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穷不丧志 富还恋乡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黄栋梁先生离开家乡前往澳门谋生已近20年,但乡韵犹在,乡情甚浓。使我们的采访倍感亲切,话题也就从家乡说起。 黄先生对家乡的情况相当熟悉。他说,这几年来,家乡的变化巨大,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但是比起经济较发达的港、澳、台及广东等地,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家乡的软、硬件环境尚待进一步完善。他表示,将率先捐资支持修筑水头镇至下店村、石井的水泥路。其爱乡之情真是令人感动。 黄栋梁先生,又名黄档梁,1963年出生于南安市水头镇下店村一个教师家庭,其父母曾为下店小学的创办、教学倾尽心力。母亲从小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教育儿子要有志气。栋梁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就在家乡下店小学、南星中学就读,他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比起同龄人,更有创见,独立能力很强。1980年腊月,刚刚高中毕业的他怀着年轻人特有的坚定与信念,怀着创建美好生活的强烈欲望,栋梁与大哥来到澳门。初到澳门时,哥俩投靠于老乡处。十几个人挤在狭窄的房子里,做饭时三五个人合一锅饭,轮流掏米洗碗;睡觉时为了不占空间只能打地铺,侧着身睡。栋梁为此曾说过“怎么这样挤!”立刻被大哥训示:“乡亲们让我们有个落脚处就很不错了!” 澳门以粤语为主,如果不懂粤语,做生意和交流就存在着诸多不便。栋梁能够“入乡随俗”,不到一年半载,学会了大部分的广东话。栋梁开始做些小买卖、小贸易、直接面对客户,这些生意场上的磨砺,使他能加深对世态的了解以及货物买卖的情况,为其以后事业的发展作了很实际的铺垫。 “初生牛犊不畏虎”,栋梁具有一股“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和对世界无比乐观的精神状态。他说:初到澳门时,做过针织厂、陶瓷厂的学徒工。当时有份工可打就很幸运了,环境是很苦的。那时候有些澳门的老居民是看不起我们这些大陆刚来的打工仔,但我们并不自卑,我们从一天能攒几块钱到二、三十块。就这样三两年一瞬间就过去了。打工虽然疲惫,但理想的力量却让他充满信心。他总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傻,也不窝囊,要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勤奋努力,取得大家的认可。 数年的闯荡生涯,是黄栋梁寻找人生,投入社会的开端。十年来他做过旅游服务、服装、百货、贸易等。经过了解市场动态,对市场行情运作进行了分析。于1989年,利用多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积蓄的一些本钱,经过一番筹备,黄栋梁先生注册了第一家公司——“明发百货行”,开始了自己的事业。1990年又创办“良源贸易商行”,生意越做越大,当时的小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良源集团机构”,栋梁任董事长。属下有于1994年成立的佩芬兰国际有限公司,分机构有良源(广州)贸易商行及泉州分公司,专营化工原料及化装品等,产品遍布东南亚各国。栋梁先生是佩芬兰国际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亲任董事总经理。说起该公司,黄栋梁先生充满信心,他说,公司早期的市场立足在港澳,随着祖国大陆的开放,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化装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现在公司的产品已辅射到北京及沿海等各大城市。今后将在国内作更全面及系统的广告宣传。他认为,在如此发达的商品社会中,广告肯定会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黄栋梁先生说,现在最大的意愿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在我们采访他的前一天,他还熬夜赶写一份投资计划意向书,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双眼布满血丝,直至其夫人告诫他。第二天又早早起来办事,中午才稍息片刻,起来后马上赶到旅舍与我们见面。我们对黄先生在商务繁忙,个人时间如此宝贵的情况与我们会面表示感谢。他说:“亲情比什么都重要,家乡的亲人来一趟澳门也很不容易……我想,一个人除了事业与家庭外,还应该有社会活动,应当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感、归属感”。 黄先生略为介绍说:澳门是弹丸之地,可发展的空间相对狭小,只有借助内地改革开放,借助于内地充足的劳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形成澳门——广东统筹运作的大本营,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我有一个意向是在广东创办企业,现正就地皮,厂房设计、建设筹事宜与有关部门协商。 在谈及经商之道时,他认为除了“勤力、诚信”以外,“交际”也很重要。“勤力”即对工作的拼搏精神;诚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工作投入,好人缘都是一种无形的资本。栋梁在人际方面的投资很多,从他对公益的关心和社会职衔就可以感受到。据我们初步了解到,他踊跃捐资南安同乡会、澳门福建体育联合会、福建青年联合会……对家乡的道路建设、对希望小学、南安体育馆等公益事业也不匮遗力。 事业的成功和对社会卓有的贡献,同样得到社会的认可。黄栋梁先生先后被聘为南安市政协委员、澳门福建体育联合会副会长、福建同乡总会名誊会长、南安同乡会永远名誊会长、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南安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福建(珠海)澳门工商联谊会名誊会长、澳门福建社团庆祝澳门回归委员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