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为驱逐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归回祖国,并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台湾广大汉族和高山族同胞的支持拥护。我们在纪念郑成功的同时,也应该纪念广大台湾同胞支持郑成功的爱国事迹。
一
台湾同胞反对荷兰殖民者的斗争,推动和支持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斗争。
荷兰殖民者在明廷官兵打击下企图于一六二四年退出澎湖,转而侵占台湾西南部时,立即遭到台湾广大汉族和高山族同胞的迎头痛击。台湾同胞斗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一六五二年赤嵌地区爆发的郭怀一起义。郭怀一原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下,长期居住在赤嵌附近村社,担任“长老”及通事(翻译),富有爱国心。他召集赤嵌附近台湾同胞,起义反抗荷兰殖民者,坚持战斗半个月,最后虽然失败,但却沉重打击了荷兰侵略者,影响极大。郑成功在《复台》诗中说:“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里所说的“十年”,正好是从一六五二年郭怀一起义时算起,所以连荷兰殖民者也认为郭怀一起义得到了郑成功的“教唆和支持”(C.E.S.:《被忽视的福摩萨》)。
台湾爱国人士何斌献地图给郑成功,直接帮助和促进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何斌是一个富于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早年和郑芝龙等人到过台湾,后来居住在一鲲身附近的赤嵌村社,被荷兰殖民者作为长老和通事。他目睹祖国领土沦为荷兰殖民地,以及荷兰殖民者对台胞的奴役掠夺,早就想为台湾归回祖国贡献力量。他注意观察台湾沿海港道河弯形势,有一次,在台湾同胞郭平的帮助下,探测从赤嵌城边到鹿耳门港口的航道。
永历十年(一六五六),荷兰侵台长官揆一派一个代表和何斌到厦门,向郑成功表示愿每年贡纳饷银五十万两,箭坯十万支、硫磺一千担,要求和郑成功通商。何斌在厦门时,亲自向郑成功反映台湾同胞驱逐荷兰殖民者的心愿,希望郑成功早日出兵台湾。同时,何斌又秘密接受郑成功的委托,在台湾代征收赋税,以备军需。
何斌在台湾同胞帮助下,从台湾回到厦门,携带台湾同胞协助勘探、测绘的台湾地图献给郑成功,并介绍台湾和高山族(当时称“土番”或“番族”)的情况说:“台湾沃野千里,四通外洋,横绝大海,……土番受红夷欺凌,每欲反噬。以天威临之,如猛虎逐群羊也。”(夏琳:《闽海纪要》)他还制造荷兰侵略军据点赤嵌城木模型,供郑成功参考。
一六六一年春节后,郑成功在厦门召集将领议取台湾。会后,决定留儿子郑经监守沿海各岛,亲自率军驱爱荷兰殖民者。
二
广大台湾同胞帮助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使宝岛台湾结束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归回祖国怀抱。
郑成功率军出征时,在水师中有四十名澎湖渔民充当战船的驾驶员的领航员。本来征期是少风之季,但途中意外遇到大风,在澎糊停留了几天,澎湖居民积极提供军粮。当队伍到达台湾西南部,避开大港台湾城荷兰炮,从北线尾岛的鹿耳门航道进入。鹿耳门港原是个险恶性航道,沙石堆积,荷兰又将破船沉没堵塞,郑成功利用台湾同胞所勘测地图,利用潮水涨潮,“密令何斌坐斗头,按图迂回,教探水者点篙,徐徐照应,转舵扬帆呐喊。”(江日升:《台湾外记》)顺利通过鹿耳门航道,渡过大海湾,直达赤嵌城北的禾寮港登陆。
台湾海边沙坚水浅,虽小船也不易渡岸。台湾同胞一下子就集中几千人,驾着台湾的主要交通工具来迎接郑成功军队,使成千上万的郑成功军队,才能迅速登岸。相反,荷兰侵台长官弗里德里克·揆一听到郑成功军队登陆消息,本想派兵阻拦,但找不到一只可以运兵的台湾小船,也找不到一个肯为荷兰侵略者服务的台湾船夫。
郑成功军队在北线尾岛和海上大败荷兰侵略军后,首先围攻赤嵌城。赤嵌城中荷兰守将描难实叮率领三、四百名侵略军,赁恃城高炮猛,负隅顽抗。郑成功军队连续围攻三、四日,未能攻下。台湾同胞告诉郑成功说:“城外高山,有水自上而下,绕于城壤,贯城而过。城中无井泉,所出惟此一水,若塞其源,三日而告变矣。”(《赐姓始末》,黄宗羲误记为台湾城事)郑成功听从台湾同胞的建议,切断水源,使赤嵌城缺粮断水,于是描难实叮只好献城投降(甘为霖:《台湾基督教会史》)。
在郑成功军队到达台湾后,广大台湾汉族和高山族同胞都表示热烈欢迎。在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村社头目,如新善,开感芎里,俱来迎附。郑成功设宴招待,并赠送袍、帽、靴、带,于是南北路高山族村社相继派人前来表示欢迎。郑成功军队粮食原依靠没收荷兰殖民者和从大陆运来,当大陆粮船未到时,台湾同胞也积极卖给粮食。
台湾各地的广大汉族和高山族同胞,还主动起来打击、驱逐荷兰殖民者。远在北部鸡笼(基隆),淡水的台湾同胞和长老,自己组织起来,冲击荷兰城堡,烧掉荷兰房屋,并夺得一般荷兰船只,杀死企图夺回该船的荷兰侵略军。长老们还驾船到蛤仔难(宜兰)和特拉波安去,跟当地居民一起堵塞航道,阻止荷兰船只通行,逼使荷兰船只不敢靠近鸡笼、淡水一带(《C巴达维亚城日志》)。
由于各地台湾同胞的起义响应,逼得当地的荷兰侵略者步步后退,到处走投无路。如在赤嵌城北部的一百一十六个荷兰殖民者(包括四个牧师、五个法官),一听到郑成功军队登陆的消息,他们便全部聚集到肖垄。由于肖垄居民对荷兰殖民者“怀有敌意”,他们只好又退到麻豆。在麻豆,他们又遇到台湾同胞的反对。由于走投无路,这些荷兰殖民者只好回到赤嵌城,投降郑成功军队(《热兰遮日记摘录》)。
正是由于广大台湾同胞的支持响应,郑成功军队才能迅速收复台湾岛上其他失地,最后经过九个月的围困,攻陷乌特利支堡,逼使台湾城荷兰殖民者俯首投降,将荷兰殖民者驱出台湾,使台湾归回祖国怀抱。荷兰殖民者在事后也承认:“回想起这些意外的灾难,谁能不伤心流泪?……所有这些,我们应该看作是由于我们罪行多端,上帝震怒所致。”(《燕·克洛夫牧师写给锡兰巴尔道斯牧师的信》)这个“上帝”不是别人,正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伟大中国人民!
三
最后,广大台湾同胞还支持郑成功在台湾的政治、经济建设,和大陆同胞一起,促进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郑成功到达台湾后,就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按照祖国大陆政权形式设立机构,改赤嵌地方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管理北路和南路,任命杨朝栋为府尹,庄文烈、祝敬为县知事。改台湾衙为安平镇,后又在澎湖设立巡抚司。这些措施受到台湾同胞的支持拥护,南北路的村社都纷纷表示归附。郑成功还整顿法纪,严惩违法官吏,执法如山,依法论处。刚到台湾时,他就会审搜掠台湾同胞银两和盗匿粮食的罪犯,判处宣毅后镇吴豪死罪,又将虎卫右镇陈蟒捆资革职。后来,因镇兵告发官员用小斗减发军粮,郑成功查证落实后,杀府尹杨朝栋、知县祝敬、斗给陈伍等未众。这些处分,不仅得到台湾同胞的拥护支持,也保证了台湾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
由于郑成功注意团结少数民族,高山族也表示归附拥护。郑成功在到达台湾的第十二天,就率领亲信官兵,携带口粮和生活必需品,到蚊港视察地势,并巡视新港、肖垄、麻豆、同加猫湾四社,所经地方,高山族同胞“男妇壶浆,迎者塞道。”连荷兰侵略者也惊叹:差不多所有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都归附郑成功,不再信仰荷兰传播的基督教,破坏荷兰学校的书本器具。台湾同胞主动粉碎荷兰殖民者的精神枷锁,支持郑成功彻底消除殖民地影响的各种措施。
郑成功很注重农业生产,寓兵于农。既增产粮食,又减轻台湾同胞负担。他见到台湾土地肥沃,人口不多,遂召集诸提镇、参军讨论,决定只留勇侍二旅守卫安平镇承天府,其余各镇官兵分到各地开荒垦种,要求官兵“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耒以耕”。郑成功还发布一个有关屯垦的八条命令,严格规定:准许文武官员眷属,在承天府按人口多少圈地创置田园,允许各镇官兵在派拨汛地开发土地建筑房屋;同时保护台湾汉族和高山族同胞的原有耕地和利益,不准文武官员混圈贫穷侵占,如有违犯,法在必究。这些规定既调动了部属开发土地的积极性,也保护了台湾同胞的原有利益,得到广大台湾同胞的拥护支持。结果,不但对发展台湾农业生产,而且对安定社会秩序,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在,台湾还保留一些有关郑成功军队的地名,如台南的林凤营、云林的林圮埔,便是当时郑成功部将林凤、林圮率领部下开垦的地方。此外,郑成功还改革赋税,发展贸易。高山族同胞也乐于用鹿皮、鹿脯等土特产,交换必需的日用品。
郑成功还奖励大陆东南沿海人民,到台湾定居下来,参加农业生产。于是,福建的漳州、泉州,广东的潮州、惠州等地人民,相率渡海移居台湾。这些移民和郑成功所带两批军队三万多官兵,使台湾的人口和劳动力迅速增加。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一道,辛勤劳动,共同建设家园。在郑成功和他儿子郑经等在台湾的二十三年间,北自鸡笼,南至琅峤(宜春),陆续出现了许多新建设的城镇,如琅峤、彰化、云林、新竹等,都是在这期间形成起来的,也是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共同开发的结果。
当时,台湾同胞特别是高山族同胞的农业生产技术还较原始,在农耕中,“山花开则耕,禾熟拔其穗”,一甲(十一亩)田往往要采拔数十日才能收完,还没有铁农具。户都事杨英向郑成功建议:社每派农民一名,发铁犁耙锄各一付,熟牛一头,教导高山族牛耕铁农具生产技术。由于台湾同胞广泛接受和学习大陆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促进台湾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加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高山族)的团结。清初到台湾的郁永河说:“台郡似独富庶,市中百物价倍,购者无吝啬。贸易之肆,期约不愆。用人计日百钱,趑趄不庆召”屠儿牧竖,腰缠常数十金。”他认为这样富庶,是因为从郑成功以后,’民间积贮有年矣”(《神海纪游》)。这也是台湾同胞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三百二十年来,在台湾和祖国大陆流传着有关郑成功的美丽传说,表示了广大人民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尊崇和爱戴。同时,我们也时刻缅怀台湾同胞支持郑成功的爱国事迹。
本文原载《光明日报》198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