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党的优秀儿子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安、南、永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郭子仲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壮烈牺牲。他十六岁参加革命,年轻有为,英勇果敢,为开辟安、南、永革命根据地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是党的千千万万优秀儿女之一。 光明正大 义无反顾 郭子仲烈士,南安诗山山后乡(现蓬华乡山城村)人,出生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了八岁,他就进本地书塾读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博得老师及乡亲的称赞。一九二○年,子仲年十二岁,父亲送他到厦门桃源小学读书,成绩名列前茅。一九二四年,子仲年十六岁,以优秀成绩考进集美商科学校第六组。他在学习期间,耳闻目睹旧社会的黑暗,经常接触进步师生,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因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滋长了不满情绪。 一九二五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集美商科学校学生会,为支持上海工人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斗争,决定领导全校师生闹校潮。郭子仲毅然参加了这一斗争,英勇果敢,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由于郭子仲思想进步,斗争坚决,引起了学校当局的极大注意。在一九二五年秋,他被迫转学到厦门中山中学学习。在党的领导下,郭子仲的革命斗争历程,向前迈进! 一九二七年,郭子仲在中山中学毕业后,到厦门寿山小学当教员。这个时期,他一边学习和教书;一边进行地下活动,负责在青年学生中发展革命力量。由于他思想进步,善于团结青年,所以,广大青年学生都喜欢接近他。他培养了不少青年参加共青团组织,例如:郭维新、叶启谆、叶启亨等,均在此期间由郭子仲介绍加入共青团组织。到一九二七年底,共青团组织扩大,成立了“厦门十三中学共青团支部”。这个支部的成立成为党坚强的有力助手,对革命事业做了不少工作。 为了进一步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团结进步青年,在厦门地下党领导下,于一九二八年初,由郭子仲与上海书店联系,在厦门思明东路开设书店“鹭潮书社”,出售进步书籍,并在青年中发展革命组织。这个书店,对厦门的广大青年接近和学习进步思想,影响很大。这时,郭子仲年仅二十一岁,在党的培养下,逐渐成长,是厦门共青团支部的领导者之一。 知难而进 勇往直前 国民党反动派在一九二七年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采取“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策略,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一九二七年,党中央“八七”会议以后,我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在农村发展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积蓄革命力量,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直到胜利。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厦门地下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决定派郭子仲到南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厦门党组织征求郭子仲的意见时说:“你在城市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去农村,封建势力顽固,有很多困难,你有什么意见?” “我是青年,要知难而进,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虽赴汤蹈火,也再所不辞!此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决不辜负党的期望。”郭子仲满怀豪情壮志地说。 一九二八年春,春意盎然,大地换上新装。郭子仲肩负着党的使命,回到家乡发展革命根据地。与他一道的还有负责到安溪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郭节。一九二九年春,与郭节一起在山城小学任教,作为工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为建立根据地,郭子仲不辞辛苦,采用各种方法,在群众中发展革命组织。他先在蓬岛小宗祠,成立“启智社”和“互济会”,先吸收一些贫苦农民参加。在这里他以学知识,互相帮助为名,实则学习、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道理;他在青年农民中结成“书友”,建立感情,经常在一起座谈,从中宣传革命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他又用与广大农民兄弟交朋友,结拜兄弟,和创办夜校等形式,教农民学习文化,宣传革命道理;他还亲自编写通俗歌曲,揭露旧社会黑暗,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参加革命。其中一首《六月稻歌》歌词是: 六月割稻真辛苦, 点点汗珠滴落土。 地主收租农民苦, 天光起来做到晚, 吃不饱来穿无烧(暖) 哎哟!哎哎哟!苦生活,盼解放! 这首歌曲,具有强烈的阶级感情,通俗易懂,十分为群众所爱唱。后来,流传于安、南、永广大地区,对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发展革命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起了一定作用。这时,山后乡已经有了初步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要建立革命根据地,必须有党的核心领导。这个领导核心必须是有许多作为中流砥柱的共产党员。郭子仲就是通过上述各种形式,在群众中发现、培养、考察先进分子,在条件成熟下,吸收他们入党。一九三○年,在山后乡成立党小组,因而,山后乡——南安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在郭子仲的领导下建立起来了。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各地的革命根据地都在扩大。郭子仲认为联合邻县的党组织,壮大革命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通过关系与永春党组织负责人李南金取得联系。安溪县郭节,和郭子仲从厦门回来后,都在山后小学教书为掩护,做革命工作,关系密切。从此安、南、永三县党的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并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安、南、永三县的革命组织都有了进一步壮大。经上级厦门中心市委同意,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在安溪县佛仔格,成立安溪中心县委,由李剑光任县委书记,统一领导着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 在安溪中心县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动群众,组织农会,积极开展抗租、抗税、抗丁、抗粮的革命斗争。与此同时,武装力量进一步壮大,由原来一个分队,扩大到三个分队,成立了闽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对敌人进行公开武装斗争。在山后乡先后镇压了土豪劣绅等十多名反革命分子。有力地打击了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 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熊熊的革命烈火正在燃烧着,越烧越旺。对此,国民党反动派及封建的土豪劣绅十分惊恐。他们千方百计地企图扑灭这支革命队伍,诗山镇公所的所谓“黑名单”,郭子仲被列为重点。华美十三乡民团团长洪××和蓬岛民团团长陈某,到处扬言:“要抓住郭子仲,杀尽共产党,消灭游击队!”其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面对着敌人来势凶猛,安溪中心县委经过研究决定,为巩固革命根据地,必须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就派郭子仲执行这项任务。 一九三三年农历正月初三,古老的蓬岛街,依旧按照传统惯例,张灯结彩,庆贺春节。但由于反动民团的敲诈勒索,人民群众在欢乐之中,难免带着悲怆情调。当天,洪××为显示其威风,带着两名全付武装的乡丁,到蓬岛街巡视,并威胁群众说:“你等若见郭子仲,应立即报告本团长。否则,作为窝藏共匪论处。”这时,街上出现了一位风度萧洒,相貌英俊,威武的年青人,迎上洪××:“久违了,团长!”。 “多久不见,请到团部奉茶。”面对着郭子仲的突然出现,洪××十分惊慌,故作镇静地回答。 “昔日同窗,今日相见,团长好意,却之不恭,走吧!”洪××与子仲同学,后来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现在,郭子仲和他拉着同学关系,边走边说。 “老弟家境优富,何必到处奔波,要找‘头路’(工作),包在愚兄身上。”洪团长试探着要把子仲拉过去。此时,洪××贼眼向四周一扫,没有发现什么动静,后面又有两条“狗腿”跟着,略略放心。但是,他想:“应该预防万一,共产党近来神出鬼没,好厉害。”因而回头对两个“狗腿”大声吼着:“好好跟着,别东张西看!”示意严密注视周围动静和监视子仲。 “感谢团长盛意,今后还得老兄多多关照。”郭子仲敷衍着。 此时,两个人,一个怀着对欺压群众的土豪劣绅、民团长的无比痛恨的心情;另一个妄想逮住共产党重要人物,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听了子仲的“奉承话”,心里好不欢喜,认为子仲也许有悔改的可能。因而,对子仲的戒备心也放松了。 他们边谈边走,来到蓬岛街双连池边,郭子仲回头向街上的写灯店望去,把左手平伸,这是预先约定的准备动手的信号。这时,写灯店里有一个人手拿着一盏写着“百子千孙”的灯笼,慢慢地转动着。这是埋伏在店里的游击队员,看到子仲已发出动手的命令,回答:“准备完毕,立即动手”的信号。 这时,埋伏在池边的游击队员,右手迅速从裤袋里摸出手枪,连发两枪,洪××顿时毙命。两个乡丁被这突然的举动吓呆了,一个跌进双连池里,一个丢下枪而逃跑。因为这次只惩首恶,胁从不问。这两个乡丁才能拣到狗命,溜之大吉。 与此同时,埋伏在写灯店里的游击队员们冲出店外,有的张贴标语:“打倒土豪劣绅!”……有的站在台阶上,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镇压洪××,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听到游击队的宣传,人心激动。几分钟后,郭子仲带领着全体游击队员,安全撤离蓬岛街。反动民团闻讯赶来时,已经扑空,只好朝天鸣枪。这清脆的枪声,成了欢送游击队的礼炮。 由于镇压洪××,既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又震动了安、南、永地区,因而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革命队伍也迅速壮大。人民群众称赞郭子仲:“年轻有为、英勇果敢、立场鲜明”。对他为人民除害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无限敬佩! 忠贞不渝 鞠躬尽瘁 郭子仲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一九三三年,农历正月十二日早晨,经过一夜辛苦工作的子仲,刚回到山后家里,就被埋伏在周围的反动民团苏文伟探悉,立即带队包围郭家。郭子仲奋勇冲出,边开枪还击、边撤退,跑到田间小路跌倒,双脚陷入烂泥中,不幸被捕。 群众听此消息,群情激愤。当夜,聚集两百多人,拿着鸟枪、刺刀,围攻蓬岛民团碉堡,营救子仲。正月十三日,安溪中心县委决定集中游击队配合农会劫狱营救。十四日晚,准备就绪,但因蓬岛街尾郭准神经病复发,请神驱邪,整夜锣鼓不休,因而未能实现计划。民团慑于群众的革命威力,惊恐有失,被我救出,即在十五日急告国民党南安县府派军车秘密押送郭子仲到南安监狱监禁,致未能营救。 在狱中,郭子仲受尽严刑拷打,毫不动摇,宁死不屈。他的姑母郭幼来探监时,看到郭子仲被打得鲜血淋漓,血肉迷糊,把一个少年英俊的侄儿如此残酷摧残,不禁老泪纵横,问道:“孩子,你究竟犯什么罪,为什么受此刑罚?” “我没有罪,我为人民的利益,死而无怨!”子仲明确地表明了内心的坚定态度。 “家中父母,家乡亲人都在怀念你!都在设法营救你,望你早日出狱。”姑母关心地说。 “请姑母宽心,并转告父母、乡亲,感谢他们对我的关怀。如能出狱,继续革命到底;不能者,当效先辈英烈‘留取丹心照汉青’!”表现了郭子仲视死如归的坚强决心,为革命忠贞不屈、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 国民党南安警察局反动头子看到郭子仲不为严刑拷打所动摇,妄想施展利诱招降之毒计。他们自以为子仲年轻,容易受骗,只要用高官厚禄,便可使之屈膝,为其所用。有一次,国民党警察局在审问时,对子仲说:“你年纪轻轻的为何替共产党卖命?” “你们这群贪官污吏,永远也不能理解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子仲鄙视地回答着。 “理想?有钱有势就是理想。只要你交出地下党组织,肯为我们做事,要官有官,要钱有钱。不愿公开,还可以保密。”法官妄想用钱、官当诱饵。 “我如要钱和官,就不参加革命!”子仲视金钱如粪土,看高官如草芥。 自从郭子仲不幸被捕后,安溪中心县委,和上级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各界进步人士,人民群众纷纷要求释放郭子仲,使反动当局非常害怕,对郭子仲加紧迫害。他们对郭子仲软硬兼施,威迫利诱,使尽花招,均未能得逞。认为郭子仲“顽固不化”、“不可救药”。慑于群众威力,恐日久生变,因而急速上报施刑。从郭子仲不幸被捕到牺牲,只有两个月又十四天,说明反动当局对郭子仲是十分害怕的。 一九三三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午时,天气阴沉,乌云俯首致哀,树木静默悼念,老天垂泪悲泣!党的优秀儿子郭子仲,面不改色,心不跳,高呼口号,昂首阔步,走向刑场,与永春郑乘英同时在南安溪美英勇就义,时年仅二十六岁。他为了人民的解放,把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奉献给党的革命事业。他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敬与怀念! 有一位退休干部,瞻仰纪念碑,不禁赋诗哀悼: 瞻仰山城烈士纪念碑 蹒跚瞻仰烈士碑,太息忠魂共一堆。 血染山城身殉党,留名青史放光辉。 安溪退休老人吼声题 一九八二年秋 在安、南、永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英勇烈士郭子仲,为救穷人得解放, 湖坪美山埋忠骨,松柏常青永不忘。 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这位年轻有为的党的优秀儿子的颂扬与怀念! 郭子仲真不愧是党的优秀儿子! 永南、松柏整理 注: 本稿根据下面几方面资料整理: 1、南安县老区办公室一九五七年整理的资料。 2、厦门郭祁疆同志提供的部分材料。 3、蓬华公社山城大队党支部和蓬岛郭成谦同志所提供的部分材料。 4、蓬华公社党史征采小组一九八二年四月整理的《安南永边原革命斗争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