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朱熹与傅自得、陈知柔游历九日山一带考述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朱熹初仕为泉州同安县主簿,年二十七任满离泉。无独有偶,时隔二十七年,朱熹又重来温陵。《泉州府志,山川志》载《名山记》云:“九日山……宋为士大夫饯送雅集之所……绍兴丙子(按: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朱文公尉同安秩满,与傅伯成(按:伯成字景初,傅自得次子)载酒过此,时文公年二十七。迨后三十年,淳熙乙已(按: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复与陈知柔赋诗怀古而诸山愈重。”《南安县志、人物志》载:“朱子……中年后与傅自得游九日山、莲华、金溪诸胜;有题石佛岩、廓然亭、莲华不老峰诸诗,作月夜泛舟之记。”笔者细读《朱子集》①和《南安县志、艺文志》等有关文篇,发现以上记载多处有误。因朱熹五十四岁这次泉山之行是地方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深入研究朱熹必须澄清的问题,故不揣浅陋,略作考述,就正于长者和同志。 《朱子集《卷九十二载《朝奉大夫直秘阁主管建宁府开夷山冲佑观傅公行状》(下文简称《傅公行状》),是叙写傅自得对生平的长文。洋洋五六千言,字里行间,充满了朱熹这位理学大师对傅自得的敬重和感慨。读后不但使人感到朱傅之间交往情谊不同于一般,还隐约可以看出朱子其时的某些政治倾向。 傅自得其人,《宋史》不见有传。《泉州府志》关于他的传文,基本上隶于《傅公行状》。《傅公行状》记述了傅自得的家世,早年生涯;中年丢官②徒融州③为民,后来复被起用的经历;为官政绩、抗金谋略、交游;病逝过程、享年、葬地;以及朱子对自得的诸多评价,吊唁之词等。兹摘要录于下: “本贯孟州济源县……公讳自得字安道,其先郓州人……至忠肃公遭靖康之难,实以忠义死国……年十四赋《玉界尺》诗,语意警拔。故参知政事李公邴大惊异之,因许归以女,既乃定居于泉州(市内三朝铺)家贫甚,夜然(燃)薪自照,与兄弟读书或至达旦,遂博通六经诸史,百家之言。”殁葬南安三十二都双象峰云台旁。 “初秦丞相桧……遇之甚厚,然亦疑其刚果负气,终不为己用,故虽使连佐两郡,然皆铨格所当,得召试博学宏词科又己奏名,而故黜之……秦丞相桧因以上旨命公体究(赵)令衿在泉时纳贿事。公……奉命行至泉……不过追纳所受金而己。方事作时,户都曹泳、刑部韩仲通实主之……秦丞相死,泳被逐。仲通恐祸及己,乃以体究事劾公。朝廷亦知非公首事,姑下置对,而仲通章再上,遂罢公郡事。公在郡不半岁,罢去之日,父老邀遮涕泣其贤,士大夫有追路越境,持公恸哭而别者。后两年,諌官挟旧怨,复以前事为言,遂夺公官,徒融州为民”。 “前居丧哀毁得脾疾……既病则屏却药饵,独饮水以待终……时淳十年秋八月也,年六十有八……淳照十年十二月日具位朱熹状。” 仅上所录,取两点作为本文述说的根据。 其一,秦桧以上旨命自得到泉州“体究赵令衿”,自得奉命来泉,桧死,自得因体究事被诀。“公在郡不半岁”即自得在泉州还不到半年,就被罢去郡事。秦桧死于绍兴二十五年十月,据此可知傅自得是在绍兴二十五年底或绍兴二十六年初被罢免的。这个时间,正值朱熹官簿同安,即将任满之年。 其二,自得卒于南宋淳熙十年秋,享年六十有八。据此可推知自得生于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这都是《泉州府志》里傅自得的传文中所没有记载的。 傅自得去世,朱熹不远数百里,从闽北奔赴温陵吊丧。他在“忽惊萧飒鬓毛秋,起向东山觅旧游”④之际,在“盘谷门前泪沾臆,云台溪上雪蒙头。”⑤吊唁了傅自得以后,和江南名士陈知柔等人谈经论义,相与追游于泉山一带,至洛阳惜别,直到年终才回武夷。不及二月,陈知柔亦去世。 《朱子集》卷一百零二载朱熹诗《熹去温陵二十七年而复来,⑥显庵益老,见候七里亭,又以佳句见招,而休斋陈丈,寺函黄丈,皆属和焉,因次韵奉酬,并呈二丈》,这首诗的题目明白持写出朱子离开温陵又重来之日,时隔二十七年,即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其中休斋陈丈乃陈知柔。知柔字体仁,号休斋居士。晋江人,徒居永春,后迁建阳。 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春,知柔卒。朱子为文哭祭,云:“熹少日游官,获从公游泉,漳间,蒙公诱掖良厚。其后别去几三十年。去岁之冬复见公……相与追游莲华、九日、凉峰、凤凰、云台之间。”⑦就《朱子集》所载朱熹五十四岁来温陵与同游人和酬作赋之诗有《次韵陈休斋莲华峰之作》、《和林择之凤凰山韵》,《次林择之凉峰韵》、《次韵陈休斋怀古堂》、《寄九日山廓然亭》、《用林择之韵别陈休斋》等。 以上所录,朱子中年后的这次泉山之行的时间、同游人,游踪、诗作、就较为清楚地展现出来了。既傅自得已于淳熙十年八月去世,那么在此之前,朱熹与傅自得有否同游过呢?有。那是在朱熹同安秩满候批之时。《南安县志艺文志》载有傅自得撰《金溪泛舟序》一文,可资为证,其文云: “绍兴丙子(按: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八月十一日,携酒幞被谒朱元晦(朱熹字元晦)于九日山。向晚,幅巾藜杖,相与彷徉于金溪渡头,唤舟共载,信流而行……溪光山色,随月照耀,远近上下,更相辉映,殆非尘世境界,朱子曰:‘乐哉斯游乎’!举杯引满,击楫而歌《楚骚》、《九章》,声调势大……予亦诵东坡先生《亦壁前后赋》以和之,每至会心处,辄递起相献酬。时常饮酒率不过三杯皆大醉,至是,兴酌十余觥,而月愈好,舟愈快,气愈逸,饮愈豪,兴愈无穷,酒且尽……将安之耶,鼓悼而还,会宿于东峰道场。明日朱子赋以纪一时之胜,次韵为谢,殊恨笔力衰退,无杰句以称清游也。” 《余溪泛舟序》为后人留下子朱傅同游的时间——绍兴丙子,正值朱熹秩满候批之秋,切仕任满,志犹未酬的游子朱熹与仕途坎坷,纵情山水,以酒忘怀的傅自得,结为忘年之交。明月高照,泛舟晋水,剧饮高歌,好一个月夜壮游。 朱子纪胜之作,见于《朱子集》卷九十六诗《知郡付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云:“扁舟转空阔,烟水浩将平。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杯深同醉极,啸罢独魂惊。归去空山黑,西南河汉倾”。“谁知方外客,亦爱酒中仙。共踏空山月,来寻野渡船。醉醒非各趣,心迹两忘缘。江海情何限,秋生蓬鬓边。” 使用睚得“次韵为谢”之诗,见于《南安县志、艺文志》,诗《九日泛舟同朱元晦》云:“秋月天然白,溪流镜样平。唤船共胜赏,把盏话平生。击楫鱼频跃,忘机鸟尚惊。兹游还可继,家酿为君倾。”此诗与朱子第一首同韵,足以说明是和酬之作,可证《金溪泛舟序》。 《朱子集》卷九十七《次韵付丈武夷道中五绝句》,是丙戍之年(即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朱熹三十七岁时闽北的诗作。诗云:“常记桐城十载前,几回朱熹十年后怀念傅自得的心迹表露。可再作为绍兴丙子之年朱傅同游的明证。 综上所述,朱熹初仕官簿同安,而《泉州府志·山川志》载:“朱文公尉同安”,其中“尉”应是“簿”才对,此为笔误之一;朱熹二十七岁同安秧满候批时,傅自得载酒到九日山探望他,并与之游山游舟。《泉州府志·山川志》所载当年“朱熹与傅伯成载酒过此”为笔误之二;“迨后三十年,淳熙乙己”,陈知柔已去世,应是“迨后二十七年,淳熙癸卯。”此为笔误之三;朱熹五十四岁泉山之行,傅自得已长辞人世,而《南安县志·人物志》的记载,不但把朱傅同游的时间远远推后,而且还把朱子两度寓泉的诗作弄混了。此为笔误之四。笔者认为朱熹诗《石佛岩》是他同安任上中后期所作。⑧廓然亭、莲华不老峰两诗是他二度来泉时所作,至于月夜泛舟之记,系傅自得所撰。 补注:傅自得字安道,先济源人,父为徽献阁侍制傅察为金将所杀,随母避居泉,家住晋江(现为泉州市三朝铺)曾通刺泉州,殁葬南安三十三都双象峰云台旁,朱熹为之志。陈知柔字体仁号休斋,晋江人,徒居永春迁建阳,为宋绍兴十二年进士。 注:①凡本文所引用《泉州府志》均系乾隆《泉州府志》。 ②凡本文所引《南安县志》均系民国《南安县志》。 ③凡本文所引《朱子集》均系咸丰版本。 ④本文着重号系笔者所加。 ⑤今广西融县西南,宋日融州融水郡。 ⑥⑦见《朱子集》卷一百零二。 ⑧见《泉州府志》卷四十一。 ⑨拙作《朱熹诗(石佛岩)考述》 附注:本文草成后,承蒙厦大历史系庄为玑教授和哲学系何乃川老师提出修改意见,泉州师专中文科林方明老师帮助校正文字,一并致谢。 ① 凡本文所引《朱子集》均系咸丰版本。 ② 本文着重号系笔者所加。 ③ 今广西融县西南,宋日融州融水郡。 ④ 见《朱子集》卷一百零二。 ⑤ 同上。 ⑥ 见《泉州府志》卷四十一。 ⑦ 见《朱子集》卷一百零二。 ⑧ 拙作《朱熹诗(石佛岩)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