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是泉州市所属的县级市,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带,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县(市)之一。与台湾一水之隔,依山濒海,环境优越,物产富饶,人杰地灵,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海滨邹鲁,在泉州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据初步统计,在泉州市区工作的南安人和曾经在南安工作过的干部、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达万人以上,他们在党政军警、工农商学等各个领域积极工作,努力奋斗,为泉州地区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默默作贡献。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并没有忘记哺育他们成长的父老乡亲,他们希望家乡兴旺发达,希望为传递、交流泉南地区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所以大家蕴酿成立“泉南经济技术开发协会”。
于是泉州市泉南经济技术开发协会于1996年5月由黄通兴等几位领导同志提出倡议,并征得南安市人民政府的赞同、支持后开始筹备。历经四个月的不懈努力,报请泉州市民政局批准,进行社团登记,获得《福建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并于1996年9月21日上午召开成立大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泉州市区218名南安籍或在南安工作过的干部、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以及热心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各界人士代表云集泉州军分区礼堂。
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了王华西等39位同志为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选举了黄通兴同志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陈民团等12位同志为副会长;陈可尚同志为秘书长,欧星球等10位同志为副秘书长。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是协会最高权力机构,协会理事会的组成人员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宗旨是广泛联系在泉干部、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以及热爱南安地区建设的各界人士,为积极推进该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精神文明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为目的。协会提倡发扬民主、勇于开拓、团结协作,讲求实效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泉南经济技术开发协会成立后,遵循协会宗旨,确立敦睦乡谊、加强团结、多办实事、讲求实效的原则,强化组织建设,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不断扩大影响,积极推进泉南地区经济、教育、科技、精神文明建设等事业的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
一、壮大组织、组建机构、办好刊物。迄今已批准入会的个人会员达1300多名,还有南安一中、国光、侨光、华侨、新侨、南星等中学、兰园学村校友会和洪梅同乡会等八个会员单位。根据全面开展会务工作的需要,设立办公室、联络部、经济开发部、科技咨询部和宣传教育部等“一室四部”的中层机构,规定和明确各部(室)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一年多来,已编辑出版《会刊》十期,还与泉州市经济信息中心合编《泉州经济信息》和《各地商情》,在扩大宣传,加强社团联谊,联络会员和各界人士,提高协会的知名度方面发挥良好作用。
二、开展联谊活动,敦睦乡谊亲情。广泛联系海内外泉南乡亲,敦睦乡谊、沟通信息、引资引智,是协会宗旨的体现。协会成立以来,在广交朋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聘请香港泉州同乡会会长林树哲、香港南安公会理事长余文聪、监事长黄通国、泰国德美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引桐、菲律宾南安公会名誉理事长戴新民、新加坡南安会馆主席黄国庆、名誉主席林文鸳、吴鸿业、马来西亚南安社团联合总会会长黄衍说、印尼爱国华侨黄仲咸、澳门福建总商会理事长王彬成以及国内外政界、经济界、文化界、科技教育界等各界名流50多名为协会名誉会长;二是先后接待泰国德美行董事长、共和国一等功臣李引桐先生率团一行50多人来泉访问考察,香港南安公会会长林树哲率领一行40多人来闽考察团,马来西亚南安社团联合总会会长、准拿督黄衍说为团长一行20多人的南联工业区考察团等;三是组团参加深圳市南安企业协会、厦门成功经济促进会成立庆典活动和参加新加坡华侨张水荃父子联建的“南安成功大厦”的封顶仪式、港胞戴明瑞捐建的新侨中学教学楼奠基仪式;四是参与华侨中学、侨光中学和兰园学村校庆的接待工作等。
三、创办经济实体,增强经济实力。协会与泉州市进口车辆修配中心,泉州晋兴贸易有限公司和南安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联合组建泉州市泉南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协会控股50%;与泉州市温陵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创建泉州市泉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会参股20%。同时,协会还结合开展咨询服务,收入部分咨询费和协助开展项目调研,增强协会自身造血功能。
四、组织名医下乡,开展义诊活动。从1996-11-23日至1998年4月18日将近一年半的时间,由泉南协会牵头先后组织了10次在泉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分别到南安市的洪濑、英都、诗山、官桥、梅山、石井、罗东、金淘和永春、鲤城地区进行义诊,合计就医人数在万人左右。
五、支援家乡建设,扶贫助教。泉南协会同市扶贫开发协会到南安的眉山、九都、向阳、三个贫困乡镇考察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各落实一个扶贫开发挂钩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抓好跟踪督促工作;组织到南安九都、向阳、翔云三个乡镇慰问125个特困户,每户捐送200元;1997年南安英都镇遭受“5.8”特大洪水灾害后,协会领导到灾区慰问,并发给救灾补助款2万元。泉南协会还购买36台“松下2198”型彩色电视机赠送给东田、翔云、眉山、蓬华、九都、向阳、洪梅等七个乡镇36所尚没有电视机的小学。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协会凝聚力,扩大影响。加强同泉南籍画家、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的艺术交流,举办《海内外泉南籍画家、书法家作品联展》;举办“泉南杯”篮球公开赛,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保龄球赛,开展会员联谊;举办联欢晚会,活跃文娱生活。
七、办出具有泉南特色的会员之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首先是恭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写“泉南经济技术开发协会”会名;设计“会徽”;谱写了抒发泉南情怀的《泉南,我的故乡》的代会歌。其次是把协会办成既是松散型,又是紧密型的组织;既要创办经济实体,又要把经济实体作为协会经济支柱;既要开展义务的社会福利活动,又要开展有经济效益的有偿咨询;既要推进本地区经济、科技、教育、精神文明等事业的发展,又要立足泉南,面向东南亚侨亲,延伸扩大覆盖面。
泉南经济技术开发协会成立以来,赢得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赞誉。泉州市政协主席傅圆圆在协会成立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泉南经济开发协会是一个干实事的协会;其会务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安市委书记吴汉民说“协会成立以来,为家乡经济、科技、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已成为联系海内外各界人士,支持家乡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原泉州市政府副市长高厚生称赞泉南协会是泉州市社会团体中涌现出的一颗璀灿的新星。(根据《泉南会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