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郑成功的五大商行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古今史家论者,有谓郑成功如诸葛武侯、岳武穆后第一人,以此比拟其志节,虽非溢誉之词,若以此比其才略,则属不伦;在中国历史上,号称力拔山兮的英雄项羽,年仅二十多岁时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大败秦将章邯数十万大军于巨鹿;汉代年青将领霍去病,二十五岁时出击匈奴,斩敌数十万人,收复河西;三国时东吴周瑜,三十岁时发动了震撼长江的火烧赤壁的战役,歼曹兵八十万人;宋名将岳飞,三十岁时以五百单骑,击败五十万金兵,收复健康,这些年青将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创下了卓越的战功,谱写了新的史诗。但更伟大的年青天才将领郑成功,在三十八岁时,领导了跨越台湾海峡的战役,击败了十六世纪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首创世界海战史上千古未有的奇绩,非中国史上的年青将领所望尘可及! 郑成功从隆武二年(公元一六四六年)海上起兵,(年仅二十三岁),至永历十六年(公元一六六二年)收复台湾,不久病死东宁。在十六年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一套崭新的练兵、选将、海战、陆战的战术,战胜了弓马娴熟的满州八旗劲旅,痛歼了钢船铁炮的荷兰殖民者,使中国东南沿海自成一局,军事上独树一帜,成为明末清初崭露头角的国际性风云人物,正如他自述:“凤凰翱翔于千仞之上,悠悠于宇宙之间,任其纵横之所之者,超然脱乎世俗之外也”! 中国历代的传统主张是重农抑商,明清之际,严禁片帆入海,犯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斩,地方文武官一律革职,从重治罪。而农商并举,通洋裕国,是郑成功经济思想的核心,郑成功在三百多年前缔造的对外贸易的兰图,冲破了历代帝王闭关自守的禁锢,奠定了三百多年后亚洲经济发展的基础。 海上贸易是郑成功抗清复明的支柱,以通洋之利养军,使三百多年前的厦门岛成为当时对远东和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中心,郑成功五大商行组织之严密,远洋商业贸易之成就,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之地位。 五商之名,首见于黄梧降清后的献策:“郑氏有五大商在京师、苏、杭、山东等处,经营财货以济其用。”① 黄梧上疏书中,“锄五商以绝接济”一款称:“成功山,海两路各设五大商,行财射利,党羽多至五、六十人。”② 《从征实录》一书中未记五商之名,仅载:“藩行令对居守户官郑宫傅察其裕国库张恢,利民库林义等稽算东西二洋船本,利息并仁、义、礼、智、信、金、木、水、火、土各行出入银两。” 据上述记载,可知: (一)五商即仁、义、礼、智、信、金、木、水、火、土十行。仁、义、礼、智、信是五常,金、木、水、火、土是五行。五常五行各成独立经营系统,互不统属。 (二)公库有裕国库和利民库,裕国库主管是张侠,利民库主管是林义。东、西二洋船本、利息及十行收支由二库管属。统归户官郑泰直接掌握。 (三)各公库每日收支,须列册呈报郑成功核阅,成功审阅后,铃盖大印,注明年、月、日。逢郑成功出征期间,由六察官执行稽察之权。 考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名称,是取自郑成功兄弟的名字。郑成功兄弟共六人,除他的幼弟郑世默的单名失考外,其余五人均按五行顺序;《石井本(郑氏)宗族谱》书中“井江郑氏历代人物”十二世纪一目中曾载: 郑成功,讳森,字明俨,号大木,飞黄公长子。 郑焱,讳渡,飞黄公次子。 郑垚,讳恩,飞黄公三子。 郑鑫,讳荫,飞黄公四子。 郑淼,讳袭,飞黄公五子。 郑成功的“森”三木属东,寓东方日明之义;其弟“焱”三火,属南,其三弟“垚”三土,属中,其四弟“鑫”三金,属西,其五弟“淼”三水,属北。东、南、中、西、北雁行的排列正符合五行的顺序,是封建世家门阀的一种派头,应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归顺明朝授以总兵官衔后的格局,而以五行之称为其子之名。 郑成功的军事编制,有五卫军亲,分前、后、左、中、右五军,军以下为镇,镇的名称有仁武、义武、礼武、智武、信武(称五常镇)。另有金武、木武、水武、火武、土武(称五行镇)。 由此可知,郑成功五商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陆师的金武、木武、水武、火武、土武的五常镇,追其源流,均以郑成功兄弟的名字而命名。 但五商中何以分为五常和五行?二者之间如何分工?经商地区有否分别?在有关郑成功四种原始史籍中均缺记述,仅在《明清史料已编》第五册摘录: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年)十月福建巡按成性在破获义行廖福一案残揭中引廖福(即廖八娘),等供词: “福于先年间幼稚时,曾卖与海逆郑奇吾(郑奇吾即郑成功宗族,义行主管)为朴;嗣至长大,福不合身充义号逆商,领木贩运,以资饷贼……”。③ 乡保洪承诏供称:“廖八娘在义行郑奇吾做生理……海上义行中有宗弟在行中。逆贼廖八、廖三、廖二充伪国姓义行,领逆资数万,置郑产数千石,功弟廖祖案公现在中左接运”。 残揭中对五商中的义行提供了下述资料: (一)义行隶属五常,属海路五商之一,义行行址设在中左(明时称厦门市为中左),主管是郑成功的宗亲郑奇吾。 (二)义行主要经营项目是领木贩运。另《唐通事会所目录》曾载蔡政供词:“至国姓在思明要打南京时,任泰(即郑泰)以户官之职,兼营仁、义、礼、智、信五行,并兼营杭州金、木、水、火、土五行。凡兵粮,银米出入,俱系伊管;别行买卖价声,利银俱伊察核”。 仁、义、礼、智、信属海路五商,行址设在思明(郑成功于永历九年<一六五五年>改中左所为思明州,即今厦门市)。金木水火土五行属山路五商,行址设在杭州。五商之外,另设别行,统属户官郑泰主管。十行之所以名曰五商,则是山、海各五行之故。所谓山,通常是指陆地,山、海两路就是陆、海两路,陆五商总部设在杭州,是负责采买苏(州)、杭(州)细软(即丝、绸、缎、绫、罗)及中药材。海五商总部设在厦门,是负责出口物资的派运机构,把舶来洋货配发陆五商销购内地,而把陆五商采购的细软交东洋船运往日本、台湾、菲律滨等地(即明时所谓东洋)。而西洋船则航行安南、暹罗、印尼等国(即明时所谓西洋)而郑成功庞大的海上武装舰队,是郑氏五商的强大基础。海上竞逐,唯力是尚,南中国海一向是多盗之区,明季尤甚,海上群盗如毛,须握有雄厚的海上武装实力,始可镇服群盗。“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东洋牌船应纳饷银,大者二千一百两,小者亦纳饷银五百两,俱有定例,周年一换)。商船非有郑氏之牌不能行之外国,郑氏之牌系图记篆文“石井郑府”四字,持有“石井郑府”牌记的海舶,除对本国兵汛及地方关卡具有通行效力外,更可通行于东西两洋之间,具有国际证书性质,以示和海贼有别。郑成功强大海上武装力量,确保中国商船海上贸易的安全,对繁荣亚洲商业起着重大促进作用。 郑成功陆路五商,除负责采购苏、杭细软、药材兴贩各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五商人员,在清朝统治的东南沿海各省的督、抚、提、镇衙门内,成立一个潜伏的组织,保密而又庞大的情报机构,从一六四六年郑成功在厦门建立根据地起一直至其子郑经在台湾继任的二十多年中,从未暴露,对郑成功在反清战争中的决策,重大战役的战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郑成功反清战争中主要矛头是清军,商业贸易上的劲敌是荷兰,郑成功在军事上及商业上的情报,均来自钻入清朝在南方各省衙门及荷兰在日本、台湾、印尼东印度公司的郑氏派往的心腹,《伪郑逸事》载:“成功又遍布心腹于内地,凡督(总督)、抚(巡抚)、提(提督)、镇(营镇)衙门,事无巨细,莫不闻报,皆得早为之备,故以咫尺地与大兵拒守三十余年而终不败事;其用心固已深矣”。④ 郑氏派往心腹,或假扮客商、或营钻举人、生员,以举人、秀才身份为掩护,从事牒报工作,如:“永历九年(一六五五年)海上谣传郑芝龙已死,黄太夫人派去北京探听消息的丘贤,就是假扮卖烟商人的。 《从征实录》载以巨金行贿清吏赎人的事例,是一则典型的五商人员牒报工作的例子。 “永历十二年戊戍十二年十六日,故后冲镇华栋母陈氏赎出虏狱,到家。据中军陈有庆报称:“本官十载从征,父、弟死于虏,七旬老母,生滞虏狱,捶胸抱愤,不幸五月谢世,临终垂泪,呜嘱遗恨,以为终无能出母狱期也。幸蒙藩主询知遗语,敦谕宫傅,粪金赂脱,以鼓将士,蒙宫傅用银二千两,令旗鼓卢恩多方斡旋,赂脱本宫老母,已于本身生还家矣。”⑤ 向清朝司法衙门官吏行贿,须依仗特殊关系,透过绅、商、吏、胥秘密进行。郑成功闻知其镇将华栋的母亲被捕入狱,即令五商统营宫傅(即郑泰)筹办,宫傅交旗鼓卢恩(旗鼓即旗鼓中军,相当于侍从副官)用银二千两行贿清衙门狱吏,终使华母出狱。 郑成功因长期反清战争的需要,曾密嘱一批知识分子,正式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考取举人、生员身份,任职清朝的官场,暗中从事牒报工作。黄梧原是郑成功镇将,成功派他镇守积贮军需粮仓的海澄,黄梧降清后,向清朝献“平海五策”疏中提及:“近且其子弟营钻举人、生员,阴通犯禁百货,漏泄内地虚实……内曾定老分得本银七千两,每以国姓作耳目,惯伺内地虚实,如王师入泉,固山出师,屡行密报下海。此本爵在中左时所目击者。……伊子曾汝云受国姓密嘱,令其钻营生员、举人为护身之符,以便阴通内地消息。” 郑氏五商属下的牒报人员及钻入清衙门内的生员,由于掩蔽得非常巧妙,给郑成功在军事上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使郑成功在反清战争中的大小战役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如: 一、永历六年长泰战役,顺利地刺杀清福建总督陈锦。 二,永历十三年(一六五九年)密派使松江策动江南提督马进宝献城投献。 三、永历十四年,清派大将达素率大兵攻金、厦两岛,成功于半年前即得京中密报,从容布置,临战前两天,得知清军各路配备兵力,痛歼清兵,迫使达素吞金自杀。 四,张五金传递杭州徐阁下谓子徐楷报称:“杭虏俱吊(调)入南京,城中空虚。乞付札以便据城迎降”。“杭虏与家人永诀赴京云:“战甚利害,有机会必投顺”。“藩令给札与之”。 五、永历十一年郑成功第三次北征攻取南京时,大江两岸四府二十四县闻风归附,均是郑氏五商牒报人员的杰出贡献。 以通洋之利养军,即通洋裕国论,是郑成功经济思想的核心,从一六五○年以前郑成功已注意对外贸易的经营,郑成功的五大商行不仅独占东南沿海对外贸易,且使当时的厦门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各国对外贸易中心,五大商行资本之雄厚,贸易范围之广泛,活动时间之长久,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注释:①《广阳杂记》卷三,黄梧:《平海策》。②《明清史料已编》第六册,第五七五—五八二页。③《明清史料已编》第五册,第四三六一四三八页。④郁永河:《伪郑逸事》。⑤杨英:《从征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