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一花怒放 百花争妍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十年前,在国光中学建校40周年庆典的前夕,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到南安县检查工作,来到梅山镇视察了国专学村,挥笔写下了“国光、国光,南国之光”的题词,指出了国光中学不仅在南安在泉州,在闽南都享有盛誉,而且在福建教育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国专学村,是由爱国侨领陈嘉庚乘龙快婿李光前捐资创办的。是李光前为纪念他的父亲李国专而命名的。整个学村,由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幼儿园、国专礼堂和国专医院等的建筑群组成,梅山镇主要的优美建筑群。其布局合理,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环境幽雅。国专学村,不光是在育才树人和行医济世方面有了重大贡献,而且在装点江山美化环境为侨乡建设增添无限光彩。 国光中学是福建省重点中学,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专小学设有一校、二校、三校和四校,国专一校是南安县国专中心小学,是省、市、县的教育先进单位和文明学校;国专幼儿园是市、县重点园,为幼教事业做出了贡献;国专医院以专科治疗而闻名,是泉州市辖医院。国专学村创办以来,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大批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合格学生;为社会培养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型劳动者。有的成为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骨干;有的成为有专业知识有独立建树在科技领域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有的成为开创新事业有了新成就而蜚声海内外的企业家实业家。他们分布于不同地区,站在不同的岗位,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施展才华,贡献自己的力量。国专学村无愧于时代,真可谓:春风化雨,桃李万千。 梅山镇,有国专学村这个育才树人阵地和优美清雅环境的优越条件,在驻军的倡议和支持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以文明礼貌、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军民共建文明镇活动,取得显著的成效,评为省、市、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军区授予“文明单位”的匾额。军地双方,又双双晋京参加全国“双拥”大会,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民政部评为“双拥”先进单位。福建省侨乡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和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都曾经在梅山镇召开,与会人员听了介绍看了现场和作了调查访问,无不交口赞扬,肯定梅山镇军民共建文明镇的成果,大家称赞梅山镇是全省、全市精神文明的建设一枝盛开的鲜花,祝愿这枝鲜花根深叶茂开得更加怒放更加鲜艳。 抚今思昔,人们无不感谢李光前先生为中华民族之振兴竭尽全力,为家乡教育之兴盛沤心沥血;他是爱国华侨捐资兴学之楷模,是海外赤子不忘祖德宗功好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光前捐资兴学不遗余力。1950年10月李光前岳父陈嘉庚专程视察梅山国专学村,提出扩建学村设想和扩建事宜,又进一步推动学村建设。李光前秉承其岳父之意,亲笔致函当时国专小学校长、国专学村董事伍远资,并汇寄巨款扩建中学、小学校舍、增添学校设备、增办幼儿园、扩大学村建设规模、促进学村建设更臻完善。历经半个世纪,国专学村茁壮成长,遂成为继厦门集美学村之后,在南安又出现的一个崭新学村,陈嘉庚和李光前翁婿义举则传为美谈,为人们所钦佩,得到社会上之褒扬。 李光前捐献巨资,教化后代,建设侨乡,造福桑梓,其功其德,人们铭刻于心,受到家乡人民的敬仰。1965年,获悉李光前患病,祖国和家乡人民密切注视和关怀。李光前回国治病到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之下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亲自安排全国著名医学专家为其治病。李光前返回南安梅山,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派出统战部长等领导干部前来慰问。中共南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也到家探望,为他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南安县广大人民群众,对李光前先生的重大贡献充分肯定,对李光前举办的事业十分爱护。根据南安县情和民意,从1955年10月南安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至1964年2月南安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止,五次选举国专学村董事李鸠陵为南安县副县长。从1956年9月至1964年1月,人民政协南安第一届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三次推选国专学村董事李五香、伍远资为南安县政协副主席,连选连任近十年。国专学村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医院,尽管人民政府接办,但校名、园名和院名,仍然尊重李光前先生的意愿称为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幼儿园和国专医院。这充分体现祖国人民和人民政府对李光前创办的事业是重视和支持的。也说明家乡社会各界对李光前创办的事业是关心爱护的。在“文化革命”校名、园名和院名一度被更改。学村的权益受到一定的损害。但在拨乱反正后,很快得到纠正和恢复,统战、侨务等一系列政策又重新深入贯彻,李光前创办的国专学村又得到维护和发展。1979年11月,南安县召开第七次侨代会,李鸠陵又当选为南安县侨联会名誉主席。1980年12月和1984年11月,人民政协南安县第四届委员会和第五届委员会,李鸠陵两次被推选为南安县政协副主席。祖国人民重视国专学村,赋予国专学村崇高荣誉,蕴含着李光前事业的肯定。随着统战、侨务等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南安县广大华侨、侨眷更加热爱祖国和关心家乡建设,也进一步激励华侨和港澳同胞兴办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华侨独资办学或集资办学不断涌现。继华侨独资创办新营中学、仁絤中学之后,码头仙都华侨黄仲咸,除了在家乡办学、办医修桥造路外,还在县城办医办学,并在全县几个山区乡镇独资捐建中学。水头朴里港胞吕振万在家乡捐资办学办医,资助几个乡镇修建重建中、小学校舍,又在县城捐资兴建南安实验幼儿园园舍。类似黄、吕二位先生的义举,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从1980年至今,南安全县每年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教育事业的费用多达2000——3000万元。由华侨或港澳同胞捐建立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基金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国专学村一花怒放,引出了百花争妍。可以预料,南安县的教育事业,在华侨和港澳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更加兴盛发达,更加焕发壮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