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石遗室诗话》话南安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石遗室诗话》是文学家、诗人、诗论诗评家陈衍最为知名的著作。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曾为张之洞幕客。后任厦门大学等校教授。他是宋派诗人兼闽派诗人,其辛亥革命后所作《石遗室诗话》,就是所谓“同光体”诗派的主要评论著作。其中论及写南安的诗及南安人写的诗,兹录如下,稍作说明。 卷27载有曾于民国五年(1916)8月任南安知事的章廷华等写南安、泉州的诗。“门人江阴章黻云(廷华),去年出宰吾乡南安,自免回省,出近诗一小册,并介其友谢君冶庵(鼎镕)作见示。黻云诗清稳中时多警句,如《九溪杂咏》云:‘鸟道羊肠外,天然水一方。族居千百户,犄角十三乡。地比雄关险,人依土著强。详稽开始者,颁白亦迷茫。’”自序云:‘地在县西北隅,与同安接壤,层山峻岭环以溪,溪越九曲而地乃尽,周遮十三乡,地味膏沃,人口约十万。自昔沈姓杂居于此,民蛮蠢寡识,不知国家条教为何物,官亦鲜有过问者。比年竟种莺粟,屡禁不止,省长发兵严办,余有地方之责,未忍遽置之法,先家喻而户晓之,枨触赋此。’次首有云:‘之无还未解,讵易说驯良。’三首有云:‘官将瓯脱视。’又云:‘我来桑孔后,著手乱如丝。’四首云:‘除暴安良策,盘桓总未成。’又云:‘宵来佳寐少,万虑集鱼更。’南安号称难治,诗与序多关心民瘼语,与武健严酷者迥乎不同,所以自行投劾去也。《近感呈荔庵》云:‘花县沉沉静不波,簿书高共笔嵯峨。民因寇退鸣官少,邑为兵骄设备多。部勒虎胥难似将,剔除苛政若于魔。从知瘴雨蛮烟地,末合吾侪捧檄过。’《答治庵兼呈荔庵》云:‘我辈羽毛都爱惜,穷途饥饿肯号鸣。’《夜坐》云:‘插足方知天下险,息肩才觉一身轻。闲云傍岫常思出,倦鸟归林不计程。’皆肝膈中真实语。他如《过洪文襄故里》云:‘山脉清雄水脉肥。’地灵人杰,七字写得出。又云:‘勋名旷世无侪偶,公论人间有是非。’《夜饮招冶庵晋江竟至喜极》结联云:‘天涯高会少,今夕要千杯。’质语的是唐音。《过唐学士韩偓墓》云:‘锦绣才华薇蕨志,干戈身世海天槎。’《小园晚眺》云:‘小园春到否,挈仆当呼朋。试绠逢枯井,栽花障薄冰。寒生归树鸟,云护在山僧。蓦地乡愁起,诗来也有棱。’《游清源山》云:‘将行还践游山约,要把清源写我心。’《开元寺》云:‘天高塔可扪。’查新编《南安县志》章廷华是江苏江阴人,自民国5年8月任南安县公署知事;而民国6年2月24日则由江苏人郑恩隆接任知事。章氏在南安仅半年左右。其诗对了解南安民初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富有研究价值。 卷29载有南安人苏警予(苏)、苏乐天(鸿图)。及吴大玠等人的诗。苏警予是从周墨史(殿董)为诗者,诗集名《随天付与庐杂诗》。“《野望》云:‘河山破碎入黄昏,一段荒城鸟雀喧。极目苍茫云水外,荡胸浩气接中原。’《除夕和云声》句云:‘诗人竟比催租吏,剥啄催诗到五更。’苏乐天任教于鼓浪屿学校,经常到厦门岛拜访陈衍,著有《乐天斋文录》一巨册,陈衍以为“体糅新旧,而畅茂条达,所见时有警辟处。”有赠陈衍七言古一首,陈氏以为“推挹太过,兹摘录其数语云:‘著作恢弘世所希,更搜残阙寿千稘。余事旁溢为歌诗,雄浑俶诡泣蛟螭。骚坛品藻析毫厘,海内争传一字师。(当代陈庵、赵尧生、俞恪士、梁任公、罗棪东诸公,有作每就商定)。我闻其名久倾葵,今秋始幸得见之。神光锷锷貌魁颀,和气接人春风吹。饱饫言论疗腹饥,余有伤时处未录。”吴大玠在厦大师从陈衍,是陈氏“丙寅(1936年)三月重至厦门”之后,谓为“学子劬学者”。书中云:“大玠未有字,使余字之,字曰圭峰。诗笔轻倩,最近十砚老人。《忆家》云:‘客里风情薄似纱,倚楼日日望归鸦。一春长见相思子,不许离人不忆家。’厦岛满山皆红兵,所谓相思子也。句如《春日偶戏》云:“花事不多帘影外,春愁无限雨声中。”《秋日村居》云:‘留客宣于微雨后,登楼花在夕阳时。潮平两岸归渔艇,叶落孤村见酒旗。’《杨花》云:‘一江流水无多绿,三月东风太薄情’《石遗师避乱鹭江》云:‘鹭江一片佳山水,暂得诗人作主。’再益以读书,则浓至矣。”对照2000年7月出版的《养和精舍诗存》中《圭峰诗剩稿》、《忆家》、《秋日村居》及《石遗师避乱鹭江》等三首可补剩稿所未录;《杨花》一联乃剩稿中该诗之颔联;至于《春日偶成》一联乃剩稿之第一首《春日幽居》之颔联,而“不多”与“无限”在剩稿中分别作“重重”和“点点”。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陈祥辉教授序《养和精舍诗存》谓大玠“先生大学时受知业师陈公石遗。陈公一代诗宗,不轻许人。乃采先生诗入《石遗室诗话》续编而称美之,亦可见其早岁成就之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