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关于台南郑成功祠联及其他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台南郑延平王祠,初名“开山庙”(台人称郑成功为“开山王”),清代统治者原不许崇拜。清末日人窥向台湾日甚,福州船政大臣沈葆祯(福建人),钦差办理台湾海防,奏准公开奉祀,清廷并“赐谥‘忠节’”(即《沈刘诗合刻》中所指之“伪谥”),正式名为“延平王祠”。过去大门横额上书:“前无古人”,正殿悬有“力挽狂澜”木匾。中塑郑成功坐像,红面柳须(但赤嵌楼者无须,而台南火车站铜像则有长髯,因此曾引起争论,就年龄言,郑成功逝世时,仅卅九虚岁,应无长髯;就传统风尚论,古人多未刮须,如周瑜、孔明、年均甚轻,脸相亦多长髯)。 沈葆祯于郑成功祠,撰有楹联一副,文曰: “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奈何所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光绪初年,扶闽使者王凯恭亦书一联: “忠节威穷苍,大海忽将孤岛现; 经营关运会,余山留与后人开”。 甲午战争,清廷卖国,割台与日,台人不甘作亡国奴,纷起抵抗。爱国士绅邱逢甲(字仙根,号沦海,祖籍闽南,生长台湾,进士),曾高举义旗,称“义军大将军”守台中,尝以郑成功精神为号召,并特作一联曰: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山河,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原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义军不久失利,此联则广泛流传。辛亥革命时,人多引用,以鼓舞人心,策励士气。可异者,闻祠中现无此联,知者已少,然识者置疑,或以为有所触忌,故讳莫如深。联想前不久,荷人出售核潜艇事,不无令人深思。是耶非耶,海内人士,心自有数。何时“驱外夷出境……再鼓雄风”刮目东宁,拭目而待。 此外,后殿左有“监国祠”,祀郑克臧(饮舍)及其夫人陈氏(殉夫而死,陈永华女),亦有沈葆祯对联: “夫死妇必死,吾亡明乃亡。” 联文含有深意,隐惜郑氏亡因。盖郑经晚年委国政于长男克臧,号监国世孙。克臧为人,贤明刚毅,有祖父风。郑经殁,冯锡范等密谋,借口克臧为他人子(实系庶出,乳媪所生)。又“其众惮钦之严,迫令自镣,而推经嫡子郑爽为主,克爽尚幼(年仅十二,即冯锡范之婿),不能统众”(《鹿樵纪闻》)旋降,封汉军公。 后殿右有宁靖王祠,亦有一联: “凤阳一叶尽,瀛台寸草春。” 以上数联,情文并茂,均脍灸人口云。 附记:近阅《南安文史》一期,内有《台湾郑成功祠楹联二则》,载录本文前举两联,但将两联均谓系沈葆祯所作,且以邱作列居第一,文字亦间有出入。据笔者所,邱联有“驱外夷出境……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之语,在清统治时,既严触忌讳,更非’钦差大臣”所敢出口,且所指内容其时亦尚无着落。可知并非沈作。至邱氏手笔,虽未目睹,但相传有自,当百张冠李戴。原《楹联二则》搜集者,称系“四十年前,偶阅一刊物纪载”云云,想为一时记忆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