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桥,古代称“三十都”,相传五代十国,王延彬修筑“云台”歌馆,开发“万梅树”。宋代,方外道人陈大受营造开化洞,在五未多高巨石上雕塑立体的释迦牟尼像。元代,僧道询建五里桥式的东郭桥(即三舍桥,现保存完好)还有驷通桥(即娘仔桥-榕桥)。宋元时代,泉州港具盛时期,万商云集,榕桥即札为九寨之地,(即莲里寨,大塔寨、先功寨、坤寨、狮头寨,溪边寨,大雾寨、亭仔寨,将军寨等)、邑人曾以“云台北镇千年载,梅岭南来一路春,”之对联描述榕桥之誊。
榕桥是明代进步思想家、著名史学家,被列入全国八十四位英杰录之一的李贽祖籍地。当代美籍华人,一九八六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传士。曾来榕桥探祖,并和乡亲们在样堂小学面前种下两颗象征海峡两岸同胞手足情深,万古长青的榕树,作为留念。
榕桥居城关南部,总面积一点七平方公里,今置有上都、西坪、祥堂、下都、三堡、杏莲等之个村,人口近三万,有田地之千七百多亩,有杨梅、荔枝、龙眼、橄榄、梨子等各种果树2万多亩,杨梅尤为特产,桂元干远销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一九八○年五月十一日,当任福建省委书记廖志高,在南安县委领导同志陪同下来到榕桥视察,正当杨梅成熟季节,廖书记高度赞扬榕桥人大量种植杨梅的好处,既发展经济又绿化山地,保持水土,促进农业生产“榕桥不但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方,也是山川拱秀,繁荣昌盛的侨乡。许多爱国华侨,他们身在异国他乡,心怀祖国,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尤以林文鸳、李远山、李远卿、李远连、黄卿印、黄辉碧、郑章吉等诸位先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从一九七二年以来,先后捐资一千多万元,建学校、铺设水泥路面、开公路、开发旅游景点。近年两来,又筹集大笔资金在家乡办厂,繁荣侨乡经济。
林文鸳先生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困,十八岁即外出谋生,到新加坡做工,当他事业有一定成就时,他不志过去,时常关心家乡公益事业,他深知教育重要,教育发达,对提高国民素质,对抢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是至关重要。学校是培养造就人材的基地。林先生于一九七年二回国探亲时,看到家乡三堡小学校舍破损不堪,租用民房上课,他乐育英才,返去新加坡后,随即筹资金数十万捐建三堡小学。是年秋,在三堡村支部和村委的共同努力即动工兴建。建教学班12间及办公楼,教师宿舍,建筑面积达1970平方米,以及校园用地(包括体育场)共3750平方米。该校一九九四年春被南安市教育局授予“花园式学校”。
林文鸳先生非常关心教育,他又于一九八二年率先带头要带动诸位侨亲集资捐建榕桥中学“仰星楼”,建筑面积为1880平方米,新楼竣工后,泉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林昌如先生赋诗赞日:“仰星楼上众星明,十里榕桥桃李荣,闻道东南侨意好,素怀乡梓不忘情”。一九九二年又捐资80万元建榕桥中学“恒毅楼”。建筑面积为2770平方米。林先生高瞻远瞩,为更好地完善学校配套设施。一九九五年再捐资110万元,建榕桥中学实验楼礼堂,工程华丽壮观。榕桥中学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一千多人,有办公楼、实验楼、礼堂、教师宿舍,是一所方相当规模的新建初级中学,榕桥人民异口同声地赞赏说:“榕桥中学的建设,是爱国侨胞关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的丰硕成果。当我们走进林先生家里会客厅、即可看到金光闪闪的巨匾“热心教育事业,造福子孙万代”。这是榕桥人民给林先生深情厚意的表达。
榕桥中心小学,是一所创建于一九三七年较早的小学,随着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原有学校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爱国侨胞黄卿印、黄辉碧、郑章吉等诸位侨胞,关心桑梓教育事业,早在八十年代捐资支持榕桥中心小学扩建教室十几间及教师宿舍,建筑面积740平方米。一九九○年增建榕桥二校鲤星教学楼,建筑面积为1080平方米,落成剪彩时,校友题诗赞日:“赤子热心桑梓情,捐资兴学毓华英,今朝庆典鲤星楼,功业千秋颂美名”。
爱国侨胞李承执先生早在一九五九年就集资捐建祥堂小学教室8间及办公室等配套设施。一九九四年祥堂村几位爱国侨胞捐资一百多万元新建一座祥堂小学教学楼(称为一校),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一九九五年爱国侨胞李先生又捐资一百多万元建一座祥堂小学“育才楼”,面积1460平方米(称为二校)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李先生并于一九九三年撤县设市时捐献50万元给市政府,获南安市政府奖金锁匙一把,授予有重大贡献的光荣称号。还有一九八九年祥堂的爱国侨胞捐资二十多万元建明代进步思想家、著名史字家——李贽纪念祠。
娘仔桥至上都,是榕桥上半片三个村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前乡村道路坑坑畦畦,崎岖不平。下雨是泥浆满路,晴天土粉满天飞,实在难走。一九九二年几位侨胞回乡探亲,正是春雨绵绵之时,深受感动。返回后即发动诸位侨亲集资一百多万元铺设娘仔桥至上都3公里水泳路面。当人们踏上宽阔、平垣的水泥,大家赞赏爱国侨胞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功绩。
白云寺座落在南安市郊的一座清静函雅寺岩,风景优美。是开发榕桥旅游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因要环山爬岭,交通不变,故以前上山的游客不多。林文鸳先生为支持开辟这个景点,于一九九六年春,捐资一百多万元,开通东埔山至白云寺3.3公里的环山公路,现已通车。
出生于异国他乡的侨亲李先生昆仲,由于他父辈对故土唐山魂萦梦绕的眷念,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注下了深刻的回忆,十五岁那年,他第一次踏上故土的土地对故乡的山明水秀和丰富的石材资源,甚感兴趣、对勤劳俭朴的乡亲们更加亲切,留给他们脑海中的一幅蓝图。弹指一挥间,祖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他们感到在家乡投资开发,大有可为。因而于一九九二年在其父病故后,兄弟三人毅然集资二百多万美元;在祥堂村创办“大力士石材有限公司”,用地二十多亩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从意大利进口,用电脑控制的全自动磨板机、定厚机等现代化设备,生产各类薄板、厚板、火烧板等,年产量15万平方米,产品远销印尼、新加坡、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一九九五年被南安市政府评为百强企业之一。
还有成发、程辉、鑫璜等石板材厂,也是榕桥的侨亲来投资兴办的,生产成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