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厦门市发现南安石井抗清义士郑广英、郑海英之墓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1949年1月间,厦门市有关单位为了配合建设需要,将长期无人整修,又无实据可查的“太师墓”从厦门白鹿洞山麓之阳迁移到山上“双忠魂”风景胜处安葬。在开掘中才发现这是座明代规模相当的砖砌双室封顶坟墓。从发掘出来的实物发现:明末抗清志士、后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王忠孝和沈佺期,分别为墓志铭撰文和书丹,才证实这座太师墓,是南明永历年间追勋为太师的郑广英(号彦千),增为太傅的郑海英(号涛千)兄弟的墓葬。兄弟两人与郑成功同辈。同是石井郑氏七世祖乐斋公郑盟(字日明)的后裔。是第十一世郑芝鹏(字日都)之子。墓志铭记载了兄弟两人抗清活动、壮烈牺牲的事迹。 349年前,南明隆武二年八月,清兵大举入闽,郑芝龙不抵抗,却暗中与清廷勾结。福州失陷后,唐王隆武被害,芝龙不听郑成功苦劝执意降清。昭明侯郑芝鹏与其两子广英、海英深明大义,父子3人带领士卒转战闽南沿海一带。全军上下一心,卧薪尝胆,枕戈待旦,誓不与清廷共天日。1646年岁末,父子3人在金门烈屿与郑成功定盟举义。后来,父子率领义军在闽南沿海征战抗清,破釜沉舟,以示欲与清兵决战到底,同时表示父子恪守烈屿明约,积极配合郑成功反清。1647年丁亥春,父子3人率众攻安溪,克长泰,连寨漳平,围困漳州,收复石码,屯兵江东、角美、深青、马銮、集美一带。当时四方义士、城乡丁壮纷纷响应,齐心协力高举义旗,投入轰轰烈烈抗清斗争。一连串的战绩,虽是昭明侯郑芝鹏的神算妙策,然与广英、海英两位英雄的汗马功劳是分不开的。 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九年,已丑(公元1649)二月,清朝廷派遗精兵快速部队万骑,另有炮队,闪电式地包围袭击石码城镇。彦千、涛千两兄弟,面对敌军超已十倍的兵力,泰然处之,英勇抵抗。兄弟两人不顾炮轰,不顾箭、石如雨,始终身先士卒,拒敌于城外半个多月。兄弟两人轮流亲临前沿指挥奋战各达十多次。后因粮尽箭缺,弟弟海英于二月十二日清早拔剑自刎。兄长彦长广英闻讯前往抢救,竟遭炮轰身亡。兄弟两人同日成仁。现存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档案,《陈泰等题为收复福建福宁等府县事本》载:“……清兵发红夷炮,轰毁石码城,郑芝鹏生死不明,查验死尸,认出其两子。”这节满文档案,可作这段史实的佐证。 郑氏兄弟广英、海英壮烈殉难,南明桂王不忘他们俩的勋功,授予极高的荣誉,这是永历五年仲冬之事,昭明侯郑芝鹏已经不在人世间了。因1651年,永历五年仲春,清廷福建巡抚张子圣,提督马得功,得悉郑成功南下勤王,乘虚举兵袭击思明州。郑成功闻讯回师救援,清兵狼狈逃遁。事后查明,清兵之所以能登陆思明岛屿,系堂叔郑芝鹏所误。郑成功一向军律严明,郑芝鹏被失职受斩。成功四叔父郑鸿逵也因在这次战役放走清军提督马得功,而被摘掉军权。这大概是广英、海英的事迹没宣传,加上没多久,广英、海英亲属随郑成功大军入台湾之前,为恐清廷毁墓,而将墓志铭等埋入土里。因这“太师墓”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于是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撰写《厦门志》的人有意避而不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每年清明,总有一批批一队队来自台湾,荣阳郑氏太师的后代前来祭奠,并在墓前四尊大石佛和巨大的石马前烧香点烛。四十多年,海峡两岸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阻隔,很少看到郑氏后代,在清明时节来太师墓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