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韩偓墓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晚唐诗人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以“香奁集”驰名于世,后来竟成为“香奁体”。其实韩诗多慷慨激昂,富于爱国思想,迥异当时(晚唐)靡靡之音;香奁之作,亦有所激而然也。乡先辈黄莲初“弟韩冬郎墓”诗云:“一集香奁抒幽愤,离骚千古有同悲”。林瀛士诗云:“孤臣亡国泪,香草美人情。”想见其身世同灵均也。以“香奁集”比拟“离骚”,在学人中间,从来看法一致,故韩偓亦我国历代爱国诗人之一。 韩偓原籍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童年能诗,其姨夫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大加赞赏,有诗云:“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乱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昭宗龙纪元年举进士,历官兵部侍郎,进学士承旨。朱全忠怒其薄已,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邓州司马。天佑二年(公元九○五年)复召为翰林学士,迁故官,不就。避祸挈族徙闽中,依王审知。后寓居南安,前刺史王审邽作“招贤院”礼之。故韩有“赠九日山僧”、“钓鱼台”(在九日山)、“咏荔枝”等诗,其“南安寓居”诗有“此地三年偶寓家,枳篱芭屋共桑麻”之句。曾在黄旗山麓,报恩寺附近,筑一广室,刻石其上,至今犹存。梁篡唐后,乾化三年(公元九一三年)召入朝,复辞不往。殁于邑之龙兴寺,葬葵山杏田村之南,即俗呼“踏斗墓”。迄今已逾千年,闽南古迹,使人低徊凭弟者,墓过于此也。清嘉庆十二年,南安县令盛本为立墓道于潘山乡,文曰:“唐学士韩偓墓道”,碑作隶书,书名而不字,亦近古所罕觏者。 在封建剥削社会中,对于文物古迹每多漠视而任受破坏,因此,韩墓年久失修,不但“断碣埋尘碑没字,两行翁仲戴山花。”(郑家珍过韩冬郎墓诗句)而且是“墓甚荒颓,仅存白石一堆”(见南安县志)矣。吊古凄凉,令人感慨系之! 迨至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政治腐败,盗墓风炽,韩墓也遭浩劫,被盗发掘而暴露,志石为区人所得,磨去其字,铸而为砚。曩厦门大学考古团来泉州时,曾言之慨然!一九三六年(民国廿五年)间,本县老进士吴增关心地方古迹,商得越南华侨黄仲训慷慨捐资,并联络绅耆曾遒等,共董其事,进行修葺一新;曾纪其略,砌石于潘山之旧墓道帝。丰碑并立,后先辉映,诚胜暨也。 重修之韩墓在今日人民政府保护文物古迹法令的贯彻下,得到人民爱护,风景增妍,河山生色,不独名人遗迹永垂不朽,对美化市乡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亦有其重大作用焉。 韩偓诗 自沙县抵尤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尽废,因有一绝。 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此诗作于五代梁开平四年(公元九一○年)作者避乱闽南时,通过描写农村的荒凉景象,揭露唐亡后藩镇军队扰民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