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倚剑东南势独雄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郑成功尽毕生精力,为复兴明朝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早年受儒家思想教育,循守“忠君”之纲。又得隆武帝之殊恩,自然而然须要士为知已死,万难不辞。 清兵进入福建后,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被清兵困逼,坚贞不屈,愤而自裁,表现了崇高的节烈行为;隆武帝在汀州被俘,囚送福州,绝食而死。面对这不共戴天的“君、家之仇”决计反清复明。 一、郑成功在攻守中的战术运用。 自1651年起,郑成功杀败郑联偏,夺取厦门为根据地,招抚南澳诸岛,闽安义军,承明制、建五军,用明侯林察为左军,闽安侯周瑞为右军,定西侯张明镇为前军,平夷侯鹤芝为后军,自为中军元帅,用蔡福为中司中军镇。每军大小船一百号。凡有原镇,各分隶之,(江日升《台湾外记》)郑成功军队编制以镇为单位,开府思明(厦门)后,分陆军为七十二镇,水师为二十镇。到1659年北伐时,发展成为一支有二十万大军的熊罴劲旅。为保卫金、厦中心的“抗清复明”根据地,南征北战,与清军进行58次大小战斗,其中41次是郑成功主动出击,17次是清军的反击。这是清王朝入主中原后,西南多事,无暇顾及东南,对郑成功采取诱降陈兵使之瓦解而降;迫降三种手腕交错使用的绥靖政策。清王朝军力在东南有漫长时间的军事空隙。而郑成功的战略原则是“固本蓄锐,近取远略”(杨英《从征实录》)。所谓“固本”是力保金、厦根据地。“蓄锐”是保持军队的有生力量。近取漳洲、惠州等地作为金、厦的屏障,长期持久战的策略,远略南京等地。基于这种战略的考虑,郑成功采取下列诸种形式的战术,兹分述如下: (一)外线攻势代替内线防守郑成功金甲戈船十年,波涛一生于金、厦外围,几乎无月不攻,无日不战。永历五年二月,清将马得功袭击厦门,郑部守将郑芝莞无备怯战,临阵脱逃,厦门被马得功轻易攻下。郑成功主力在外,不数日从揭阳回师,乘清军据厦立足未稳,郑成功即加以克复;又永历十五年,因铜山守将蔡禄、郭义以岛降清,亦因其主力在外线,致铜山失陷,后主力回击,旋又克复。上述二例是郑成功“守险于险外”以外线攻势代替内线防守的明证。 (二)两栖的攻、守战术。郑成功认为“度闽粤海疆,不比北方得任意驱驰,任意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亦一时难飞渡。收拾人心,以固其本。虎不离山,鱼不离渊,设险以守,观衅以动,逸则进,劳则退。”这是说,东南沿海,利于舟楫,不利戎马,运用舟师水战之长,则不会重蹈非陆非水的其他义军失败的覆辙。郑成功以漳泉为攻守重点。在那里连续作战八年多,其进退未离海滨地区,中经两次南下勤王,其进退均由海不由陆。 (三)纵深梯次配备设伏的诱敌野战。郑成功深谙兵法。所谓“纵深梯次配备设伏诱敌”战术,即布兵设阵,要经得起敌人的左、中、右的袭击,敌人不管从那方面袭击,兵阵都能首尾相应。郑成功的很多战役都运用此战术。现择著者说明之:永历六年正月,郑成功督师围攻长泰,清将陈锦率潮州、汀州两路兵马及水师共两万多人要来救援。郑成功立即布兵设阵打援,部署如下:遣派沈明、沈奇等将士屯扎诏安,以拒抗潮州清兵;遣派黄兴、黄悟、陈尧策等人屯扎南靖、平和,以拒抗汀州清兵;遣派黄大振拒截泉港敌水师;遣派陈六、陈泽伏守海澄。郑成功自统大军在江东山埋伏待敌。江东山东北隅山下有路直通漳州,郑成功部将先据占此险道。再派遣黄廷、杨奇、杨祖扑空营于江东山上,多树旗帜,伏精兵于山傍。另选壮勇三百人,埋伏在虎渡桥南北,与杨奇为应援犄角。长泰东南一带山埠,及堪战之地,郑成功派遣苏茂伏扎在东尾寨内、派遣甘辉、陈俸扎在清兵必经之地的当头叠,并派万礼、陈埚左右道接应之。施昱、沈明、王奇秀、黄安、蔡文等伏巡各阵地,应援首尾。再派遣赫文兴设兵伏于树林,以为各路军的冲突应援。派黄山埋伏于深青桥鸿渐尾一带,截敌归路。郑成功调遣屯扎己定,各镇将领兵进入阵地待敌。清将陈锦尽率马步兵由东南山埠一带而来,见各营地寂然不动,不敢贸然轻进,只望山顶旗帜飘杨,便率兵沿山傍呐喊前进,正进入杨奇所布精兵包围圈内,郑成功即发第三枝火号,各镇蜂拥而出,清兵分路迎战。郑成功亲督虎渡桥壮勇三百人奋勇向前。陈锦部将稍退却,埋伏在当头叠和东尾寨的陈俸和苏茂首尾奋力夹击,埋伏在树林中的赫文兴领兵直捣其中。敌遂披靡溃退,退至江东山东南的牛蹄山,各镇奋起一齐追杀,敌积尸遍野,陈锦溃部尽弃衣甲辎重而走、至夜时,又被埋伏在深青桥鸿渐尾的黄山部将所截击,陈锦本人夺山逃遁至同安为其部属杀头呈献郑成功。此一役,陈锦全军覆没。(江日升《台湾外记》)。这种纵深梯次配备的设伏诱敌战术,包含着左右夹击战,首尾抄袭战,合围战,中央突破战,和步步为营的战术综合运用,是郑成功惯用的战术。 (四)“以动制动”的防守战术。郑成功对于金、厦的外围保卫战,并非制敌心腹之战。对于防御战,利于野战(即进攻中的打援防御战),而不利于坚壁战。因此,金、厦外围城邑的防守,是以坚壁与机动并重的战术结合。而尤重以外线的以动制动的防守。他对于守岛战是“邀击于海外,紧歼于海上”。也即孙子所说的“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的防守。(孙武《孙子兵法。行军篇》),是与陆战防守的“以动制动”的战术原则一样。现举一例以证其对城邑的机动防守观。永历十一年三月,提督余程守闽安城的兵力部署,专恃守寨,不设游兵应援。郑成功于黄岩军次闻报惊曰:“似此提调,闽城危矣”。清将李率泰颇能知兵,今其开路调梢,必水陆协攻数寨,分兵齐击,使我左右支吾,首尾不能相顾。岂有专攻一寨,俾我得全力抵御。我不设游兵应援,就守兵移动往来,兵心未免惊惶,虏知我虚实,声东击西,使我奔驰不暇,坐受其害。可见他重视“以动制动”的守卫战。非不得已不作“以守为守”的守卫战。试看郑成功在永历六年九月之退守古县,他不据城以守,而是于郊野设伏严阵以待,是其重视机动防守的又一明证。 二、郑成功东征复台的战略战术。 郑成功东征复台,是军事战略的大转移。在何斌的启迪下,他认为东征复台才是唯一的出路。郑成功复台计划,是经过一段曲折过程而实现的。我们可以从他在1661年正月召开将领密议复台会议上看出,他说:“天未厌乱,闰位犹在,使我南都之势顿成瓦解之形。去年,虽胜达虏一阵,伪朝未必遽肯悔。则我之南征北驰,眷属末免劳顿。前年何斌所进台湾一图,田野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制器,吾民所集,所优为善。近为红夷所占据,城中夷夥不上千人,攻之唾手可得矣。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眷属,然后南征北伐,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养也”。①郑成功对东征复台在战略上提出三方面的思想:一、敌情严重存在,清朝入主中原(即“闰位犹在”,“闰位”典出《王莽传》)天下是不会太平的,(即“天未厌乱”)。清王朝时刻想方设法瓦解我们,从不放弃用武力来征服我们,(即“伪朝末必遽肯悔战”),使我们陷于南征北驰劳累局面;二、台湾有优越的自然经济源泉,可供我们“所优为善”,可收到“生聚教养”的硕果,台湾才是“根本之地”。这是从经济战略上解释必须东征取台。三、台湾为我故土,被红夷占据,红夷不满千人。我们是正义之师,必能得到台湾百姓的拥护,平克台湾唾手可得。这次会议得到各部将领的拥护。 要收复台湾就要驱逐荷兰殖民者。荷兰自1624年入侵台湾先后修建的台湾城堡(热兰遮城堡)和赤嵌城堡(普罗文查城堡),这两个城堡隔着大员港相望。“台湾城堡建在一鲲身上,又其麓而周筑之为外城。城垣用糖水调灰叠砖,坚埒如石,凡三层,下一层入地丈余,而空其中,凡食物及备用物皆悉贮之,雉堞俱钉以铁。广277.6丈,高3丈有奇,女陴更寮,星联内城。楼屋曲折高耸,栋梁坠巨,灰饰精致,了亭、螺梯风洞机井,鬼工奇艳。了亭五处,各置红夷炮,射程火力控南航道”。②“台湾西南沿岸自凤山(今高雄一带)之打鼓山起,有沙丘七座,相联如贯珠状若大鲸鱼,自北而南称鲲身;一鲲、二鲲、三鲲……直至七鲲身”。③成为台湾城堡的天然屏幛。二鲲身与北线尾屿之间的水域宽且深,俗称南航道,海上有荷船监视,陆上有红夷炮控航道,外船难于进入。 根据上述地理形势,郑成功制定了在北线尾与外沙线之间的鹿耳门作为攻克台湾的突破口:在禾寮港登陆,占据赤嵌街攻打赤嵌城堡;最后攻下台湾城堡的三个战役的军事行动路线并采用三种不同的战略战术,分述如下: 第一战役:巧闯鹿耳门,直达禾寮港,勇登占领赤嵌街。 在台湾岛西南部要登陆台湾本岛主要有三个地点:一处是通过北线尾屿,二鲲身之间的南航道,直攻赤嵌城堡,但南航道是荷军防备最严的水域,郑军船队首先要受到在航道上荷巡视炮火的阻击,进入南航道,更要受到台湾城堡上猛烈炮火的袭击,势必延误登陆的军机,在军事行动上不足取。一处是直接攻打台湾城堡,以强火力突破南航道,以攻坚战的战术,强行在一鲲身登陆,这不但须要经过一场剧烈的战斗,而且还不是在台湾本岛直接登陆,要在台湾本岛更纵深发展,势必受到赤嵌城堡的顽强反击,有战果难期之忌。一处是何斌事前测量过,在鹿耳门作为登陆的突破口,鹿耳门在北线尾屿与外沙线之间一条狭小浅隘的水道,俗称北航道。这条水道“海道纡折,仅容数木筏,水浅沙胶,虽长年三老,也难保舟之不破。”④“荷兰人又沉夹船于鹿耳港口,以为大船无从出入,不甚防备。”⑤郑成功事前认真查阅了何斌所献的海图,“知此航道不从炮台前经过,胸中已有成算。”⑥何斌也探得在污泥中有一条港路,“可自鹿耳门直道赤嵌城堡,水深有四尺余”,⑦四月初一日,郑军船队由何斌导航和训练有素的水师驾驶下正值大潮涨至丈余,船队鱼贯般顺利通过了这条险阻的航道,并在申酉风扬帆直达禾寮港,迅速登陆抢占了在台湾本岛上的赤嵌街,包围了赤嵌城堡。这闪电式进军,登陆,使荷夷“疑兵自天而降”。 郑成功在这次登陆战役中采用了“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的战术,⑧只一天半的时间就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赤嵌街,取得了能在台湾本岛上开展广阔军事活动的根据地,使荷军难以出击,为攻克赤嵌城堡的第二个战役,建立了牢固的桥头堡。切断了赤嵌城堡与台湾城堡的联系,使两城堡的荷军都面临着强敌,但又无法集中兵力抵抗,只得分兵把守。为以后郑军各个击破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第二战役:攻克赤嵌城堡:“赤嵌城堡,在台湾本岛海边,其城方圆不过半里。城堡西南隅赤嵌街,与台湾城堡隔大员港相向”。⑨郑军既己占领赤嵌街。“功令陈泽坐锍船扎鹿耳门,牵制红夷甲板船,并防北线尾。守赤嵌城堡夷长猫难实叮发炮击盘并焚马厩粟仓,赐姓恐焚及赤嵌街,令杨朝栋督张志官兵防御看守”。⑩ 郑军团团将赤嵌城堡围之,周围堆柴薪,欲以火攻迫降。台湾城堡“夷长揆一遣战将马斯·贝德尔上尉率鸟铳兵二百四十人乘快哨板来冲杀,陈泽率兵迎敌,一鼓而歼,夷将贝德尔战死阵中,夷兵阵亡一百八十人,许多人因跳水逃生而淹死海中,生还者仅八十人”。(11)猫难实叮眼见城堡被围,孤城援绝,城中乏水,欲降。先一日,其弟同妇外游,被我兵捉获解藩,藩慰谕:令加意待之,送归赤嵌城,与兄实叮道述德意,至是日议降。藩遣通事吴迈,李仲同杨戎政招谕之,誓无杀害之意,遂赴藩前纳降。仍令原驻城中,并厚赐唐山土仪”。(12)郑成功于1661年四月初五日接管赤嵌城堡。郑成功在第二战役中,采取了“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战略战术(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此战术系用法兵则之一。当时在兵力数量上,郑军有万余人在赤嵌街,超过荷军一千五百人之十倍多。但面对武嚣精良的荷军,郑成功为把伤亡减轻到最低程度,占据赤嵌街后,对赤嵌城堡不直接发起攻坚战,而采用“十则围之”,示以武力,攻心为上的战术。使荷军“感到束手无策,进退维谷,无力抵抗如此强大的敌人”。(13)赤嵌城堡与台湾城堡之间的联系被郑军切断。台湾城堡夷长揆一虽多次救援”。皆被“围城打援”郑军的看家本领所击退。在海战中,郑军水师“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踯上下,矫捷如飞”。(14)荷军非其对手。此次战役,把荷兰殖民者的兵力压缩在一鲲身上的台湾城堡内而动弹不得。郑成功对于如何攻下荷兰殖民者在台湾最后一个据点——台湾城堡,以完成“复先基”的历史使命。 第二战役:围困台湾城堡、逼敌投降。 郑成功接连二次战役的胜到,士气大振,完全有力量一鼓作气攻下台湾城堡。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自1661年四月下旬用大军围困台湾城堡,直到1662年2月1日逼揆一投降的办法,经历九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郑军很少主动出击,战斗多是在揆一为突围而打起来的。如八个月间的一次互相炮击,是揆一为摧毁郑军在北线尾、二鲲身、七鲲身的大炮阵地而发起的。“赐姓督师移扎鲲身,筑土台驾炮攻台湾城堡,揆一在附城的铳城齐放大炮”,使郑军的炮阵地“顷刻土台崩坏,官兵退回”,郑成功“遂令赤嵌降夷架锍击其统城崩之”的记载,(15)这是此次炮战的记录。另一次是在十二月间较大规模的海上战斗“在海战失败的荷舰‘马利亚号’逃回巴达维亚报告不利消息,巴城总督立即派了十艘兵舰及七百士兵,由一名叫卡尤的司令官率领前往台湾救援。到达台湾海面后,望见成功部队如火如荼的阵势,感觉进退两难,一个月后才开入内港,企图偷袭郑成功的水师,未及措手,被遭到迎头痛击。击沉和捕获荷船各一艘,俘敌百余名,另有一艘荷舰,被炮弹打中火药舱,全舰炸毁,卡尤经此惨败后,率残部逃回巴达维亚”。(16)揆一为配合卡尤的救援,也率领“甲板船来犯”,郑成功令“陈泽同戎旗镇左右协水师击败之,获甲板二只,小艇三只,自是甲板退入大员湾,不敢复出”。(17)自此以后,“藩以台湾城堡孤城无援,攻打难免有杀伤,遂令围围待自降,并将各镇分派汛地屯垦。” 揆一在非常懊丧的心情下,于1662年2月1日签订了投降书,把最后一座城堡交给郑成功。双方订立十八条条约,主要内容表现了给荷军“体面地退出台湾”也体现了郑成功对待表示屈服的敌人宽容风格。号称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国海上霸王,“海上警察”的荷兰殖民主义者,如此垂头丧气地被中国人民驱逐出台湾,郑成功成为倚剑东南势独雄。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第一次失败。郑成功其所以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其意义即在于此。其复台事迹在史册上永放光芒!一代武功,千秋咸颂! 郑成功完成复台的历史使命后,写了有名的《复台诗》诗中首二句表达他复台的思想动机,是全诗的中心思想。“开辟荆榛逐荷夷”是很重要的一句。郑成功到台湾主要目的是从事垦植,就是要把经济基础从单纯的海上贸易转到多元的农业生产上来。 注释:①(11)(12)杨英:《先王实录》。 ②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③蒋毓英:《台湾府志》。 ④⑤徐鼒:《小腆纪年》。 ⑥⑦江日升:《台湾外记》。 ⑧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 ⑨林谦光:《台湾纪略》。 ⑩(15)(17)阮晏锡:《海上见闻录》。 (13)C.E.S:《被忽视的台湾》。 (14)夏琳:《闽海纪要》。 (16)朱杰勷:《历史研究》一九六二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