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福建南安石井镇,位于闽南金三角漳、泉、厦的中心滨海突出部,东与晋江东石隔海相望,西和同安接壤,北连水头镇,南濒东海,与金门岛一水之隔。倘若登上郑成功纪念馆后殿二楼南眺,金门岛上的山峰,海岸、沙滩、绿树,甚至民房车辆均历历在目。
石井开发颇早,在隋代就有渔民在此聚居,宋设石井津,置巡检司,辖安海、东石、水头三镇。明建铳城,是我国历史上海外交通贸易刺桐港的重要辅助港之一。由于地势险要,石井成为东南沿海抵御外侮,抗击侵略者的要塞,戚继光、俞大猷曾率部在此抗击倭寇;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就在此募义士,屯兵和操练水师,石井成为抗清复台的重要基地。
石井地灵人杰,钟灵毓秀,不仅四季如春,风景旖旎,而且人文荟萃,古迹盛存。原省委书记项南视察石井时曾说:“石井不亚于苏联的里海和我国北戴河;飞机大炮我们可以用钱买,这里的郑成功文物遗迹及其他人文景观是用钱买不来的。你们应重视,充分利用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郑成功文物遗迹的作用,发展石井旅游业,不但可以创汇,增加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对外的科技、文化、经济的交流,振兴石井,以及整个南安的经济。
郑成功纪念馆:它座落在石井鳌峰风景区北麓,依山傍水,巍峨雄伟,整体工程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三进宫殿式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馆内陈列一九二九年出土的郑成功玉带、头发、龙袍残片、靴面及郑成功夫妻原始画像,原始钦赐匾额,郑成功手迹墨宝,以及国姓瓶,自铸银币与珍贵典籍等。它系县直文化事业单位,每年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是我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之一。
郑成功陵墓:在石井西北面的覆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陵系三合土和糖水灰构筑而成,墓碑、墓桌、墓道采用花岗岩加工砌成。墓前华表一对(十米高),旗夹板九对,墓四周苍松翠柏,绿树成荫。郑成功复台后,因积劳成疾,在一六六二年农历五月初八日病逝于台湾,葬台南洲仔尾。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康熙帝赐迁葬在郑氏祖茔,并下敕遣官护送灵柩,御赐挽联。一九六二年为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三百周年,省政府拨款重修,南安县政府重立碑石,述其一生丰功伟绩。近年,政府又先后拨款,建专线公路,筑陵墓大围墙,建管理所,大山门及其他附属设施,接待国内游客参观,祭奠拜谒。
延平郡王祠郑成功宗祠:座落在石井东南侧鳌峰山麓,座南朝北,枕鳌山面马江。建筑结构与台南延平群王祠相同。该祠系建于宋代,是石井郑氏家庙。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屡挫清兵,复台后,清实行海禁,并烧毁郑氏家庙。郑克归塽清后受封汉军公,遵义侯之后,郑缵祖受郑克塽及在京的叔侄之托回故乡修复,于康熙辛未年竣工。后人为缅怀英烈郑成功光辉业绩,即称延平郡王祠。一九四九年九月又遭飞机轰炸,仅存残垣。一九六二年一月列入南安县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海内外郑氏宗亲,协力同心,集资重修,现已竣工,恢复旧观。修复后的郡王祠雕栋画梁,富丽堂皇。祠内供奏石井郑氏始祖郑隐石画像,郑成功神像,还有原始匾额“三世王爵,康熙帝钦赐的“忠臣”匾额和迁葬挽联及官阶总录,清丘逢甲、唐景松、沈葆祯等颂扬郑成功的楹联。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外游客,尤其是台湾奉郑成功的宫、庙、祠、馆的信徒和郑氏宗亲等前来朝拜,祭奠的场所;
郑成功焚青衣处:在南安丰州。隆武二年(1646年),郑成功因其父降清,苦谏无效,随即往丰州焚青衣于孔庙(郑成功入县学时的读书处),并祭奠孔子曰,“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焚青衣后,于丰州一带招募骁勇,尔后率将士起义。后人为纪念此一壮举,在此立碑,镌刻“郑成功焚青衣处”七个大字,碑背附刻郑成功传略。现孔庙等建筑均已倒塌,仅存此石碑一座。
郑成功少年读书处:现晋江安海星塔村。明崇祯三年(1630年),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国,于石井拜谒祖先神主之后,居安海政府。其父郑芝龙重金聘请名师为其授课,郑家府第内设“石井书院”,该书院系郑成功少年读书处。后于清兵袭安平时被毁。仅存书院旁的星塔。该塔系砖石结构,高五米,分成五层,郑成功少年时常于此温习功课。
国姓寨、国姓井及古战场:在与石井一水之隔的晋江白沙半岛,是郑成功屯兵,训练水师的基地之一。整个半岛称为古战场,沿海筑有城寨围墙,俗称国姓寨,城寨外有跑马路,临海有船舶停靠处,北面建有梳妆楼,供家属居住,解放后曾先后在古战场处挖出土炮、马槽、火轮牌等。国姓寨东北处有一口“国姓井”相传郑军屯师于此,而此地多咸水,淡水缺少郑军吃水困难,成功亲自勘察,发现该处虽临海,但有蚁群,确信此处有淡水即令将士挖掘,结果淡泉奔涌,大旱时也不干涸,故称”国姓井”,有民谣唱:“喝了国姓水,不胖人也美”。
“海上视师”与石井铳城:“海上视师”石刻在石井白鹤山麓。郑成功北征失利后,屯师石井一带,在马江操练水师,即于如平台般的巨石上指挥水师。铳城在马江东面临海处,与白沙隔江相望。永历五年叛将施琅率清兵来攻,郑成功率部在此大败清军。现城墙废塌,周围被建为民居,仅存石砌城楼一座,当地称为”成功楼”。
中宪第:在石井,是中宪大夫郑运锦府第,是闽南一带古建筑群宏大的一座。总体有一百一十二间,三进宫殿式建筑,并有花园,读书处,演武厅,梳妆楼等附属建筑。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二百七十多年了,整体建筑尚保存完整。主人郑运锦是经商台湾发迹之后兴建的,因此,中宪第古建筑是研究闽南关系史的重要见证。
五里桥(又名安平桥):桥跨晋江、南安两县,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芝龙曾捐银重修,现存有碑文。
清水岩:在石井扬子山麓,又名半山岩,系千年古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供奉的三尊石雕释迦牟尼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该寺周围林木苍茂,岩山嶙峋,泉水飞溅,风景优美,朱熹曾在此讲学,并留有”极高明”石刻和讲学处遗址。自宋代以来于此念书而出仕者众多,如吕大奎、郑普等,是个很有价值的旅游胜地。
戚继光平倭处乌沙头和大小屿:大小屿在石井与金门岛隔海之中,屿上岩石千奇百怪,形状各异,四周白沙环带,是天然浴场,也是海岛旅游胜地。乌沙头是当年戚继光率部大歼倭寇的古战场。该地濒海,一片白沙茫茫,海水湛蓝,风光十分迷人。
鳌峰,烟楼风景区:在郑成功纪念馆东侧为烟楼山,西面是鳌峰。两峰之上,留有石井十景美称,并有郑成功祖妈墓(俗称“米蓝墓”),郑成功憩息的“盔帽石”等文物,现新建亭台数座,并将建大型园林式郑成功碑林不日将邀请园林专家设计,进行总体规划,把该处建成为一个风景迷人的延平公园。
石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条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它与日本关系密切,有亲戚关系,与台湾源远流长,血缘情深,随郑成功东证复台而迁往台湾者甚众,而台湾不忘郑成功收复、开发宝岛的丰功伟绩,尊为“开台圣祖”,“开台尊王”,全省有数十座大型纪念郑成功的馆、祠、庙宇,每年都有数百人次组团前来石井寻根谒祖。石井又是个著名侨乡,因此,充分发挥石井的优势,开发以郑成功故乡为中心的旅游资源,发展独具一格的旅游业,将会有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旅游观光,进一步,促进对外的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从而振兴南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