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漫话荔枝与南安贡品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荔枝为名果之一,原产地在我国,是闽粤的特产,十八世纪才传到欧美去,所以全世界植物专用名都普遍采用“荔枝”这个名称。 荔枝因为是珍贵的果实,历史上都是上贡皇帝的贡品,是达官贵人品尝的珍品。据说,唐玄宗时杨贵妃爱吃荔枝,古代运输这种鲜品得用马急驰输送,杨贵妃住在长安,要吃鲜荔枝,要由粤运陕,实在远得很,非皇家焉能办到。唐诗人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去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名诗句说明这一点。 荔枝也因佳品,历来为文人学士赋诗、作文的好题材,所以更名贵。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为荔枝作了《上林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北宋大书法家蔡襄著《荔枝谱》,唐宋文人诸如杜牧、韩偓、苏东坡等还作了诗,苏东坡谪官流放岭南时,因尝得荔枝称为乐事,即兴写了一首诗,其中云“得啖荔枝三百颗,不妒工作岭南人”,上述诸人都是祖国历史上著名大作家,他们的诗文影响深远,更使荔枝身价百倍。 闽、粤产荔著称;尤以闽产荔枝既多又好,因而福建也以荔乡出名。当代大文人郭沫若六十年代来福建,至莆田时曾留下有名诗句;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时碧覆场”。根据史料说明,福建荔枝以漳、泉、莆三地为最,蔡襄的“荔枝谱”,就有很详细的记述。“荔枝谱”中讲莆田荔枝,种类颇多,其中最佳者四种;即“宋香”、“陈紫”、“红绿”、“六红”,四者之中,尤推宋香为最。宋香又称“宋家香”,肉肥、核小(蛀核),“赋以丹檀香气,百尝不厌也”。福建荔枝可制荔枝干“状元红”,还是国内干果店的名品。福建的荔枝干出口也是历史悠久的,在“荔枝谱”中称,“荔枝干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无不爱好”。为蔡襄誉为“奇香异味天下无”的“宋家香”优良品种,植于唐玄宗时的老果树还有一株保留在福建莆田县城中宋氏宗祠的庭院中,现作为重点文物保护。据说“宋家香”这个品种还传到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去。漳州为我省荔枝重要产区,以盛产“乌叶仔”荔枝出名,具有果粒大、汁多、壳薄、肉脆、含糖份高,成熟期早的特点,以产制荔枝罐头驰名国内外。 泉州荔枝:以南安最多,余县亦有。五月熟者为火山,主要特点是早熟,但肉薄味酸不佳。六月熟者有早红、桂林、金钟、白密、状元红之类,具属佳品,余种类尚多。七月熟具属山荔枝,品类数十种,壳多粗厚。佳品良有风韵。蔡襄《荔枝谱》中讲:泉中荔枝惟推“蓝家红、法石白”二品。蓝家红、蓝氏兄弟圭为太常博士,丞为尚书都官员外郎,此荔其家所种。法石白出法石院,色青白,其大次于蓝家红,红绿核,颇类红绿。宋绍兴初,叶守廷栽植二百株于群圃。而法石白蓝家红在宋时已不可识。这里谈一下南安荔枝,据史载:南安延陵乡(今属泉州市)最盛,所产桂林为上品良种,若锦田、桃源、社坛有一都、二都、二十一都、三十二都等处产荔甚佳,名进贡子,为名贵贡品,每岁大府采买入贡。诗山植荔尤多,戴树翁手植四百株,颇为名种。通志又有“一夕红”,又一种名“杨师姑”,多焦核。隐居九日山唐大学士韩偓曾写一首诗;“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惟教进荔枝,汉装碧桃比得,枉令东朔号偷鬼”。晚唐距今千余年,说明南安种植荔枝历史悠久,古时就是个荔乡,品种又多又好,在当时能作为贡品,可见极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