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马亚西亚南安会馆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据马来西亚霹雳(吡叻)州南安先贤坟墓碑石记载,清同治元年或以前,即早于公元1862年,南安人已在马来西亚定居。 据《福建侨务》报载,南安人出洋定居至今已一千多年,而且散居东南亚各地。远涉重洋,离乡背井,客居异乡,谋生维艰,临事乏人照应,乡贤虑及此,乃组织以联络乡谊,照顾同乡福利,于是有南安会馆之诞生。 马六甲南安会馆保存一方镌刻于1927年的石碑,碑《序》如下: 廿世纪,是人类竞争的时代,惟其有竞争,故须求互助,欲求互助,必先结团体。会馆者,乡人团结体之机关也,特用以联络感情,并能排难解纷,济困扶危及引乡人趋正轨也。 这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正是因此,各地会馆相继成立。槟州最先,成立于1894年,至今已100多年历史,马六甲州继之,成立于1910年;柔佛州成立于1915年,雪兰莪成立于1937年,其后,巴生滨海、霹雳州、森美兰、麻属各地陆续建立会馆,乡亲联络、亲谊愈笃。至1982年,乃有“马来西亚南安社团联合会”之成立。 本文依成立先后简略介绍各地之社团、宗亲组织、然后介绍联合会。 槟榔州会馆 成立于1894年,创立之初,会员不多,租赁之会所简陋。1927年购二层楼为会所。1979年,购独立式楼屋,装修后,于是年秋落成,是为今会所。 1970年设会员子女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1984年设会员子女大学贷学金,协助家境清寒的同乡子女完成高等教育,众多青年学子受惠无穷。 1979年成立青年团,首届团长陈明吉;二、三届方再钦接棒;四、五届尤传明续任,主催成立大马南联青,被推选为总团长及秘书长。五、六届团长梁宗宝,首创“南青团慈善基金”,以实际行动推行“爱心社会”,获各界人士好评,成为槟州模范青年团。 1986年成立妇女组,联络同乡妇女参加会务工作,屡次举办烹饪班,邀请乡亲齐易牙好手示范南安美肴之厨艺。联办新年大联欢,共同欢度春节。1992年,与《星洲日报》、基督教使命中心、槟华校友会联合主办“天才家庭”讲座,听者众多。 资料来源:《槟榔州南安会馆一百年纪念特刊》中的《槟榔州南安会馆简史》、《会务概况》(陈明昭)、《青年团的组织与稳健成长的十五年》、《妇女组的组织与活动》 马六甲会馆 马六甲州会馆的前身是南邑公司,成立于1910年前后,是私下结社活动,带头创办的是梁炳辉、邱仰峰、雷永潭、许伯浅、蔡世谙、陈从愿、雷文赞和侯图调诸位乡贤。后复办义塾一间,专收南安子女,造就了不少学子。 为求名正言顺,遂创组会馆,于1926年如愿以偿。翌年完成会所建设,并于9月10日举行开幕典礼。首届理事同时产生,并举行就职典礼,首任主席梁炳辉局绅(已故),副主席邱仰峰(已故),后为辜良丰、许水满继任。战后则为陈从愿领导,之后,李引卜领导48年,再由颜文明接任;颜氏之后,由李光楣领导至今。 日侵期间,会馆蒙尘,活动停顿。日军投降后,立即复兴,再度活动。 复兴之后,百废待举。先后购得两段土地,乡贤捐献一段,以作同乡义山之用。1976年6月,成立青年部,设立奖学金小组,筹募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之清寒同乡子弟。 1995年建成新会所。1996年于新会所承办大马南联会第八届第二次代表大会,同时举行新会所开幕典礼,庆祝创会70周年,青年团成立20周年,妇女组继而成立以及教育基金成立仪式。 本会常年大型活动有:元宵日新春团拜联欢宴会;清明节由值年的炉主及头家,联合理事会举行春祭宴会及祭拜仪式;农历8月28日,广泽尊王宝诞千秋之日,依例庆祝,设宴联欢。 资料来源:《马六甲南安会馆史略》、《马六甲南安会馆史》 柔佛州会馆 筹办于1915年,初期名南安公会,发起人黄怡根,林清云、雷绵超、苏用赣、张德廷、苏用源、苏和友、黄和沙等。其后历届董事有蔡伯祥、黄晓山、张文凤、张文明、张文惠等。 1926年购置会所,并易名为峇巴株辖南安会馆。 日治时期,会馆遭摧毁。1946年复兴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张文惠先生。 其后,会员日渐增多,会所不敷应用,该届会长苏木有君与诸董事共商,拟另建会所。并购下土地一段。 195 7年元旦,将“峇巴株辖南安会馆”改名为“柔佛州南安会馆”,居住柔州境内之同乡均可入会。 1964年产生建委会,1967年新会所建成;1974年再建后座大厦。 当会馆在1946年复兴工作时,苏木有先生即积极参予,并于1948年担任第二届会长至1950年。1951年至1960年任副会长兼常任董事。1961年至1988年复任会长28年,是本会馆连续担任会长最长久的一位乡贤。 1983年修改章程,规定会长一职只可连任二届(四年),财政一职不可连任。 1985-11-16日,负责主办大马南联青及南联会代表大会。并庆祝会馆成立70周年纪念。17日举行会所落成典礼。 会馆从1984年起开始颁发子女奖励金,并支持华社活动,捐资华仁中学发展基金,大马南联会教育基金。捐资马六甲南安会馆醒狮团,峇株华仁中学儿童合唱团。两次为华中筹募基金,捐献峇株福建会馆基金,赞助峇株华团助学金。 1985年成立青年团,第一届团长林金友。1987年至1996年黄友再乡贤任团长。 青年团的活动有:主办第一届第二次大马南联青常年大会;主办全柔同乡书法作文比赛、羽球锦标赛(10届)。主办“柔南青之夜”、“福建劲歌金曲之夜”、放映电影《上海假期》,为会员子女筹募教育基金。 1991年及1993年先后组团访问新加坡南安会馆。 1992年组团回故乡寻根访问,行经广州、厦门、泉州、南安等地,由会长黄衍说先生率领。 27届及28届(1989-1992)会长黄衍说村长;29届及30届(1993-1996)会长张景章县议员。 1994年,柔佛州南安会馆及青年团分别中选为大马南联会第7届总会长及南联青第6届总团长。他们是黄衍说先生和黄友再先生。 1995年成立妇女组,主席张美思乡亲。 1995年11月主办全国南联会及南联青常年代表大会及庆祝会馆成立80周年大会。会上表扬苏木有先生对会馆的贡献,并赠“吾会柱石”匾额留念。 资料来源:《柔佛州南安会馆庆祝成立80周年纪念特刊》中的《柔佛州南安会馆史略及会务概况》(张胜全)、《柔佛州南安会馆史略》(黄衍说)。 雪兰莪会馆 1937年筹组,刘西蝶、侯西林、黄和先、刘志和、刘西深、叶贻正、叶加增、刘甫秀等八位前辈发起。1939年正式成立、洪启读、叶阿守、苏万泉乡贤分任正副主席。 1941年,日寇南侵,会馆停止活动。1952年初再度发动,1956年重获注册,尤人俊局绅出任会长。黄和先先生副之。 自1957年至1983年,其中除1966年由乡贤刘西蝶任会长以外,历经25年均由尤人俊局绅蝉联。1983年,局绅尤人俊荣休,刘景成接任。1988年,黄炳成获选会长至今。 1977年,全马福建社团成立联合会,本会积极参予,并当选宣传主任,由尤人俊局绅代表出任。1978年至1981年委派刘启秋(已故)出席文化主任职。1982年至今由傅孙中代表出任副总务职。 70年代初,本会受全马同乡委托,推动筹组马来西亚社团联合会,至1982年,联合会获准注册,当年10月在本会礼堂召开首届全马代表大会,本会受全马同乡推举为全马主席职,由尤人俊局绅代表出任。尤君荣休后,由黄炳成君出任主席职至今蝉联四届(8年)。大马南联会总办事处即设在本会会址,由本会秘书兼任南联会行政事务。 南联会于1984年倡组南联控股(马)有限公司,由全马南安同乡集资而成,初期公司注册地址亦设在本会,至1989年业务全面展开,始另觅地点搬迁。此公司现由黄炳成君任董事主席,刘桂明君任董事经理。公司下设有数间子公司,经营机械、保健产品、食品等业务。 大马南联会1992年元月1日至6日举行东南亚南安同乡恳亲会。本会,马来西亚南安刘氏公会及巴生滨海南安会馆负责各项筹备工作。盛况空前,为本会历史增添光辉新页。 资料来源:《雪兰莪会馆50周年纪念特刊》中《雪兰莪南安会馆会史》、《雪兰莪南安会馆青年团之发展》(陈福成)。 巴生滨海 1949年,黄廷芳、尤永福、黄则长、柯文玉、陈振研、方振南、张才练、方文发、洪祖赐、洪西凤发起组织南安会馆筹备会,举黄廷芳等先生为主席。同年夏,购本坡店屋一间,1952年改购林茂街店屋作会址。1958年得当任主席王建德慨献地段一幅,1968年建成四层会馆。会员人数600余名。 1954年曾组织大鼓与中西乐队。1962年倡导帮助会员及其直系亲属丧事。 1969年组织会员子女奖学金委员会。 1963年公举王建德为永远名誉主席;1970年公举刘玉昌为名誉主席。 1967年青年组成立,组长林再成、林助安、组成西乐队,华乐队。1971年合唱团正式成立,为本区知名的音乐团体。 1975年,林必达君担任会长,举行本会25周年庆祝晚会,邀请新加坡、台湾及全马同乡赴宴。本会理事倡议组织全南安总会,获新加坡代表黄奕欢前辈支持,并在致词时发出呼吁,受到现场全体南安同乡热烈响应。 1977年,林联权君任会长,创立教育基金,使会员子女获益不少。 1981年,李源和君中选第17届理事会主席。1982年大马南联会成立,李君当选财政。翌年举办舞蹈观摩会,献捐南联会和巴生四华文中学。会所四楼改为冷气会议厅。 1987年,德高望重的陈鼎鄂当选第20届理事会主席。 1991年,历任本会总务达14年之久的戴崔千辞卸总务职。理事会高度表其功绩。 资料来源:《东南来南安同乡恳亲会特刊》、《巴生滨海南安会馆简介》 霹雳(吡叻) 霹雳州首府前为太平埠,太平埠居民华裔为多,闽籍过其半,其中以南安人为最。太平新板律凤山寺,来自南安诗山凤山寺。南安人何时移居太平,年代虽难稽考,惟南安先贤坟墓石碑记载,时间在清同治元年或以前,即早于公元1862年。 1951年初,乡贤黄则南、尤芳撰、傅孙龙、尤传泰、刘国罕、戴南季、黄则造、戴纯熙、黄腾芳、黄龙呈、王台潮、王景星、苏听泰、王千枝等发起组织筹备会,同年11月召开同乡大会,一致通过成立。1952年注册批准,并产生第一届以黄则南为会长的理事会。 其初,会所暂租一店屋楼上,越年购得店屋地段三间,1958年建成二层新厦。会员近千名。 1959年设奖助学金。 会长黄则南、王台永、黄永枝、尤芳撰。 资料来源:《东南亚南安同乡恳亲会特刊》中的《霹雳南安会馆史略》。 森美兰 1967年9月,绅商傅梓库、黄雅佑、叶志洋等倡议组织南安会馆。10月,召开第一次临时筹备会议,选出筹备会主席黄雅佑先生。 1968年8月,注册获准。12月召开会员大会,照章选出各职。 1977年颁发奖励金给学业好,品行佳的会员子女。 1985年9月,受大马南联委托,假芙蓉中华中学礼堂,举办大马南联会第一届华文书法比赛森州区初赛。 1986年8月,本会联合森州日间师训学院毕业同学会及大马南联会,共同主办1986年全马中小学生现场华文作文比赛之森州区赛。 资料来源:《东南亚南安同乡恳亲会特刊》中的《森美兰南安会馆成立史略》(叶志洋) 麻属 1979年发起,发起人施德守、黄衍礼、吕祥和、吕友来、黄衍财、黄礼峇、徐进财、王金湘、苏清海、林成连、梁金鱼、苏金城、颜受玉、张添发、李金火、吕全通、陈清泉、颜云宝、苏玉堂、王峇、李盛等人。1980年成立,首任会长施德守。 1983年参加大马南联会。 1984年成立青年团,黄国华任团长,成立醒狮队。 1987年5月成立筹建委员会,吴天赐任主席,购一地皮,准备兴建一座四层大厦。 资料来源:《东南亚南安同乡恳亲会特刊》中的《麻属南安会馆简介》(吕祥和、黄来德) 刘氏公会 创会于1948年,由先贤甫秀发起组织,原名南安旅马同乡会,马来西亚独立后,许多宗亲成了公民,故更名马来西亚南安刘氏公会。凡年满18岁,原籍南安及侯安刘氏(侯氏)的后裔都可申请为会员。会员700名左右。 本会初租赁会所,继而斥资自建。1951年春,首届理事长桂庭先贤倡导购置旧店铺一座,充作会所。1963年,十二届理事长寿荣宗贤领导改建会所,将旧会所拆除建成三层楼屋。1981年,为了达到以会养会目的,买下一地段,并申请兴建四层商业店铺,又与一建筑商签署合约。以旧三层会所交发展商拆除,历经5年,换到五间三层店铺。由于地处偏僻,租不出去,以低价售出一间,1990年,建竣四层店铺。 每年8月27日为会庆,是日颁发会员子女中小学成绩优异奖学金。80年代集资回梓建路,1991年建尚真幼儿园。1995年组团回梓参加刘林大宗祠之晋主盛典。 本会协助宗亲或其家属料理丧事。 1960年,筹组大马福联会时为发起会之一,1969年加入龙冈亲义总会,1980年加入大马南联会,同时也是雪华堂之成员。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南安刘氏公会过去、现在、未来》(刘桂明)、《马来西亚南安刘氏公会简介》(刘保来)。 槟城陈氏潮塘社 据先贤指证,本社创办于100多年前,惜由于战乱之故,文献无存,无从稽查。 社员全属南安三十一都溪美镇莲塘村人,而且是陈氏族人之后,目前社员376名。相公园是本社不动产之一,社所1956年建成。 主要活动:1、每年农历10月16日庆祝武安尊王神诞。2、循例祭拜祖先。3、社庆设宴联欢。4、颁发社员子女学业优良奖学金。 1993年正主席忠湖,副主席守益。 名誉顾问:存生、存福、存德。 资料来源:《槟榔州南安会馆100周年纪念特刊》中的《槟城陈氏潮塘社简介》。 槟城林氏溪东公会 1972年筹创,1974年成立,为南安诗山溪东乡林氏宗亲会。 初创时租赁会所,后购置双层楼民宅一幢,1980年迁入。并僻一室为天后祖姑坛,供奉天后祖姑。 本会自成立后,由多裕(已故)、忠良与传炉担任历届主席,现任主席宗逸,良侩与洋炎副之。 1985年设族亲子女奖励金小组,洋炎为主任。颁发奖金已历九届,受奖名额逐年增多。 现任名誉主席:拿督荔清、志良、裘合、荣程、泗合、双润、来发、箕石、忠良PJM、金钟、荣祥、拿督华龙。会务顾问:传炉。 资料来源:《槟榔州南安会馆100周年纪念特刊》中的《槟城林氏溪东公会简介》(林良信)。 马来西亚南安社团联合会 马来西亚南安社团联合会,由全马各地18个同乡社团组织组成,具体称谓及简称列下,下面行文使用简称,以节约文字。 雪兰莪南安会馆(雪馆),柔佛州南安会馆(柔馆) 槟榔州南安会馆(槟馆),马六甲南安会馆(甲馆) 森美兰南安会馆(森馆),麻属南安会馆(麻馆) 霹雳南安会馆(霹馆),巴生滨海南安会馆(巴馆) 登嘉楼南安会馆(登馆),关丹南安会馆(丹馆) 吉隆南安会馆(吉馆),大马南安刘氏会馆(刘会) 槟城尤氏乡田堂(尤堂),陈氏潮塘社(陈社) 黄氏坊前诗峰社(黄社),林氏溪东公会(林会) 李氏内益社(李社),柔佛东房张氏公会(张会)。 1977年元旦,巴馆隆重举行25周年庆典,来自全马各地的闽籍贵宾欢聚一堂。新加坡南安会馆代表黄奕欢老前辈在觥筹交错间致词,他认为大马境内南安同乡人数十分可观,但并非每一个州都有乡会,联系似不紧密,而时至今日,乡会若要继续发挥作用,须具时代精神,扩大视野,接纳新思想、新概念。他建议以联合会形式促进各乡会联系,激励未成立组织之州属和区域成立乡会。 黄奕欢乡贤的话如种子,待春临发芽。 3月28日,雪馆发函各地征集意见,大家对筹组一事均表赞同。 1979年8月14日,槟馆庆祝成立85周年,全马同乡又欢聚一堂。霹馆尤芳撰乡贤主动与各地乡亲交换意见,在座乡亲即席决定,召集会议商讨筹组工作。下午,出席座谈的有槟、霹、森、雪、巴等地邑馆及刘氏会代表,决议委托雪馆为召集人,负责筹备正式座谈会,广邀全马南安社团及各地乡亲派代表出席,共襄盛举。10月12日,雪馆尤人俊会长发函通告,请于11月4日莅临雪馆出席会议,是日,槟、霹、巴生、森、甲、柔、雪七个会馆均派多名代表出席,尤人俊局绅主持会议,会议决议:①定名“马来西亚南安社团联合会”。②成立筹委会。③授权筹委会发函邀请同乡社团参加联合会。 1980年6月2日,在雪馆礼堂召开发起人大会,出席的团体增至10个,除上述7个会馆外,刘会、尤堂、陈会也参加会议。会议仍由尤人俊主持,推举尤人俊、苏朝阳、刘秋启、林联权、叶志洋五位先生负责申请工作。 1982年8月14日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出席团体10个单位,除雪、槟、柔、甲、巴生、森、霹七个会馆外,氏族公会有:刘会、尤堂、张会。大会选出第一届理事会。 1983年春末,南联会理事为了联络乡谊,加强与各地同邑社团联系,推动组织乡会,鼓励成立青年组织,决定筹组全马巡回访问团,遍访全马各地乡亲。由社团代表组成的访问团6月25日出发,访问了北马、南马、东海岸及中马,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取得辉煌成绩。 1983年,南联会首届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委托雪州、巴生、甲州、槟州及刘会之青年团负责研究成立总团事宜。1984年8月3日,南联会举行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团体增到18个单位。同时,南联青在槟馆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第一届执委会。 1985年9月、10月南联青举办南联会徽设计比赛及全马华文书法比赛。书法比赛在全马五个州(地区)举行初赛,900余人参赛。 1986年,南联会与西马日期师训教师会联合举办“全马中小学生作文比赛”。 南联会所属各会馆成立各有先后,其一贯宗旨为敦睦乡谊,为同乡谋福利,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教育等事业,以求对社会作出贡献。各会馆都十分重视对会员子女的教育与培养,设立奖学金制度,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资助成绩优秀而家境困难的同乡学子升学求学,努力为社会培植英才。这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马来西亚南安社团联合会青年团,由柔佛州、雪兰莪、槟州、麻属、马六甲、巴生滨海、关丹、吉兰丹、吉隆坡、森美兰等南安会馆青年团以及柔佛州南安东房乡张氏公会、马来西亚刘氏公会的青年团组成。南联青的成立,负起了继往开来的使命,举办了各种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活动富有朝气,加强了青年之间联系。 总之,南联会成立之后,将全马的同邑社团紧密串连起来,不管是个人或是社团都能通过联合会进行广泛的联系。如今,南联会继承前辈团结互助、奋发创业的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马来西亚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为增进侨亲同桑梓的联系,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附一:马来西亚南安社团联合会第七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各属会代表名单(1994年8月): 附二:马来西亚南安社团会第八届代表大会各属会名称及理事会职务(1997-1998): 柔佛州南安会馆(总会长) 槟州南安会馆、吉隆坡南安会馆(副总会长) 麻属南安会馆(总秘书) 森美兰南安会馆(副总秘书) 马六甲南安会馆(总财政) 马来西亚南安刘氏公会(副总财政) 巴生滨海南安会馆(文教) 南联青总团长(青年团主任) 南联青总秘书(副主任) 雪兰莪南安会馆、柔佛州南安东房乡张氏公会 (查帐) 关丹南安会馆、登嘉楼南安会馆、吉兰丹南安会馆、霹雳南安会馆、下霹雳南安会馆、槟州龙氏卿田堂、槟州李氏内益社会、槟州陈氏潮塘社、槟城黄氏坊前诗峰社、槟城林氏溪东公会、巴生滨海林氏公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