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濑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晋江东溪中游,东邻鲤城区马甲镇,西接康美镇,南临丰州镇,北连梅山镇、洪梅镇。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平方公里。沿东溪两岸的镇区属洪水冲积的小平原,晋江东溪从北向南流贯镇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终年温暖,年平均气温20.8℃,年平均降雨量1415毫米,年无霜期352天。
因晋江东溪流至洪濑时,地势下斜,水流湍急,溪洪有过峡落濑之势,故名“洪濑”。洪濑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是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千年古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新世纪里继续演绎着生动而精彩的故事。
千年沧桑
洪濑的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晋末年,因中原战乱,百姓南迁,沿晋江畔居住,垦荒渔猎,洪濑因地势平坦,土地利于耕作而人口速增。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梁武帝萧衍建南安郡于丰州,毗邻郡治的洪濑因水陆交通方便就逐渐形成小集镇,开始成为商品集散地。隋唐五代之时,商埠、码头逐步繁荣。公元969年,晋江东溪已通舟楫,德化瓷器经永春沿南安江航道运抵泉州,每船可载六、七十担。而当时洪濑港紧靠洪濑街,水深6——8米,船运方便。明代,洪濑设市,人口聚多,市场鼎盛水运繁忙。清设驿运站,是东西溪多类船舶停泊及物资的转运地。民国20年(1931年),陈国辉倡导华侨捐资,始建洪濑大桥,交通更为便利。1971年山美水库建成关水,航道被迫停运,洪濑港从此载入史册。
值得一提的是洪濑“无街不经商”的辉煌历史,古镇洪濑从来就是富商巨贾云集之地。洪濑因东溪上游山区资源丰富,有铁、芝麻、木材、陶瓷、药材等,特别是木材、毛竹和瓷器,可以源源不断供应泉州,所以洪濑也日渐成为上下商旅必经必驻之所,市集日趋繁荣。据康熙版《南安县志》载:“洪濑在邑治北三十里乃永德通衢,水陆交冲之所,市长里许,相传自明初,当昔盛时,商贾辅辏,颇称其镇,其盛倍于邑治。”洪濑集贸辐射区域甚广,凡金鸡、石砻的花生、大豆,河市一带的芋头、地瓜,罗溪、九都之籼谷、什粮,安溪、永春周边的药材、山货,沿海的鲜鱼,仙游的烟叶,每天源源不断,货畅其流。
由于商业兴旺,人口众多,市井百姓,饮食风味迥然。洪濑的风味美食历来考究、独特,颇受欢迎。有近百年历史的小吃九重果、乌龟果,风靡一时。据传,洪濑乌龟果最享盛名的是妇女吴伦娟亲手制作的。该果精选细作,质优味美,历久不衰。近年还有新起的贻庆鸡爪,色、香、味俱全,美名远扬,销路甚广。美食为商业古镇增添一分秀色。
洪濑宋代建制为怀德乡丰年里,元代为南安县19都。民国17年(公元1928年)为第三区,1942年7月原三区改为二区,称洪濑区署。1946年5月改署为镇。1949年解放后,为第八区所辖镇。1959年建洪濑人民公社。1959年6月,从洪濑人民公社分出康美人民公社。1965年5月,增设镇区街道为洪濑镇(小镇),隶属洪濑公社。1968年8月,洪濑镇(小镇)改为街道办事处,下设洪东、洪南、洪西、洪北四个街道居委会。1979年8月,从洪濑公社划出山溪、六都、洪溪等9个大队设立洪梅镇。1984年10月,改社为镇。现辖4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
商贸重镇
洪濑是全省闻名的商贸重镇,是闽南商品主要集散地之一。隋唐五代之后,洪濑因水陆交通方便,码头商埠完善日渐形成小集市,市场日益繁荣。经营土产品、小商品,逐步发展形成洪濑街(东西方向)、同安街(南北方向)。商店建有走廊,作为顾客行走的通道,后为店面,为二层砖木结构。至清朝年间,洪濑镇街道的商贸活动已很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品集散地。同安街、洪濑街经过改建或扩建形成十字街道,并在溪边横街起点处建两座双层大楼,促进商贸活动更趋活跃,当时,店铺400多家,并有许多摊点。
解放后,先后成立国营粮油、百货、纺织品、五交化工、食品、糖烟酒、煤炭石油等专业公司、商店和门市部,供销合作社在西林、谯琉等村设立代销店、组,基层供销服务网点遍布各村。随着农副产品的扩大经营,在洪濑同安街也建一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可容纳各种摊贩近300家。
1985年至1990年,洪濑先后兴建了西区农贸综合市场和东区果蔬市场,面积共27784平方米,商品日成交额达数百万元。北市场已基本竣工,南市场正在规模划。1992年开始从旧镇区十字街进行分期分批改造,到1994年底共进行三期搬迁改建,新建六层商住楼25栋计77506平方米,商贸活动更加繁荣。西林、谯琉、溪霞等村也建设一批商品,形成小街市。至1994年底,全镇共有大小店面三千多间,营业额迅速增长。各种类型的经营服务网点二千多个,集市贸易成交额数亿元。
洪濑,历来重视发挥商会的组织作用。1934年成立了洪濑商会,为维护当时的商家利益,促进商贸繁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93年重新成立洪濑商会,并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商会开展了商务考察活动,筹资建设商会大厦,举办商务洽谈与展销会,为160多户会员提供优质服务,为繁荣发展洪濑经济做出了贡献。
民国30年,洪濑就有国民党设立的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办事处。194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南安县支行在溪美镇成立,随后人民银行南安支行在洪濑设立办事处,接管洪濑的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办事处,并设立储蓄所,经营金融业务。随着洪濑商贸活动日益活跃,经济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金融活动不断增加。80年代以后,洪濑经济进入黄金时代,重新改建南安工商银行洪濑办事处,以及组建南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洪濑办事处、洪濑农村信用社。期间,各银行洪濑办事处在镇区设立的营业所、储蓄所达十几个。1992年以后,洪濑镇成立了洪濑、洪东街、西林等合作基金联合会。洪濑信用社也先后在西林、四都、东大路成立分社。1993年,南安保险公司在洪濑设立全市首家保险分理处。
洪濑镇区街市的建设共4次。原有的古老街市建筑简陋。至1902年,由何树春、黄培松主持建设同安街。1927年,王振南又主持改建洪濑街。1929年,陈国辉主持改建同安街。1992年,洪濑依据洪濑城镇总体规划,开始分期分批改建旧镇区十字街。至1994年底,共拆迁旧房32758平方米,新建六层商住楼25栋77506平方米,还拓宽街道,铺设水泥路面,形成11条新街。1991年新建泉州至德化洪濑段公路水泥路东大路,形成3公里长,宽28米的大街,商店林立。目前,镇区范围也由3.3平方公里扩展至4平方公里。
2001年,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一是在完成镇区洪东、洪南片区一期改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镇区改造力度,完成二期改建规划设计会审等工作,11月份开始拆迁,共拆迁面积45000多平方米,涉及拆迁户约420户。计划建设18幢商住楼11万平方米,其中设计酒楼、商厦、市场等三大高层标志性建筑,目前部分工程已陆续开工。二是继续抓好东溪防洪堤,东溪别墅区和美食街的建设。从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份,投入1100万元,严格按照规划设计,保持保量完成东溪两岸洪濑镇区段3公里的防洪堤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镇区防洪抗灾能力。投入800多万元用于东溪东侧别墅区的市政建设,并铺设长1.5公里、宽16米的江滨大道,完成路灯架设,着手抓好绿化,别墅楼已开始建设。配合江滨东路的改造建设,投资500万元,建设洪濑美食街,北侧美食街建筑群已竣工。
镇区二期拆迁改造基本完成旧房拆迁;完成铺设长1.5公里、宽16米的江滨大道;东溪两岸洪濑镇区段3公里的防洪堤建设已按规划设计完工;完成洪濑中心小学新校舍的建设。
贯穿洪濑全境的省道305线公路,始建于1921年间。当时洪濑靖国军第三营营长王振南驻守洪濑,主持开辟泉州至永春德化洪濑段公路,后又成立泉洪汽车股份公司,购置车辆,从事交通运输。1927年,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陈国辉进驻安南永,又大建公路。1931年,建成洪濑及永春两座大桥,贯穿泉永德的公路即通车。1935年,洪濑至溪美公路开通(至美林越渡通溪美)。洪濑至五都(洪梅)、至马甲、至四都的乡村路亦先后开辟。八十年代前期或中后期,省道305线及洪濑至南安等公路陆续铺设柏油路面。1989年,洪濑至洪梅公路铺设水泥路面。1993年,洪濑至四都公路水泥路开通。1995年,省道305线全面改建水泥路面。1993年及1994年,洪濑先后东溪新造“洪濑新大桥”及“琉塘大桥”,这样,洪濑境内的东溪就有三座水泥大桥,分别通往南安。现在,全镇村村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1905年3月24日开办邮政代办所。1913年3月正式开办洪濑邮局,初时划为二等邮局,配备局长1人。1929年,泉州至洪濑,及至码头、山头(诗山)邮电开始利用汽车载运邮件、包裹。解放后县内只设洪濑、南安、诗山三个邮局,隶属省局管。改革开放后洪濑邮电发展较为迅速。1991年建成3000门移动电话通讯基站。1995年程控电话扩容达12000门,实际安装4000多门,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用户大量增加。
人文荟萃
文化
洪濑镇区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院、工人俱乐站、南音社、有线电视站等,卡拉OK歌舞厅、夜总会、录相放映室、游艺室遍布镇区。各村设有广播站、娱乐室,西林村有“油园文化中心”,扬美、前峰村有高甲戏团、武术队、女子乐队,街道及溪霞有装阁艺术队,其蜈蚣阁艺术曾被中央及省、市电视台介绍过,名声远播遐迩。有线电视开播《洪濑信息》新闻节目,及时宣传洪濑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的新思想、新风尚。
教育
1993年宣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至1994年,全镇有中学3所,在校中学生3236名。小学24所,在校学生10426名。村村办有幼儿园,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5%以上。创建全省小学德育重点实验校、全市首所少年军校(东林少年军校)及全市农村小学电教基地(西林中心小学电教基地)等。
1990年以后,每年达百万元的镇财投入教育事业。在搞好教育费附加征收的同时,又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对教育投入。全镇24所小学,3所中学,其中华侨、港澳台胞及各界人士捐建的就有3所。1994、1995两年新建标准小学校舍9座。至1994年底,全镇中小学彻底消灭了危险校舍,基本实现校舍、校门、围墙、操场、厕所、课桌椅、旗杆、仪器设备、图书和劳动生产基地“十配套”。部分小学还发挥办学特色把学校建成德育实验校、电教基地、花园式学校、文明学校。有10所小学达到“创三园建八室”标准,两所小学达到市级“花园化小学”标准。统一规划兴建三个教师新村,解决教师住房问题。近年来,每年投入数百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全镇中小学校购置电脑500多台,15所小学建立电脑室或多媒体教室,有力地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
体育
历年来,洪濑镇注重发展体育事业。每逢节假日,都开展各种球类、拔河等活动比赛。工人俱乐部、老人协会经常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扬美扬青武术馆、洪濑舞师装阁队活动不断。镇老年人门球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卫生
洪濑镇卫生院各科室医疗设备较为完备,能进行较为复杂的手术。至1994年底,卫生院医生护士人数达80多人,床位80多位。全镇有40家个体诊所,24所村办卫生医疗所,成立了南安卫生协会洪濑分会。新建卫生院病房大楼。
切实做好妇幼儿保健工作。从1989年开始,各行政村均对孕妇产妇、儿童、少年进行系统管理,定期对敬老院老人、中小学生进行体检,同时推行新法接生和科学接生,使全镇卫生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有机关报的进展。
镇市容卫生监察队、环保处,注意搞好镇区卫生工作,美化镇容镇貌。1991年成立镇计生服务所,配备X光机等医疗器械,至1994年底各村均成立计生服务室,全镇计生工作已逐步走向“三为主”和村自管理的轨道。
名胜
洪濑树德寺,始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寺内尊奉观音佛祖。抗日战争时期,著名高僧弘-法师曾投宿于寺,少时在洪濑清水岩皈依佛门的广义法师也曾住在该寺,后辗转星洲造诣佛学,成为名噪海内外的知名大法师。近年树德寺承蒙广义、广净大法师捐资翻建。1987年列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豪林庙,位于洪濑镇西林村,建于明代。现祀奉朱佑、邢炳、李良三位汉代忠臣,称为三王府。
豪林庙座落在双凰山之雄凰山,自明万历三年(公元1578年)始建至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重建,期间悠悠200年,历尽沧桑岁月,庙宇破落,这段历史没有记载,无从稽考。清乾隆年间,乡人重修理豪林庙,破土时发现一个香炉,镌刻有“豪林庙章田杨三元帅”的字样,旁注“万历三年”,由此追溯出始建的年找,供奉的神灵。于是,庙堂落成时,便把章田杨三元帅祀之左殿,土地神祀之右殿,主殿乃按民意祀朱、邢、李三王。
自清乾隆中重修,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又作重建。近年又做重修,并新建二落新庙。目前新庙旧庙并立于雄凰山,气势庄严,雄伟壮观。
关圣届,位于洪濑镇区街上,始建于唐僖宗年间(公元873-888年),初为龛亭,到了明代,易亭为庙,规模日益扩大。
早在西晋末年,中原五胡十六国之乱,百姓南迁,沿溪两岸居住。梁武帝置南安郡于丰州城,毗邻的洪濑街街面形成小乡镇。隋唐之时,洪濑商埠、码头开始繁荣起来。街邻商贾以关公“忠孝节义”为楷模,择选前对双架山,后枕东溪水的吉他地建龛亭,把关公奉为洪濑乡集的保护神。
到了明代,张田爷到杨梅山砍柴,恰逢粟岩火灾。张田爷发现关公2米神像,卧眉凤眼,五绺长须,栩栩如生,便抢救出来,一头神像一头石臼挑到洪濑。其时洪濑关爷龛亭易建为庙,因粟岩的关公神像最大,便摆在主位上。关圣庙还雕有关平、周仓神像,而关公的神像副身很多,成为关圣庙中关公神像最多的一庙。
洪濑关圣庙历史悠久,历代达官名士朝拜行吟,留下诸多诗联。清代朝义大夫员外郎刑部主事王登瀛撰写对联云:“元亨利贞刚健中正,美大神圣笃宝辉光。”成为众多关圣庙别具特色的一对佳联。清末晋江名士曾遒的匾额“中条发迹”尤为醒目。
近年重修,庙呈石木结构,雕甍彩彻,风吹铃塔声声鸣,上之蜘蛛结网,下之石条铺边,异常堂皇壮观。街民北上关公家乡山西进香,得来一联:“紫雾盘旋剑锋斜飞江海震,红霞缭绕刀芒高插斗牛青”为庙增色。
再展雄风
2001年,洪濑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办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建设,加强科教文卫工作,发挥商贸重镇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2001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31.3亿元,比增13.03%;工农业总产值23.48亿元,比增12.49%;工业产值22亿元,比增12.79%;上缴工商税收4006.5万元(不含金鹿集团),比增19.66%。人均纯收入4630元,比增5%。商业古镇再展雄风。
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开始创办社队企业,但发展缓慢。至1978年,全镇仅有社队企业99家。总产值532万元。现在,已初步形成服装、针织、雨具、电子、化工、家私、鞋业、建材、石雕、食品、纸品、建筑、交通运输等支柱产业。
1985年,全镇有乡镇企业457家,从业人员6549人,固定资产原值512万元,企业总产值2187.5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当年农村社会总产值31%,乡镇企业全年纯利润163.31万元,上缴国家税金95.4万元,发放工资总额455.92万元。
1990年,全镇有乡镇企业1008家,从业人员6862人,固定资产原值1215万元,企业总产值645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当年农村社会总产值61%,乡镇企业全年纯利润33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344万元,发放工资总额1132万元。
1994年,全镇有乡镇企业2405家,从业人员10255人,固定资产原值21360万元,企业总产值95050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68000万元,建筑企业产值3500万元,交通运输企业产值7250万元,商业饮食企业产值16234万元。农业企业产值6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当年农村社会总产值94%,乡镇企业全年利润1091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108万元,发放工资总额4826万元。全镇乡镇企业已形成十二大支柱产业,其中珠拖鞋、童鞋成为闻名国内外的优质产品。3个工业小区总面积1500公顷,总投资9000万元。洪濑镇自从被列为福建省首批对外开放的工业卫星镇以来,乡镇企业已进入鼎盛发展时期,乡镇企业已成为全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总收入上亿元的有溪霞村,上五千万元的有西林村、谯琉村、跃进村,上一千万元的有集新村。企业年产值上一千万元的有珠拖鞋厂、南安市第六建筑公司、豪得胜石材有限公司。已组建的福建金鹿集团,拥有25家企业,为洪濑第一个跨国集团公司。全镇有外引内联企业32家。
2001年,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加快工业区建设步伐,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东溪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根据泉州市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的要求,聘请泉州规划设计院对东溪工业小区拓展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基本完成红宫山工业区的水、电、路等甚而设施。二个工业区新引进企业10家,提供规划用地6万平方米。东溪工业区至今已有58家企业先后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6.6亿元,纳税2860万元。根据工业区发展趋势,还规划建设工业区生活小区,为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活小区已开始动作。优化服务,加大引资力度。加强勤政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为企业用地、办证、申办项目、质量认证、创名牌、开拓市场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指导工作。全镇新办工业企业20家,注册资金2818万元,其中注册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同时,引导企业挖掘潜力,抓质量创品牌、提高知名度、拓宽市场覆盖率。力帆摩托车、益泰鞋业公司“帮登”牌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享和织造、洪濑机械制造厂通过ISO900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纳税上档次的企业有8家,其中超300万元的有华达精细化工品、帮登鞋业2家企业,超100万元的有6家企业。举办交易会,提高知名度,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成功举办“全国轻工品交易会”。充分展示南安轻工品行业的特色与成就,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洪濑镇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推进工业立市进程”先进单位。
南安市帮登鞋业有限公司创办于一九八○年金秋时节,是一家专业生产“帮登”牌中、小童鞋系列产品,内销外贸兼营的市级明星企业。改革开放的春风,孕育着帮登公司的茁壮成长。二十年的风雨创业史,在公司总经理侯炳辉的率领下,励精图治,发展至今,企业已颇具规模。目前,公司拥有员工千名,花园式的帮登工业园用地三十一亩,绿化规模化的厂区建筑群体,环境优美,五条先进的制鞋生产线及强烈的产品质量意识,不断创新时尚的中、小童鞋、婴儿鞋、旅游鞋、沙滩凉鞋、休闲鞋,盈得了国内外广大客户的青睐与信赖。公司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观,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营销机制,已从宽广的销售网络。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契机,抢占国内市场,发展品牌行业的前茅。
“帮登”牌中、小鞋被省经贸委、乡镇企业局评为“省优质产品”;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省名牌产品”;帮登商标BONDON被省认定为福建著名商标。
改革开放以来,洪濑商贸活动焕发了生机。洪濑镇为了拓展活跃市场贸易,重振古镇商贸雄风,先后投资建成面积1.2万平方米的西区农贸综合市场和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东区果蔬市场,北区商贸市场也日渐形成规模。洪濑加紧小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不断优化居住与商贸环境,促进了商贸的繁荣。近20个运输车队、的士来回穿梭,把洪濑与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商业大网络。商品的大幅度、大容量快速流通,成为促动洪濑经济腾飞的推进力。
历史的长河,写下了洪濑1500多年的灿烂发展史。作为商贾重镇,洪濑将在经济建设中重振雄风,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