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14日是日寇轰炸丰州城的罹难日。虽然时过境迁已达五十三年之久,无数身历其境,惨遭其劫的前辈相继作古,但是人们永远没有忘记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丰州犯下的滔天罪行。
丰州乃古南安郡、县,武荣州治所在地,建制始于三国孙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曾是闽南、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是,从十四世纪开始,历代屡遭日寇的侵犯劫掠,志书虽然没有专文记载,然而从《南安县志》的字里行间和民间中的各姓族谱,尚可看到倭寇血泪斑斑的历史罪行。
日寇从十四世纪开始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掠抢劫,他们曾由清源山前绕道抄袭南安县治丰州,“焚官府民舍,大掠数日”。邑治前之谯楼亦被毁为灰烬,以后“复寇郡境,再掠南安”。按明进士兵部侍郎黄养蒙所撰《南安新城记》载:“嘉靖戊午岁,倭入犯城破,民居荡毁。于是天子震怒,易置守土之臣,涂侯以谪去,而广右夏侯汝砺自通城简来代”。又见《重修南安县庙学记》中曰:“文观戊午,已未倭寇煽乱,民居尽毁。学宫之明伦堂、朱文公祠及教谕衙、训导衙二所具被寇毁”。从上文可见,倭寇洗劫丰州城是一场惊动全国的大事件,其损失之惨重自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惹怒了嘉靖皇帝而谪去涂光裕县令之职。嘉靖四十年,“南安筑新城,倭至即哨散城下围攻,经随方御之,乃分兵寇掠芦内涧乾、霞舒、八只等地,”所到之处,“遍焚民居”。“七月出仙游大路,截劫绑架应试儒生,给粟勒赎,不计其数。”
满清统治中国时期,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因而倭寇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侵犯劫掠。顺治五年(1648年)寇入侵,横垮晋江的主要孔道金鸡大桥被毁,“梁尽坏,石墩亦尽圯”。今以舟渡,民甚痈之。11年12月“寇入城,毁治署过半”。按《艺文志》进士推官龚必第所撰《南邑祖父母筑城记》和进士主事洪垣星《崇德祠序》皆云:“丁亥以及甲午七、八年间(公元1647年至1654年)丰州城复为贼所窥者三次,已而城为所隳旋遁去”。呜呼!昔日黄养蒙《新城记》咸称“其城墉之坚厚完固皆足垂不拨。防御之具莫不综理经画,曲得其宜。自是南人乐帡幪之庇,而百世享金汤之利矣”。讵知九十五年后竟被夷为平地。至于造成如此惨重之因,见《规制志》城池条透露,“11年12月,倭寇猖獗,当事者撤防兵入保郡城,寇遂闯入,劫掠一空,隳城以去。”可见乃上官“撤兵保己”造成,所以县令祖泽茂免重遭先朝涂光裕谪官之厄。待倭遁去之后,“武荣又苦无城,候(祖泽茂)恻然谋劝于里老,咸欣欣愿从。”遂“计田出值,计丁出夫”,爱仍故址,重建丰州城。立碑记、建生祠,盛赞此次重建为“上无烦于公帑,下无损于锱铢”,无疑破费“千金万夫”乃俱出自南安之民膏民脂矣。康店驿亦再次被毁。倭寇之侵犯,丰州黎首何其惨也!但是从此以降,倭寇的侵掠更是变本加厉,由海盗式劫掠发展为统治者赤膊上阵,由劫掠财物进而为虎视眈眈于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江山。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野心更加变本加厉,为了鲸吞中国作为他北攻苏联,南侵太平洋各国进而称霸全世界的战略基地。公然于1937年(民国廿六年)七月七日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规模侵华战争。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1939年5月14(农历三月二十五日)魔掌遂伸入丰州,是日近午,七架日机直窜丰州上空,群众尚不知其野心行径,纷纷争看“飞船”,霎时间晴空霹雳,第一颗炸弹落在中心纪念堂口,接着第二颗炸弹落于右侧的礼拜堂前,炸死一名东郊杏后村入城拾粪的农民。东门一位路过县堂口的老妇女紫娟亦被弹片弹伤,她双手抱着流出的肠子,冒着敌机,挨墙扶壁拖命逃回家中。敌机在县署周围狂轰滥炸,乱枪扫射如同暴竹。县署东北角的城皇庙前一座民房连中四颗炸弹,八名亦因逃避日寇到丰州的福州人同时罹难,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与县署毗邻的丰州中心学校(即古丰州书院)亦中弹一枚,整座校舍被机枪扫射的几无完瓦。前辈们每当提起这事件时,愤恨中乃说:“丰州还是大福气”。当日正逢星期日,否则,集全城内外八铺儿童一校的数百名学生,势必遭此大惨难,纷纷连夜倾城疏散逃难,有亲戚的寄居亲戚,没亲戚的则天天晨出夜归,流难于荒郊木石间。
三个月后,人们惊心稍释,正陆续回城,各复其业,岂料九月二十日(农历八月初八日)七架日机二次轰炸丰州城,单在东门富春铺中角投弹就有十多颗,中厝陈姓一座古式大厝接连中弹六粒,一位躲在屋后一株虎爪兰花下的侨属妇女陈润治中弹片当场罹难。单富春被炸毁房屋二座,机枪扫射损坏数十间。由于有前次被炸的教训,人人各有提防,所以伤亡不大,但是损坏的房屋和财物无数。这是无数百姓遭受生命财产损失的事实。
自从日寇侵占东三省,中日战争势在必发,南安当局为了保全自身,经于1937年冬初迁县署于溪美,芦沟桥炮声一响,即将县属所有建筑全部拆除,日机来炸之后,美其名为“不暴露目标和阻止日寇入侵,而抽派全县民夫,拆城墙、毁公路、炸桥梁,把古城内外弄得百孔千疮,触目凄凉。建城防倭,毁城亦防倭,历史功罪,何以评说?呜呼惨哉!丰州黎首。
损失更为惨重要数华侨。丰州是著名侨乡,素以妇孺居多的广大侨眷属,八年抗战,侨汇断绝,经济断源,生活无靠,为了活命,只好罄卖家产,甚至卖子鬻女。饥寒、劳苦、疾病无治而致死者,惨于日机轰炸百倍。1941年太平洋战争暴发,在东南亚各国沦陷,无数华侨几代人劳苦创立之家业顷刻间化为乌有,无数侨胞惨死于日寇的屠刀之下,光以城南的锦坂和从愿地这两个不上百户的小村落,旅居菲律宾仙答洛的就有数百人之多,富有乃冠全城。但经日本法西斯铁蹄踏上菲岛,仙答洛落入魔掌之中。1945年2月24日这一天,日伪军警突然鸣锣通告市民,凡年满十八至五十的男子,要到天主教堂挖掘战壕,违者以反日游击队论罪。待一条长约一百公尺、宽七公尺,深三公尺”的壕沟开好,日寇的凶象毕露,集体大屠杀遂之开始。他们把五人分成一组,剥下各人身上的衣服拧成索条,反剪双手捆绑,强按跪在刚开好的壕沟边沿,逐一用大刀砍头,或刺刀刺戳,反抗者用乱刀分尸,或击烂头颅,或拦腰劈斩。就这样,六百多名无辜华侨同日惨遭杀害,市街亦被放火焚毁,多少侨胞财罄人亡,光锦坂,从愿地当天被杀害者达数十人,尤以从愿地侨胞居多,幸存者亦大多家产尽毁。该村一代先贤侨领陈贻炬,旅居星洲,经营柴垅、橡胶、石油等专业,有“石油大王”之誉称,举凡家乡公益慈善事业,莫不慷慨解囊,对于国家之输将,尤为竭力,曾被举为中央侨委,新加坡沦陷,陈老富于民族气节,不作日伪顺民,起而反抗,财产尽付一炬,只身避入山林,志在伺机创敌,奈何年近古稀,山中瘴气,毒蚊咬伤,沿于无治而含恨而逝。总之,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至民国三十四年的387年中,日寇在丰州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以尽书的。现在,日本以经济、尖端科技大国崛起。1992年6月15日日众议院又强行通过所谓“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法案”,这一行动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向海外派兵的合法道径,人们务须高度警惕,严防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借尸还魂”。
附:本文系根据康熙版《南安县志》、《丰州校友》及民间探访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