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南安迁治溪美的概况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绪言 南安迁治的原因,当然有远因,也有近因,今天我不谈远因,只谈近因及其始末。 南安县治原设在丰州,地点不中心,乃众所周知,但是南安早有东西溪之分,东溪的人,大半要求迁洪濑,西溪的人,则要求迁溪美,其理由溪美不只是南安的中心,而且与泉州,洪濑成为三角形之一端,安溪物产输出,厦门物资输入,必经之地,将来商业繁荣,是指日可待,市区发展,人口增多,亦必跟上去,至溪美,洪濑两处,皆为南安重镇,早就在该两镇,各设讯署,助理县政,民初尚仍设立,到民国五年乃废立。 要说南安县治,早就拟迁地点中心的溪美,但因闽南一带,从民初以来,地方扰乱,迄无宁日,所有来任县长,也是五日京兆,不但无心干事业,连工作都不安心,有时候日在县衙办公,夜则赶宿泉州,以求安全,似此情况,那有心谈县治中心不中心的问题。 二、迁治洪濑的情况 1930年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陈国辉,队伍驻在兴泉永一带,当时县长洪文德,原系陈国辉参谋长,诗山蓬华人,曾在是年之冬,邀请全县各界人士,在丰州开会,讨论迁治问题,斯时东溪的人,拥陈国辉为主,率领所属乡镇的人士,出席会议。西溪的人,则以陈佩玉为首,带领溪美,英,宇,运及官,水,石,莲的人士,出席会议,会议一开始,双方即开始各抒理由,讨论热烈,争辩详尽,第以斯时陈佩玉,只是陈国辉的团长耳,在长属的关系,言有顾忌,好在地方人士,如溪美陈存瑶,英都洪持成,官桥陈景午,石井郑选卿等,皆言之甚力,奈其时寸土莫非王民,他主张迁往洪濑,虽亘不够,实有异议,但终获得通过。越年十九路军入闽,政局改变,蒋光鼐主闽,以陈国辉啸聚闽南,渎职殃民,拥兵抗令,错误万端,抗案如鳞,国辉为着应付这种逆境,也顾不得迁治了,嗣后国辉调开闽南,本人硬着头皮晋省赴会,结果被扣,后竟在福州东湖,执行枪决,迁治洪濑,就此流产。 三、迁治溪美的定议 1933年,本县闻人刘尊光,又名益思,他为着南安迁治问题,发表一文,题为“南安县历代疆域沿革考略及今后迁治管见”。他说得很有理由,而且公正。南安不迁治便罢,要迁治就大非溪美不可,以地点来说,东至四都四十五里,西至翔云五十一里半,南至莲河八十四里,北至八都八十二里。距离各适其中。较诸洪濑,东与本区坝田距晋北仅五里,南距莲河一百一十五里,因此说到要迁往洪濑,莲河誓死反对。于是迁治溪美,非仅溪美欢迎,海都更欢心,金淘同意,码头不反对。当时南安县长叶松生,本县金淘高田人,也认为该文说得很对,很有价值。闽南乡土民主编蔡芳泽即将此篇文章,登在创刊号。从此诗山陈育德,蓬华洪万嘉,炉峰潘温和,高盖谢钊抚等,再不发表什么意见,以是南安迁治溪美,到此作了定议。 四、迁治溪美的决定与实现 1935年,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南巡,到安溪来泉州,途经溪美,陈佩玉出示南安地图,陈仪亲眼看过,溪美确是南安中心地点,到泉州后,亲临丰州,眼看南安县治与晋江(县府设在泉州)相距咫尺,认为大有迁治的急需。那时争取对手的陈佩玉,喜出望外,即行赶上省府,晋谒陈仪面陈此事,并许尽其所能,协助迁治,乞诸从速促其实现。旋回南安,向县长赖惟勋大为打气,再为仔细计划,得到赖的赞同,即日着手条陈迁治的必要及其应行注意事项,呈报省府。陈仪乃提出省府会议讨论,结果获得通过批准,并令南安县长开始准备迁治工作,当时陈作佩玉内心,半私半公的欢喜,公则心愿实现,私则本人在溪美有十几座店楼,将来地方繁荣起来,店租涨价,其收入当较可观,再则以他的地位,尽可左右地方政府。县长赖惟勋果然于1936年年底,迁来溪美,南安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指导员常炳森,是个老光棍,他以为百般起头难,不能随同迁来,越年年底常炳森辞职他调,黄谦若来接任后才迁来。 五、迁治后的情况及其遭遇 县治初迁来,一切从简,其场所暂时安排如下: 一、县政府办公厅,安排在平民医院。 二、商同西溪小学校舍让为看守所及司法处。 三、借陈佩玉店楼数座为职工宿舍。 四、以原第三区署为公安局,区署迁崎峰,并改为第一区署。 五、以原溪安车站及一庙宇,为自卫大队部。 六、在建安山先建座职工宿舍及一座县长办公室。 七、开始筹建卫生院,国民兵团部,集中总仓,干训所,民众教育馆。紧接着请准增设建设科,以资主办,规划新治建设工作。同时陈佩玉发起组织建设新治协助委员会。聘请全县各角落的地方人士为委员会委员。并公推陈屏青为委员长,主持一切会务,谢文星为秘书,处理日常工作,即日开始办公。 1937年元旦,在大堵沙尾大操场,举行庆祝大会并检阅民兵。 二月初在大新山(现南一中校址)举行县府奠基典礼。全体建设委员出席,大家以为一鼓作气,大兴土木,所拟建设工程,迅速可成。讵知所拟筹款办法,是以南安四十万人口来计算,每人贰角,计有八万元。但省府以此无异摊派人头税,所请不准,迨后改为向殷商富户劝募,未得顺利;抗日开始,新治建设,宣告寿终正寝,一切作罢。 嗣后陈佩玉,又受一班不喜欢县治迁到溪美来的人所利用,竞与县长赖惟勋发生意见,陈佩玉原奉令来沿海,突然省电回防,赖惟勋亦以与地方人士,不能协调,就辞职他调。 六、结语 迁治溪美,从1936年起到1949年止,为时十三载,先后县长有赖惟勋、张国健、颜德桂、韦淡明、李天锡、何乾元、丘思串、叶克胜刘筠声等九人。其变换亦可谓频繁。在此漫长的时间内,所作所为,对人民有实惠者,毫无可言。对地方事业的建树,更是渺而少之。于此可见当时国民党官吏腐败的一斑。我们回思所及,只有在1939年县长颜德桂任内,尚能勉力创办南安初级中学,即为今日南安一中之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