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戏场选将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南安县四十五都院里乡《李氏宗族谱》中曾有“十二世祖李公景林,幼从师学艺,郡王封后镇总兵职,随军东征,定居鹿港……”等文字记载,这一记载,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传颂着的郑成功戏场选将的故事。 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初,清廷采取“海禁”和“策动”阴谋,把同安、海澄八十八堡居民全部迫迁内陆,使不少遭难的人民流落厦门,以达到从陆地封锁郑成功的军需物资;又派人到台湾,策动霸占我国台湾宝岛的荷兰侵略者,从海上攻打郑军,企图使郑成功陷于“片板难入海,粒米难供厦”之绝境。为此,郑成功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挫败清兵,扶持难民,打击荷夷,收复宝岛。最后,决定在二月一日,郑成功亲自率雄师东渡,创立根据地。 消息一传开,厦门沿海一带的军民欢欣鼓舞。练兵、造船、筹粮,一派繁忙。特别是厦门乡亲们,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很大支持。鼓浪屿水操台旁,慰问队伍往来不绝。有一天,随难民入厦的南群高甲戏班子,来到营地慰问演出。入夜,郑成功在马信、杨英、吴豪、洪喧等将领陪同下,观看演出。 戏开始了,锣鼓喧天,全场肃然。只凶台上出现一个“连翻三斛斗”,再来个“五步牵羊”的雄姿英俊的武生,威风凛凛地道白:“行者——武松”。戏正演“武松打虎”。随着阵阵锣鼓的催打,凶相毕露的猛虎,张牙舞爪地扑过来了,早见“武松”手抢木棍,左挥右挑,上舞下挡。整个舞台一片寒风呼呼,闪光道道。呵!“武松”精湛的棍舞和勇猛的气概,鼓舞着全场观众,以致招来阵阵如雷的掌声。一场“人虎混打”,气喘呼呼的“老虎”被“武松”挥拳一击,伏地哀吼。一拳,再一拳,“武松”打死了“老虎”。演到这里,郑成功高兴地站起来鼓掌,全场一阵欢呼。 演出结束,郑成功来到后台,找到了“武松”,劈头就问: “武松大哥,尊姓大名?贵庚多少?家住何处?”扮“武松”的后生家,清了清嗓门,壮了壮胆子,激动地说:“国姓爷!我不是武松,名收李景林,而立之庚,原籍南安四十五都院里乡。伏望赐教。” “晤,是老乡了。‘武松’是我这个大木头的乡亲。” 郑成功话音刚浇,全场的人一时大笑。 郑成功拍着李景林的肩膀,亲切的问:“老乡,能使刀枪剑器吗?” 李景林腼腆地说:“打得不好……” “打给郑老乡看一下吧!” “要献丑的。” “别客气了。” “国姓爷要你操练一下,大着胆子来一套吧!”将领们都劝李景林。 戏班头家赶忙拿把大钢刀递给李景林,热呼呼地说着:“使吧,为国姓爷渡海东征助助威!” 李景林横握钢刀,对着郑成功和将领们鞠了一躬说:“班门弄斧了!”然后,拉开架势,舞动起来。只见:横握钢刀,一劈——金光闪闪,一甩——雄风阵阵。单托钢刀,一刺——寒气逼人;一拖——只离方寸。又见:双手倒转,左劈右砍,下捅上挑,旋转挥舞……真象是蛟龙闹海,银蛇翻云。这时,郑成功大声喝采,全场齐声喊好。李景林把刀一收,毅然肃立,脸不变色地说:“请国姓爷及诸将领指教!” 郑成功跨前一步,握着李景林的手说:“舞得出色,可堪征东。”他转脸对着戏班头说:“老当家,舍得把李武士送赴征场吗?”班头尚未开口,李景林抢先说:“弃艺从戎,为国杀敌,此乃李景林宿愿,只要国姓爷用得上,我一定跟随郡王,‘卧薪尝胆,报仇雪耻’。”班头接着说:“国姓爷如果用得上,我就把他交给你。” 郑成功高兴地说:“好吧!给你定个后镇游击之职,随军出征,日后论功封赏。” “谢国姓爷”!李景林欢喜地说。 “郡王,这,”后镇总兵吴豪急忙阻止着说:“戏班出家,艺浅身贱,岂可受此重任。” 郑成功语重心长地对吴豪说:“武艺高低,何谈出身,难道你——不服吗?” 站在一旁的杨英插了话:“吴总兵是门缝瞧人,不如当场一试。” 骄横的吴豪拍着胸膛,说:“他——敢吗?” 马信、洪喧等将领齐声说:“比一比吧!” 李景林退了一步,脸上略带不安地说:“国姓爷,还是……” 郑成功果断地说:“比个高低!”接着,握住李景林的手,“别怕,使出武松打虎劲,把武台当战场,把他当外敌,一定能杀出水平。” 此刻,早已结束妥当的吴豪,挥了挥手,盛气凌人地说:“输赢倒是小事,取个笑话吧!” 杨英忍不住气地对郑成功说:“吴豪欺人太甚,得定个法规。” “比武见高低,不许伤人命。明枪明刀,不搞暗算。违者,军法论处。”郑成功郑重地宣布,并且下了军令:“开始吧!” 比武开始了。真枪真刀地对杀起来,起先,李景林对吴豪尊让了几分,以防为守。而吴豪却认为他是艺低力弱,想猛杀几刀使李景林跪降。这时,李景林抬头看到郑成功和众位将领向他投来鼓舞的眼光,增强了他的勇气。于是,他马上改变刀法,虚晃一刀,让吴豪扑个空,他才用大刀柄轻轻一挑,又猛一横劈,把吴豪的大刀打落在地。接着,李景林跳出圈子跑在地下叩头说道:“小人失手,吴将军勿怪。” “哈哈哈,好手段。”郑成功高兴地说:“吴豪,你有何话可说?” “哼!比武场非战场,日后见高低。” 吴豪是不见棺材不下泪的。”众人说。 “李景林,你有一颗为国争一统之心,加上如此武艺,本藩把你游击之职晋升为总兵官,统领后营兵马,来日随我东征。”郑成功严肃地说。 “谢国姓爷!” 就这样,郑成功戏场选了李景林为总兵官。后来李景林随军东渡,屡建功劳,复台后镇守鹿港,深得军民拥戴。 (本文原载《柳浪》1981年第二期。李青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