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南安五台山国有林场简介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南安五台山国有林场地处闽南金三角的南安市西北部,东经位置113°24′,北纬25°16′,与永春县接壤,毗邻有南安市的九都、向阳、码头、罗东,永春县的东关等五个乡镇二十一个行政村和泉州市山美水库,行政主管部门泉州市林业局,场部设置于九都镇秋阳村北,海拔高度200米,经营总面积50782亩,森林复盖率85.6%,全场干部职工人数130人,场部设置办公室,生产技术股,财务管理股,经营管理股,森林公安派出所,下设七个工区六个工作点,八个护林哨所,管理着林场19.3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和319亩柑桔园675亩龙眼园,以及酸梅、胡柚等417亩自营经济,是一个以林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林场。 基本地理条件 林场属戴云山脉的一个支脉,主峰西台海拔高度1080米,整体山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高差较大,一般有100-800米,山地坡度15°-40°,部份达到45°以上,山地土壤呈现为山上部黄壤,中部红壤,气候全年温暖,年平均温度22°,最高温度36°,年平均降水量1600CM,林地环抱山美水库,植物生长期290日,无霜期330天以上,极为适合林木及各种植物的生长。 林场历史沿革 (1).1957年南安县委县府为了改变南安历史少林缺材落后局面组织动员全市700多名民工,选择“乐山”作为垦场基地进行开发,因山顶部有东、西、南、北、观日五个山峰,五个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因而又名五台山,故把林场命名为五台山林场。当时,民工每日只有四角钱生活费,但他们还是挥镐弄斧,披荆斩棘,用艰苦创业的精神,进行着林场的建设。一九五九年,省林业厅在连江“国营林场工作会议”上,把林场纳入国家计划,一九六一年命名为国营福建省南安五台山国有林场垦殖场,一九六九年更名为国营福建省南安五台山林场革委会,一九七九年再度更名为国营福建省南安五台山林场,一九九○年行政隶属泉州市林业局,一九九三年重新命名为福建省南安五台山国有林场。 (2).1957-11-20日,以宁安玉为首的南安县委研究决定在五台建场,并抽调梅山区当年付区长潘合法、林业站干部张燕兴以及林金材、潘聚财等四位同志,在梅山部队三位同志的协助下,背上罗盘仪,由杏田老农吴乞来同志当导,踏遍五台山,经三次上下联系,取得当地社队干群热情支持,解决山地征用手续。九都秋阳村广大群众,为办场让房借舍,使得筹备工作顺利开展,按期完成勘测规划设计工作。 1958年2月22日,县委动员全县700多名民工上山兴建,并从各方面抽调吴美玉、庄奕辇等54位干部上山劳动,协助创建茂林、大坪、茶园三个工区。1959年又创建大丘田、东坑二个工区。1962年12月经县批准接管西坑工区。1965年至1968年再创建秀山、龙云、石星、柑园四个工区。1972年创建彭岭、1974年创建山美、1981年创建海龙坑工区,使林场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 经营情况及前景 南安五台山国有林场创办四十多年来,依靠党的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通过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林场事业与时俱进,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现在林场的资产拥有量已超过一千万元。目前,林场的生产能力已达到年可生产木材5500立方米,柑桔850吨,龙眼40吨,松香100吨,松节油25吨,为国家提缴税利110万元;梅山职工福利区店面24个,职工福利住宅套房36套,松香-树脂的深度加工厂房、龙眼烘干厂也现已构成,同时林场还具备大量的山地综合开发优势,如速生丰产优势树种的营造和新产品水果的栽植、石板材生产、球磨石的开采、优质矿泉水的制作以及潜在力极大的森林旅游资源等。林场有信心也必将在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不断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把林场的事业推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