出现了东岳泰山之神——黄飞虎。这是小说里所瞎编的。好像泉州东隅城基路有一座二郎庙,祀清源妙道真君(又称二郎神庙)是为秦代的李冰父子,是二位很有成就的治水专家,还修筑“都江堰”水利,历代被奉为水神。可是泉州的二郎庙民国时代所塑的神像是神话中的三眼杨戬二郎神。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二郎庙重新装神像时,陈泗东先生才提意见:“二郎神应是李冰父子”。现在东隅城基路二郎庙所塑的神像才是清源妙道真君——李冰父子了。 相传东岳大帝(青帝岁崇)是主人生死管理鬼魂之冥神。东岳庙青帝殿的两侧庑廊里各有36尊泥塑的神像称:“速报司”、“福寿祠”等,这些神像奇形怪状,有的长须及胸,有的穷凶极恶。《都门赘语·东岳庙诗》曰:“七十六司信有无,朝阳门外万人趋。也知善恶终须报,不怕官刑愧鬼诛”。又传说北宋的包拯或南宋的岳飞都主管速报司的神职。《五岳记》上说:“东岳大帝领仙官、仙女九万人之多”。这巩怕也是道家神仙学说的瞎吹,因为佛堂有500罗汉,道场就有9万仙官仙女,多神信仰就是瞎吹出来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北京青帝神诞:“三月廿八日东岳东华帝君诞辰。都人(北平)陈鼓乐旌帜楼阁彩亭,导天齐王仁圣帝君巡游;花飞逶地全楮齐山”。从这些资料的记述,东岳大帝泰山之神在民间的影响极深,信奉者多不可数。 青帝殿后露天开凿二个小池,称:“血池”,圆形的小池面宽不及一丈,深度不到三尺,池边还有台阶可以上下。池后有一座小庙称:“池头夫人祠”,崇奉池头夫人妈。旧时有一个荒谬透顶的传说:“妇女生育难产而死,均被人打入血池地狱受苦,只有他的亲人替他修行,或做功德渡他脱离血池之苦。”有些地方池头夫人祠附设在阎君殿里,有些地方池头夫人与注生娘娘同祠。 第三殿:阎君殿:中为地藏王(与佛教地藏菩萨一样),两旁为十殿阎君。左旁: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右旁分为: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平等王,九殿都市王,十殿转轮王。 关于阎罗王的来历:“阎罗王”是印度古梵文音译(原是印度神话中阴司主宰神、后被佛教纳入其经典任命其为地狱主神。)神职属于地藏王位下,与十殿阎罗平起平坐同等职称。 一殿秦广王姓蒋:掌鬼门关司人间寿夭吉凶。 二殿楚江王姓历:掌大地狱凡杀人奸盗者受刑。 三殿宋帝王姓余:掌黑绳狱凡忤逆教唆者受刑。 四殿五官王姓吕:掌血池狱凡欺诈诱骗者受刑。 五殿阎罗王姓包:掌叫唤狱押魂赴望乡台听闻。 六殿卞城王姓毕:掌枉死狱凡怨天骂地者受刑。 七殿泰山王姓董:掌热恼狱凡刻骨骸杀生受刑。 八殿平等王姓黄:掌不尊狱凡在世不孝者受刑。 九殿都市王姓陆:掌恶毒狱杀人放火者受刑。 十殿转轮王姓薛:司各殿送来鬼魂甄别恶善然后发配投生转世。善者转胎生为人,恶者转卵生甚至湿生。先押解孟婆亭的酗忘台下,灌饮“迷魂汤”,使他忘尽前生之事。(除了十殿阎君外还有18层地狱之管理神。略) 宋朝朱熹题《凤山东岳庙》诗一首 门前寒水青铜阙,林外睛峰紫帽弧。 记得南宅通柳浪,依稀全是辋川图。 明李光缙《泉州东岳行宫重修碑记》 天下五方之山,以泰岱为东岳。《虞书》云“舜东巡猎、至于岱宗”是也。太史公云:作事者,始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古者天子法之。新春始事,必居青阳,左个车旗服玉、色尚青苍,以东方为万物发生之地也。后世东岳之建,始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封泰山以其神,周流天下,无所不至。敕郡国所在东岳行宫、以祀青帝,从泰岱之称、命曰东岳。吾郡行宫,在仁风门外第一山之阳。志不载其构于何代何年,但云建置修葺不一,至宋绍兴规制益宏,则由其来矣。今上即位久,道化成、天地太和,山川鬼神应之,三十五年秋(丁未1607年)地大震,飓风淫雨交作,青帝宫尽圯、帝像坏。郡士民傍徨,兵备使者姚公(尚德)太守姜公(志礼)邑令李公谋兴复。礼请文学詹君仰宪董其事詹君自捐金百余,为经始费,收旧木贮之,诹吉鸠工,盘木辟基、按旧更新,于焉始事矣。已,姚公、姜公、李公先后捐金,外邑令亦有佐者。匠石杂作,土木并兴、向殿柱用木,今石之;向无层檐,今重之;向一殿,今列而三之。殿后开轩窗受明,左右直以两巷,垣屋翼其外。中为正殿祀青帝像、旁塑女史、女侍御六甲、八谷在帝左、尚书大理在帝右。左右二执法神在端门、东为宏文府,祀内阶帝君;西为阴骘司、祀阴德帝君。辟通天露台,著尊崇之象,以严视厘之所,巍巍煌煌,视昔加廊矣,詹君嘱某记之。 夫青帝者何神也?余考天官、紫薇、勾陈、大帝居焉。五帝座内辅太薇、外垣亦如之,有四方诸侯王像。东方曰青帝,威灵仰之神;南方曰赤帝,赤怒之神;西方曰白帝、白招拒之神;北方曰黑帝、叶光纪之神;中央曰黄帝、含枢纽之神。位各有所居,职各有所掌,以顺大帝之事,而总其权于青帝,故六甲授时为木正,八谷司耕为火正,大理平刑为金正,尚书纳言为水正,并隶于东垣之属星。今夫天詹君劳肩于身、役持于久、卒底有成,神之赖之,劂功懋矣。 东岳行宫碑记全文1100多字,堪称长篇文章,但没有写上时间。不过从其内容可以得知其时间,“明万历35年秋泉州大地震,导致东岳行宫倒塌神像坏去,宫剩下一片废墟满地尽是瓦砾。兵备副使姚公、太守姜公、邑令李公带头解开义囊集资修宫,”据估计连续施工二年后方可完工,那么这块东岳行宫重修碑记,约在明万历37年(1609年)所立,迄今近400年的史迹,是为泉州明末大地震后规制完整的宫宇。 泉州东岳庙在清末仅存(第三进)正殿而已,且是破烂不堪,近年才由群众集资重修这一座文物古迹,其余荡然无存。虽然如此,各地的信众仍然来此庙行香拜神。国姓爷祠清末已废,国姓妈迁往大殿东侧七娘夫人祠边。(在满清统治时唯恐干扰和禁忌百姓敬奉国姓妈)而尊称“血疯夫人妈”是为妇幼婴儿保护神明,三百年来香火十分鼎盛。东岳大帝的信仰渐淡化了,最终会自然消亡的。 泉州东岳庙的史迹一文,对研究泉州社会历史,民俗风情,提供了点滴依据。疏误之处,期望专家、学者不鄙予更正,是所至盼! (插图作者:(李晓川 图)) 泉州东岳庙(李晓川/图) 祀神位置大殿 1.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像 2.西岳金天顺圣大帝像 3.南岳司天昭圣大帝像 4.北岳安天立圣大帝像 5.中岳中天崇圣大帝像 青帝殿 1.东岳大帝岁崇(青帝)像 2.左女史、右女侍像 3.左尚书、右大理像 4.左六甲、右八谷像 阎君殿 中、地藏王像 1.一殿秦广王 2.二殿楚江王 3.三殿宋帝王 4.四殿五官王 5.五殿阎罗王 6.六殿卞城王 7.七殿泰山王 8.八殿平等王 9.九殿都市王 10.十殿转轮王 等端坐神像 南北长200米,东西宽50多米,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 具体建筑面积尺寸比例,市文管会有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