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延平古刹——清水岩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座落在郑成功故乡南安石井镇西北隅的杨子、鸿渐,两山对峙,是名山戴云余脉。高峰危耸,面对波澜壮阔的闽海,是天然的航海标志。两山似乳峰状,人们称之为“双奶山”。杨子山位于东经118°23′02”,北纬24°39′10″,海拔426.7米。唐名士杨肃读书发迹而得名。因山形稍斜欹,故又名崎髻山。登高眺望,“浯江渺弥万顷,一碧风帆往来。”东脉犹如一条腾跃的巨龙,有气吞山河之势,直奔马江,为民族英雄郑成功故里;南脉山峦起伏,“七星堕地”,为明“祖孙进士”、“兄弟同奠定”、浙江道监察御史黄华秀的故乡。山上苍松翠柏,奇石嶙峋,岩壑流泉,胜迹甚多。“杨子夕照”是石井十二景之一,为闽南著名游览胜地。 杨子山建有清水岩,是唐代古刹,原称水泊庵,因流清泉水而得名。寺庙右边一“活源”,“有甘泉出石罅间”,终年不绝。煎泉泡素负盛名的本山岩茶,奇香袭人。《泉州府志》记载,这庵后来易名为清水岩。寺庙建在山腰,背倚巨石,面临深壑,又称“半山岩”、“大坑岩”。殿堂系四垂杉木结构,经历代多次修葺,在苍翠古柏掩映下,巍峨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大殿正中奉有释迦,药师、弥陀三尊石佛,系明代文物,妙相庄严。像高二米,盘坐莲花,雕艺精湛,为历代游览者所赞赏。大殿楹联有正德进士黄铖题刻;前殿有万历进士,南京国子监学正、浙江道监察御史黄华瑞、黄华秀题联。许多风雅人士“乘兴招游”,留下不少名篇佳句。“会清水岩记”为嘉靖进士、知无锡县事、内升户部郎中,转授云南知府郑普(海亭)所撰,详述佛寺建筑缘起。 杨子山风景绮丽,山川磅礴,灵气所钟,屡毓圣贤,历代曾孕育许多优秀人才。 唐杨肃,河南光州固始人,其父杨安随王审知入闽,结庐杨子山。杨肃从师寺中隐士,十五岁(887年)时,精通医学,能起死回生,求医者络绎不绝。村民称之为“仙公”。昭宗景福年间(892-893年),太后得病,贴榜求医。杨肃拆榜至京,治好太后的病,唐帝赐他进士出身,诰封“太乙真人”。不久,他又治愈皇后的乳癌。杨肃不愿居官受禄,后来归家,“乐作杏仁桔泉仙”。唐封崎髻山为杨子山,敕建佛寺和杨林书院。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杨林书院”讲学,引起四方贤豪接踵来访求教,后人在讲学处兴建朱祠,迁徒再三,现存遗址系乾隆、道光年间的建筑。乾隆三十九年和四十九年的“清水岩重建、朱文公祠、五文昌祠碑记”、系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原判河南陈州府事、候补同知加二级、预告侍养洪应心撰。朱熹号紫阳,故杨子山北面的地名亦称紫阳。 南宋末吕大奎,在杨子山从师于陈北溪门人王昭复、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登状元张渊榜一甲进士,任朝散大夫,行书吏部员外郎。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破临安,他转知漳州军事。行前路过泉州,蒲寿庚降元,威胁大奎签署降表,遭严正痛斥,由门人管军总管扶出。归家将平生著作泥封于朱祠重壁内,逃人海上,揭竿而起。因蒲遣兵追及,拔剑自刎。“碧血一时恨,汗青千载香。”大奎与杨肃齐名,万古流芳。杨子山左边的“大奎”村、“望奎”村,都起用大奎的名字。杨子山朱祠祀朱文公,同祀吕大奎。 杨子山由于山明水秀、人才辈出,因而许多名流学士“高怀寄此山”,纷纷慕名而至,登栖吟啸,摩崖题刻,由是盛极一时。石刻分为两类:一是对山岩风光胜景赞美的题刻,为数最多;二是历代名人游记题刻。游人“摩峰追古迹”,不仅能饱览胜地的旖旎风光,还可得到古代书法艺术美的享受。 当游者从石井驱车西行六公里,来到丛林胜概的大慈林。该寺系近代高僧、菲岛佛教鼻祖性愿法师捐建的,现为闽南女子佛学院。功德楼后突出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极高明——晦翁”,行书,“晦翁”是朱熹晚年的名号。北面几朵残墙系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的朱祠遗址。岩上刻有“读书处:唐杨肃、宋吕大奎洎有明诸先辈俱读书于此。”沿古道拾级而上,山腰间怪石峥嵘,峭壁直立,琳琅满目的石刻引人瞩目。游人到山门需“小憩”,而后洞蜿蜒的石径攀登,跨小涧,曲径“通幽”,为古时士大夫寻幽探胜之足迹。岩上刻有隶书“别有天地”,古朴苍劲,传说唐时就有了。此处长林丰草,为隐士居住之所。祠遗址,朱祠北面有蹲踞如犀象,远观如鸟跳动翼欲飞的大石,石上刻有“仰止”,为郑海亭所书。杨子山面临重洋,号乐海都第一山,故一巨石的南面刻有“海山第一”,笔势龙飞凤舞。为万历丙戊年(1586年)郑西玄所书。穿松林,绕丛岩,攀荆藤,奇峰峻峭,如临蓬莱仙境。清水岩左边石刻“仙苑”为朱熹所书,字体遒劲,气韵生动,笔法流畅,行刀自如,堪称书镌俱佳之品,为世人所喜爱。 清水岩南面“泉声栖绝涧”,悬崖上的“枕泉”,与大慈林楼后已毁没的“眠琴”同意境。古人读书生倦枕石而卧,泉声如琴音催眠。岩后“云气绕空山”,石磴陡峭。峭壁上刻有楷书“青云梯”,“石橙栖云人自远”,青云直上,情景交融。更上一层,便是道光五年(1825年)所建的兆元阁朱子祠遗址。立有碑记,六角残阁犹在。登高远望,湖光山色,碧波粼粼。“帆归沧海外,衣振白云间。”夕阳西下,“暮霭催人去,余霞散绮斑。”山岩的风光处处引人人胜,使人留恋不舍。 清水岩在十年动乱中被拆毁殆尽,三尊佛像于露天中蒙受风吹、雨淋、日晒,久后势必逐渐风化剥蚀。为保护文物古迹,三尊石佛已于一九八三年三月二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外侨胞、爱国人士倡议组织筹建委员会,函请海外各地华侨劝募捐输,重修千年古刹。现已集资三万余,首期工程建大殿,力求保持原有建筑风格。至于下殿及附属建筑有待于热心侨胞再接再励,踊跃输将。清水岩将以崭新姿态耸立于杨子山上,供国内外游客瞻仰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