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附:李贽纪念祠落成典礼概况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李贽纪念祠,原为南安县榕桥李氏宗祠,又称李氏家庙,建于明永乐廿二年(公元一四二二年)。由于年久失修,迨至大清乾隆年间,迁建于今的现址。该祠文革期间,遭受拆毁,垦为农田,实为可惜。 李贽(1527—1 602),祖籍泉州市南安县榕桥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考中举人。第一次做官到河南辉县任教谕,后升为南京国子监博士,继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1577)在北京礼部司务,后任南京刑部员外朗,明万历五年(1577)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廿多年的宦游生活,为官清廉,深得人心。万历九年(1581)到湖北黄安,麻城龙湖芝佛院过稳居生活,专心读书、著述、讲学。嗣后钦赐与“乡贤名宦”匾额,悬挂于家庙的大厅正中,以显荣跃。为纪念李贽功德,在家庙厅口石柱上,还镌刻着“龙湖六籍文章艳,函谷千言道德新”。把他同春秋时期著名哲学思想家老子李耳曰聃相提并论。 公元一九八一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发表的《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都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编《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名录中,李贽被选为全国几千年来英杰之一。李贽是我国明代杰出的进步思想家,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批判封建主义专制的大无畏勇士……。 水有源,树有根,时逢太平盛世,国运开泰之际。吾乡旅外侨胞,为了思念始祖,纪念李贽,积极鼓励海外裔孙,热情捐资筹建。在原地,原式样于一九八四年农历十二月动工,至一九八六年农历九月落成。在筹建过程中,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紧张的施工,提前一年完工落成。为李贽诞辰460周年纪念,增添光彩。 李贽纪念祠落成庆典之时,旅外侨胞洪赛娟女士、李承显先生(新加坡南安会馆执委)率领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侨胞代表团三十多人莅临故里谒祖参加落成典礼。市、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各界人士出席参加庆典活动。会上泉州市政协常委黄永源同志、市文史委员会陈泗东同志、市刺桐吟社詹永裕同志、华侨大学陈存广同志、县政协陈泗轩同志和华侨代表李承显先生等,先后在会上讲话。对李贽的生平、著述、思想进行高度的评价与赞扬。其杰出的进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激励着我们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振兴中华作贡献。 庆典活动之际,还收到泉州市侨联等单位的贺电,同时还收到福建省师范大学林海权老师的祝贺李贽纪念祠(李氏家庙)落成纪念的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