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人与黄桐城皆为南安旅居马来西亚的著名华侨,特将其生平简史介绍如下:
李冰人原名李天佑,别号唐雪,南安九都人。因少孤贫,依叔李拔英为生。拔英为菲律宾归侨,住家厦门鼓浪屿,故冰人读书于鼓浪屿及厦门,聪明好学,为青少年中之佼佼者。素慕郑延平王之为人,曾作“水操台怀古”七律诗两首,其一曰:
晃岩直上水操台,日暮登临戍角哀。
复国空余阁部志,精忠实有岳王才。
海潮有恨吞青屿,石垒无情锁绿苔。
浪急风高怀往事,沧桑无复昔贤来。
一九三一年曾在南安云山小学任教,与郑雪亭、潘诗泓及我组织诗社,互相唱吟。抗日战争之前南渡菲律宾,不久复游新加坡、马来西亚,任星洲日报记者,时适星洲云宫酒楼以重金征求联文,君得第一名,一时驰雀星洲文艺界,其联文曰:
云横海气秋,万顷烟波浓似酒;
宫沸笙歌夜,一天星斗悄依楼。
不久即被聘请为星洲日报付社长。兼当选为南洲诗社社长。在星马树立文艺界的高飘旗帜。一九七四年春膺获巴国理伯勒大学赠授荣誉博士学位。后闻应聘往台湾大学任教。但寒暑假常返星、马等地从事文艺工作。
记得他一九七三年仲冬初访菲京留别氓江诸诗友七律四首有:海内论交无老少,灯前叙旧有班荆。王城忍话三屠事,锋镝宁论万劫虫。诗情正管泯江怒,雁阵频闻禹甸哀。瑶山马岛波云壮,作答毋忘惠我诗等佳句。我与晋江旅菲华侨王人杰均有步韵;我步韵有;壮怀长贯虹霓气,旧雨难忘车笠盟。万里相思天地隔,四十年阔别雪霜侵。祖国威名今远播,观光喜待驾机回等句。王人杰亦有:北海金樽邀醉月,南洲社铝远寻盟。卅年诗酒联新雨,千里家山忆故宫。怀影轻浮灯下照,霜花欲向鬓边侵等句。李返马来西亚又迭前韵简答我与王人杰七律四首,诗曰:
一、
当年被出神京,画里云山几梦迎。
十载夷鼙伤寉泪,九秋风雨暗柴荆。
黉楼吟月怀诗侣,肝胆论交结酒盟。
辗转忽传佳句至,依稀笠影见深情。
二、
电光石火见匆匆,坐困南疆盼北鸿。
朱筑有声长变徵,黄钟失调乍移宫。
漫怜照鬓双飞雪,忍话湮尘万劫虫。
回首故园烟水淡,一痕残照几番风。
三、
向慕潘王八斗才,是真国士不须猜。
芦村退叟笙吹月,菲岛杰人玉点苔。
夹策贾生空有恨,陈情李密只余哀。
黯然重溯当年事,客梦惊心又几回!
四、
一春归思系离心,待爨焦桐孰赏音。
小劫蓬壶三岛浅,大湮溪寨九渊深。
故人无恙诗偏俊,旧雨多情诲许侵。
氓水闽疆连马峤,玉篇时惠等佳箴。
亦足见其诗才的杰出与感情的深厚。
黄桐城别号老杜,南安埔头人《现属罗东公社》,少读书于厦门集美中学。他在学生时代便对写作发生兴趣,常登作品于东南日报及扫荡报,因当时抗战致未读完高中,曾在家乡当过小学教师。一九五一年至五二年曾在香港小住两年。在此期间常为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及周末报写稿。一九五三年往马来西亚,除任职商场外;对文艺创作仍乐而忘倦,作品除民间故事、掌故、小品之外;又写出不少新小说,散见于南洋、星洲、中国通报各大华文之报章。七十年代以后又成为南洲诗社主要成员,经常与旧诗人一齐吟咏为乐,其著名作品有闽南民间故事集《白马潮》。李冰人博士、周庆芳、吴太山诸先生均为作序,马汉先生为题跋。一九七五年出版,其叔黄起文为署签。此外尚有《詹典嫂告御状》及《青竹丝奇案》,先后在南洋商报的《小说天地》上逐日连载。《白马潮》共有桑莲献瑞、姑嫂塔、白马潮、美景池、木棉庵、听月楼、梦粿巷、梅花深处等二十二篇,其中尤以白马潮一篇为最著名,故取为书名。
桐城为人孝行可嘉。一九七八年秋母病危于香港,君急往探视,亲侍汤药,母殁哀毁骨立,营葬后即返麻坡,亦不幸于一九七九年春病逝。享年犹未六旬,殊堪伤感。殁后南洲诗社诸诗友为举行追悼会,均有衷挽诗联,社有潘友端(南安乐峰人),曾作诗两首以悼之曰:
少年头角露峥嵘,江夏黄童俊誉腾;
今日故山云树隔,归魂应化作神鹰。
飘泊摩坡岁月遥,劳心著作过中霄。
闽南掌故频搜集,愁看翻江“白马潮”!
故友潘宪章作联挽之曰:
诗社结南洲,宾友如云,频闻金盏同倾,联吟盛开夜宴;
文旌游马海,蕊林树帜,讵料玉楼赴召,作赋长住天宫。
我亦挽以一联曰:
北国故乡遥,细数忙碌半生,曾在鹭门读书,梓里设帐,今日尽化劫灰,伤心忍醒黄梁梦;
南洲诗笔健,邦堪又弱一个,为思香港葬母,麻坡赡家,千秋长留著作,愁眼重观白马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