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据史料记载,郑成功是南安石井郑氏第十二世孙。石井是他祖辈居住过的地方,有他的宗亲和赖以生息的田园滨海,也是他一家发祥之祖地。本文以民间收藏的郑成功宗族谱志为基础,探索郑成功与石井郑氏之宗亲渊源。
目前尚存的郑成功及其家族的谱志主要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郑氏宗谱》、《郑氏家谱》,《台湾文献丛刊》收录的《石井本宗族谱》等;最近笔者深入石井采访,发现石井郑氏族人仍藏有多种宗族家谱志书。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郑氏宗谱》,是郑成功后裔郑玉海及其子郑沂、郑泽于1920-12-14日重修的,距今已80多年。该谱志从石井开基祖隐石(讳绵)第一世起,记载到二十一世,其中郑芝龙一脉记载得很清楚。据谱志载,重修者郑玉海,娶继室叶赫那拉氏。可推测其宗支应在北方一带。《郑氏家谱》从石井第一世五郎公隐石载起,至二十世止,内容与《郑氏宗谱》基本吻合,但不载修谱者姓名及时间,谱中关于郑成功诸子孙的生卒年、职官、葬地等记载特别详细,对于研究郑成功嫡派家史有重要价值。《石井本宗族谱》内容综合,有谱序、祠堂联文、祖传春冬二祀仪注、名贤序、名行序、世系图谱序、谒祖序、序赠、历代人物、郑氏世谱始祖五世宗支易见图等,可惜易见图仅载有一世至五世。
据石井郑氏宗族谱志记载,石井郑氏从一世祖五郎公隐石开始,迁居杨子山下石井。目前石井郑氏族人已传至二十六代,“式”字行序,人口共有三千多人,多以办厂、经商、捕鱼、打工为生。分为四个宗支:厝后支(东角,四世郑默所传)、后慕支(顶角,四世郑烶所传)、西亭支(西角,三世郑拭所传)、华亭支(上下亭,三世郑模所传)。四支中以西亭、华亭人口最多,各有千余人;厝后、后慕各数百人。郑成功一脉属西亭分支。从一世祖至郑成功世次是:一世祖郑绵-二世郑岱-三世郑栻-四世郑—五世郑亮-六世郑掊-七世郑盟-八世郑荣-九世郑瑢—十世郑士表—十一世郑芝龙—十二世郑森。西亭分支中七世祖郑盟生五子:贡、谦、省、荣、志,衍分为西亭支现在的五房,其中四房郑荣(于野)就是郑成功的高祖父,衍派“郑瑢-郑士表-郑芝龙一郑成功”一脉。
目前,在石井郑氏族人收藏的谱志中,有《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等。最近又发现一本残缺不全的无名古谱,此谱系厦门郑氏后裔郑小建来石井寻祖时带来的祖传至宝。据说到他手中已保存了六代。该谱因经年久已破烂不堪,记载自石井郑氏一世至十二世(部分十三世)总谱。内容涉及厝后、后慕、西亭、华亭四大房祧,较为全面,可惜残头缺尾,恢复很困难。据有关专家推测是明末清初的志书,至今三百多年,是迄今发现的石井郑氏最早、最完整的宗族谱志,具有十分重要的考证价值。近日己由石井延平郡王祠修复整理完毕,即将面世。
《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七世乐斋,再从其长子“贡”(悦斋)接至二十二世为止。
《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七世乐斋,再从其三子“省”(顺俭)接至十七世(不完整)。为道光贰年岁次壬午蒲月郑作珍之子郑则泰(十六世)所作。
《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从一世祖起修至七世乐斋,再从其五子“志”(深江)详修至二十一世。为民国三十一年(1942)二十一世孙郑铁中请浙杭人陈明素写的。谱中附有延平王订的从十一世起的石井郑氏行第十六字,和郑铁中之父君茂再续订的二十八字。
在石井民间私藏的宗族家谱志书中,除了最近发现的清初谱本对郑成功家族有较详细的记载之外,其余各房私谱对郑芝龙、郑成功一脉相关情况亦有记载,且时间较早。如:《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在介绍八世郑荣(号于野,乐斋四子,郑成功的高祖父)之子郑瑢时写道:“讳瑢字德重号西庭,以孙芝龙贵,诰赠镇国将军五虎门副总兵。妣李氏(诰封一品夫人)、钟氏、吴氏、谭氏。子士俦(钟出)士表(谭出)”。士表即为郑成功的祖父。郑瑢之墓最近在石井苏内水库旁的九仔寨被发现。此谱为道光弍年(1822)岁次壬午蒲月,郑则泰(十六世)作序。载有十一世郑芝龙、郑芝鸾所作《本宗族谱序》二式。
石井郑氏的发达与荣耀,因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塽几代人的出生入死、开疆辟地、浴血奋战得来的功劳与封赏分不开的。可以说,是郑成功祖孙几代人将石井郑氏写入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光辉史册,他们是石井郑氏的千秋功臣和骄傲。石井郑氏族人追随郑芝龙父子开疆辟土、追剿海寇、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宝岛台湾等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作出了巨大牺牲。
郑成功与石井郑氏的渊源,除宗族家谱志书可作证明外,其祖宗庙宇乃千百年之香火神器,更是最佳见证。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旁的石井郑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初年,由郑氏七世祖乐斋公的第四子于野(即郑成功高祖父)主持,宗祠建于始祖隐石公鳌石山麓卜居地。该宗祠奉祀始祖隐石公暨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称“大祖庙”。至清初,因年久失修,战乱破坏,庙宇残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统一台湾。当时康熙叹服郑成功的忠孝节烈,御笔亲书“忠臣”、“孝子”两匾,恩赐石井郑氏宗祠。在康熙褒奖鼓舞下,石井郑氏十三世孙郑缵祖等人与十四世孙郑克塽共同商谋下重建郑氏宗祠。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又颁诏书曰:“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剌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还钦赐祭奠明赐姓延平郡王郑成功,亲书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士,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石井郑氏宗祠西边“官阶总录”有郑成功等二十三名,东边“官阶总录”有郑芝龙等二十七名。
石井民间收藏的宗族家谱志书和石井郑氏宗祠,虽几经风雨与战乱、湮没虫注与风侵雨蚀却仍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在不断地得到当地政府、郑氏族人和有识之士的大力保护。鳌山之下,马江之滨,郑氏子孙继承先人遗志,发扬贞忠气节,勤奋上进,文武人才辈出,历代忠贤才士,英杰济济,雄风威烈,蔚为壮观。正如石井祠堂一副对联曰:
瀚海东回,源远流长,直溯苑经世德。
杨山西峙,灵钟秀毓,克振石井宗风。
附:郑成功与石井郑氏家族简谱(一至十五世易见图) 石井郑氏开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