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9日,南安市教育史必将以浓墨重彩记载这一日子。这天,鹏峰第二中学高中部首期工程俊秀教学楼、俊秀图书馆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高美山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然而,就在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丘陵,而如今,座落于高美山上的鹏峰二中,前临双溪,遥对“鹏峰胜地”,校园绿树环抱,花团锦簇。风景秀丽,空气怡人。
鹏峰第二中学是由南安市霞锦中心小学附属初中发展而来的,七十年代初,诗山镇人民政府为解决梧埔山、鹏峰、声东、西上四个行政村的小学毕业生就读初中的问题,先就梧埔山霞锦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以“戴帽”的形式招收初中学生,这就是霞锦中心小学附属初中。后来,由于附中的班级与生数不断增加,霞锦中心小学已不堪重负,诗山镇人民政府遂于1983年8月,决定将附中从霞锦中心小学分离出来,暂借该校校舍,因陋就简,独立创设霞锦中学。
霞锦中学校址设在梧埔山村,招生服务区域包括梧埔山、西上、声东、鹏峰四个自然村,生源比较充足。尽管办学条件较为限制,但历经十多年的时间,霞锦中学已发展成为较具规模的初中校,办学效益也不断提高,至1995年,霞锦中学已有16个教学班,总生数800多人,然而,这时梧山、鹏峰、西上、声东四村总人口已达21000多人,拥有四所小学,每年毕业生达五百多人,显然,霞锦中学的校舍、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校址所处地点已没有发展的余地,因而另择校址,新建校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建校一事,诗山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召集了四村的主要领导,经多方研讨,广泛征集意见,最终达成共识,确定另选新址新建成一所中学。在建设用地上,得到了梧埔山村无偿划拨与鹏峰村接壤的高美山坡地45亩作为建校用地。基建资金方面,由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决定采取多方集资的办法。经建筑设计部门估算,新校基建资金为人民币480万元,商定由诗山镇政府筹资120万元,其余360万元则由四村分摊筹集,其中梧山120万,鹏峰、声东、西上各80万,各村筹资原则上按人口均分,每口须分担200多元,采取分期缴纳。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村民的负担确实太重,各村在筹资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难处,所需的基建资金难以筹集到位,故而新校址虽于1995年5月破土动工,但工程进展很慢,预定计划难以如期实现。
恰在这举步维艰之时,祖籍鹏峰村,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北京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会长陈老先生荣归故里,诗山镇政府领导向其反映了筹建初中校所碰到的种种困难,尤其是四村村民负担沉重,资金难以筹集,陈老深表同情,随即答应由四村乡亲负担的360万元,悉数由其承担。在陈老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南安市鹏峰第二中学诞生了,之所以命名为鹏峰第二中学,一是因为1994年陈老先生回南安时,应南安市人民政府的恳请在溪美创建一所完中,定名为鹏峰中学,因先有鹏峰中学之名,将本校定名为鹏峰第二中学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了,二是因为据史料记载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游五台山,看到五台山蜿蜒而来,历仙洞寨,其势如禽鸟飞腾,有感而书“鹏峰胜地”四个大字,镌刻于岩石上,即现在鹏峰村东北角安平寨下,岩石毁于六十年代。以鹏峰命名,更寄托着陈老先生对青少年一代崇学敬贤的殷切期望。鹏峰第二中学建校时择定的校名标准字体便是选自朱子的墨宝。一九九五年九月十八日,建校工程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从此诗山镇英元点创办一所初级中学的工程建设揭开了序幕。
后来,随着建校工程的逐步展开,一些重要必须的配套工程如学校周边的挡土墙、体育场、礼堂和通往学校的乡村水泥路等建设资金严重缺乏。镇政府领导多次恳请陈老先生再次捐助,陈老表示理解与支持,分别根据不同项目,多次倾资助建。以及后来2002年学校极需配套一座综合楼,陈老又捐助50万元,至2002年底,陈老先生捐资鹏峰第二中学的建校资金已达720万元。
1997年8月,新校舍的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师生喜迁新校教学。陈水俊先生爱国爱乡,热心兴教的精神也感召着各界热心人士,1997年以来,四村的贤达人士,纷纷解囊捐资支持鹏峰二中的办学。1997年8月,喜迁新校之际,四村贤达捐赠了二十四班的课桌椅,2001年春季学生家长捐资31583.2元,用于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升级。2002年新春恳谈会各界人士和校友捐资43400元用于建置学校会议桌和校园广播系统。经过几年的时间,在诗山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爱国侨亲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所校舍、设备日趋完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鹏峰第二中学终于堂皇地座落在家乡的高美山上。
党委政府、爱国侨亲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也极大鼓舞了全体师生的创业热情,鹏峰二中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遵循“诚、毅、勤、博”的校训,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按计划晋升为泉州市“普通初中达标学校”,学校全体师生以争创一流成绩为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先后获得诗山镇“先进党支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南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素质教育合格学校”、“校园绿化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先进教工之家”、“绿色学校”、“交通安全学校”、“文明学校”,福建省“农村初中教育改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于2002年8月被确定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诗山镇十分迫切需要增办一所高级中学,以实际情况分析,鹏峰二中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比较具备申办高中的条件。2002年5月,陈水俊先生回到诗山。诗山镇党委郑书记、张宣委和林校长拜会了陈老先生,向其汇报了申办高中的意向,恳请陈老先生继续给予支持。陈老先生听后,非常高兴,并深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2003年1月陈水俊先生投书南安市、诗山镇和泉州师院领导,热情建言鹏峰第二中学升办完中,与泉州师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联办高中,以高职院的校舍、设备、师资的优势联合办学,缓解诗山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难的燃眉之急。此议深得泉州市政府、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师院、南安市、诗山镇领导的赞赏和重视。2003年3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鹏峰第二中学升格为完中,并于2003年秋季招收首届高中生。
酝酿和筹办鹏峰二中高中部,首先,陈老先生给予高度重视和热切关心,他亲自参与筹划,提倡议,出主意,时刻为学校的升格发展而操心。他一家自奉俭朴,而对于所需学校建设发展的资金,则是竭力支持。2003年7月,陈老先生又捐资350万元,创建图书电教楼和教学楼。至此,陈老先生捐资鹏峰二中的建校资金达到1000多万元。其次,泉州师院及其高职学院也非常重视,在鹏峰二中高中部开办之初,先在高职院内提供校舍和应有的设备,全面支持鹏峰二中办学。另外,梧埔山村再次无偿奉献土地60亩,作为拓展高中部的建设发展用地,使校园占地面积达到105亩。同时,泉州市、南安市、诗山镇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和诗山镇各村的干部群众对鹏峰二中的发展和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有力支持,使学校在短期内得以顺利实现升办高中之众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鹏峰第二中学的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按规划将新建教学楼、图书电教楼、教师宿舍楼、文艺楼、体育馆和标准运动场,新建的面积将达15700平方米,届时将达到省二级完中标准。如今,扩建办学的各项工作现已全部就绪并逐步展开,展望未来,鹏峰第二中学这只大鹏鸟必将振翅高飞,搏击于蔚蓝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