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族系简况
李光前的父亲名国专,旅马来亚华侨,已故。他生有三子。长子名玉麟,早期侨居马来亚,四十年代回家养老,解放后被选为南安县政府委员,五十年代间病逝。玉麟生二子。长子成基,五十年代初期往马来亚,迄今无甚大作为,成基妻黄国珍现居香港。次子成波,现患神经不正常。玉麟发妻死后,于五十年代初再娶,随带一女。该女嫁出后,死了丈夫,但生有一子,迁居梅山,改名李建设。现李光前在家乡的房屋由他代管。建设现在国光中学任体育教师。李光前排行第二,原名玉昆,别号光前,1893年出生于南安梅山芙蓉乡石尾埔(即现在的梅山大队),已于1967年病故。妻陈爱礼仍健在,系陈嘉庚先生的长女,生三子三女,长子李成义,次子李成智,三子李成伟。兄弟三人都能和协共济、继承父业。成义现总理商务,其弟协理之,据说该家族现在的资产比光前在世时多有五倍。李光前弟李玉荣,也是星马巨商,专利经销英国汽车,号称为汽车大王。但不如李光前热心公益事业,对国家亦无贡献,死后其财产被其妻妾分散了。
二、李光前生平简略
李光前虽然已故,但欲了解其家族现状,仍应以李光前为核心说起,所以现将李氏生平简介于下:
一、杰出人物:
李光前是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新加坡和马来亚工商界杰出的人物。他历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两届(1939年至40年,1946年至1947年)正会长兼中华商联会一届主席、华侨银行和华侨中学董事会主席各约二十五年,同济医院,树胶公会,南洋商报社,中华游泳会等均获得光前先生资助。先生亦曾以华人平民身份被聘任新加坡大学校长(而该校的前后任校长,乃前英国驻东南来亚最高专员唐麦纳和新加坡总统尤麦夫),还被马来亚最高元首以及各州苏丹封赐拿督。
二、学历
光前在故乡私塾授课,1903年十岁,往新加坡侍父。当时南洋尚无华文学堂,乃进英印学堂学英文和数学,周末还入养正学堂读中文,李聪明过人,加以好学不倦,成绩冠全班。
1908年李与唐濡、蔡以瀛、李之唐等同升学南京暨南学堂,1911年升学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嗣后转入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交通大学前身)。
次年民国成立,李南返谋生,初任教于道南和崇正母校,兼华文报电讯翻译员工作,不久进入政府测量局附设的测量专门学校做学习员,同时转读美国某大学函授土木工程科。李的数理化基础非常好。1958年马来亚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李在苦学十余年后,忽为两位华侨领袖庄希泉和陈嘉庚所赏识,导入商场,奠定其未来的基础。
1914年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欧州货源来源日缺。庄希泉乃于次年与友人合力中华国货公司,李以朋友资格参加一些股份,帮他处理英文文件及重要交涉事宜,十分顺利。1916年陈嘉庚为要扩充橡胶贸易至欧美国际市场,需要通晓中英文的才干,聘用李,甚为器重,很快升至经理职位。
三、自己创业
李受知于陈嘉庚,宾主本甚相得,四年后他又成为陈家的东床快婿,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自1927年起,他就创办南益烟房于麻坡,翌年改为树胶公司中,专营橡胶贸易,但是对于陈嘉庚所有公私要务,他继续帮忙,始终如一。
四、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新加坡华侨中学是南洋首创的华文中学,在前一段时期,任董事会主席最久的主要创办人,陈嘉庚自1931年起,由李接任至1965年止。
光华学校的命名,新加坡福建会馆属下,原有道南、爱同、南侨女中和崇福女校四校。战后要在牙笼加设一校,以收容该地区儿童,建校时得李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故董事会会议决定:命名该校为“光前学校”以资纪念,而励将来,时李适游历欧美,及回来闻知此事,谦逊力辞,乃改称“光华学校”功成不居,其为人于此可见一斑。
李光前乃南洋大学创始人之一,认捐基金的总数为百分之十,计叻币1,045,688元;每年还捐给南大成绩优良的苦学生奖学金。
新加坡大学即马来亚大学,成立于1949年,李曾先捐助叻币25万元,嗣于1951年再捐前数,凑足五十万元,作为该大学图书馆购置图书文献之用,在其献款当中提出一个条件,希望大学当局,优先注重对东方文化的研究工作,次及科学。1958年马来亚大学校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1月1日任该校校长,至1965年,李因患肝癌病,自请告退。在退休以前,李向大学当局建议,设立医学院研究所,并由李氏基金会捐助叻币一百万元,以示之倡。
五、与各社团的关系
甲、中华总商会
李先生先后被选任两届总商会正会长。
乙、树胶公会
在各同业公会中,以树胶公会与李的关系最为密切。战前李曾任会长多年,并代表参加国际会议多次。1941年底就以出席在美京华盛顿举行的会议,而滞留美国,至日本投降(此次适其夫人同行,亦免于难)。1943年李曾在盟军当局托哥伦比亚大学主办的军政训练所担任讲师,专讲东印度地理和风土人情课程。
战后李仍赴欧州,参加国际树胶会议,顺便游历苏联,接洽树胶贸易。
丙、国家图书馆
星马各图书馆,以新加坡的来佛士图书馆为最大,藏书大部分英文,小部分法文。战后先生向政府提议,建筑新国家图书馆,并自动捐献巨款,附带两个条件,即须购置东方文字的图书,包括马来文、华文、印度文等,同时取消征收年捐制度,使人民免费借阅图书。政府完全接受,新图书馆于是成立,由李主持奠基礼。
丁、与华侨银行的关系
当时的华侨银行,乃于1932年底,由华商银行、和丰银行及旧华侨银行合并而成的,李先是与华侨银行董事部发生关系,及三家并合,乃与新华侨银行发生悠久关系的。至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以后,各国经济均大受影响,华侨银行为应付此危机计,李任副主席。
戊、与福利协会的关系
新加坡一向有许多茅屋,其建筑多数太密,且尚有用煤油灯者,故常有火灾发生。而大雨之后,常有水灾。一遇水火灾,常赖社会福利局及民间慈善机构,分头施赈,各自为政。1958年11月,新加坡福利协会成立,主管这种社救工作,由李担任主席。每遇灾难,主席亲赴灾区视察慰问,并由李氏基金会捐献相当款项施赈。
六、与中国教育事业的关系
甲、与厦大和集美学校的关系
自从1934年陈嘉庚公司结束营业以后,厦门大学和集美各校的历年经费得李大力支持,1941年即曾捐款充厦大集美学校经费,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飞机数度炸毁的校舍多处,亦端赖李从外国(指星马以外的)营业机构汇款修建,使闽南这两大学府焕然一新。
乙、南安国专学校
战前李在南安故乡——芙蓉村,独资创办国专小学,幼儿园,首由集美学校董事长来为筹划,继由南安伍远资先生专任经营。战后学园扩大,增办完全中学,名为国光,以资纪念。年来又再大兴土木,兴建科学楼,其规格之大,设备完善,是我省之有数也。至1960年李在家乡所捐献的公益事业费,即将近千万人民币。
七、家属和私生活
1920年,李与陈嘉庚先生的长女陈爱礼结婚。婚后生下三男三女。长子成义,次子成智,三子成伟,长女淑琼,次女淑珍,三女淑志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留学于英美各国。李勤劳成性,除往外国旅行外,极少休息。1964年尾至1965年初,李忽患肝癌入院,后往香港手术。1965年李来上海就医,顺便返家乡。1967年5月李病复发而逝,终年七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