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关于“欧阳詹”之管见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欧阳詹,字行周。(公元767年-806年)享年四十。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1年),陆贽知贡举(主考官),贾稜诩试以《明水赋》、《御沟新柳诗》,荣膺榜首。欧阳詹文章精湛,谊气千古,擢及第第二,授四门助教。而与韩愈、李绛、崔群、李观、冯宿、王涯、庾承宣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欧阳詹致力于闽中文教,备受闽中人士崇敬,后来又被世代学者所推重,声名远扬。 一、家族简介及其官职 父温州长史,兄谟、固安丞,,潮州司仑,子槚,有文名,孙澥,负诗称,(俱早夭亡)从子秬,树帜司坛,开成三年进士;从孙稹,亦有文名,欧阳詹发妻林氏,勤慈又佳丽。 二、欧阳公故宅及其出生地 欧阳公故宅,在泉城西甲第巷,庄氏(清翰林庄印潭)大厦边的一条小巷,其名“恭厚巷”。巷之尽端一小坡,四围颇旷,龙眼树成林,即故宅遗址。 但欧阳詹出生于南安芹山之麓的一座普通房子。其根据:(1)潘明经碑记,谓行周公所产之里,在芹山之麓。(2)南安县学周学宪碑记,亦谓詹故南安产。据此欧阳詹在南安居住最久,除读书游学外,直到上京都赴试,任职才离开南安。地随人重,欧阳公之降生诗山益彰矣! 三、欧阳公之死 据《唐诗记事》,欧阳詹从京师(今西安)往游太原,在太原眷恋一妓,欧阳公与她信誓旦旦,要与她长相厮守。后来欧阳奉调返京,只得与妓作别,相约到京后,即遣使来迎。临别时赠妓一诗:“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去意自未甘,居情谅犹辛。万里东北晋,千里西南秦。一履不出门,一车无停轮。流萍与匏系,早晚期相亲。”这个妓女却也是个情种,自从与欧阳公别后,因思念不已而成疾。临危,以剪刀自断发髻,藏于镂金箱中。又作一首诗,嘱其妹曰:“欧阳生至,可以此为信!”言后掷笔而绝。诗曰:“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镂金箱。”后来欧阳詹闻讯,赶往太原,启箱视后,一恸而绝! 是否如此?未见稽考。然则欧阳詹果死于绮情吗?但属暴毙,却似无可置疑。李贻孙序其文时,谓“一命而卒,天其绝乎?”堪谓“风流名士”也!足可信之。 四、关于“闽人第进士,自欧阳詹始” 欧阳詹与韩愈、李观诸人,是唐德宗贞元八年壬寅的进士。而在前一年——即贞元七年辛丑尹枢榜,曾和欧阳詹一起读过书的兴化人林藻则已经先登进士第。《兴化府志》、《莆田县志》均有记载。近人陈士希在《兴化文献丛谭》(载《福建文献》第八期)文中,亦略提及,足证闽中登进士第的,欧阳詹是第二人不是第一人,第一人者是林藻。 五、关于“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鸟雀傍林飞。庭前滴酒空流泪,不见叮咛道早归。” 余在暑期闲暇时,翻阅些报刊杂志,读到《南安文史资料》第十期中“诗文忆旧”一文提及此诗,并说是唐四门博士欧阳詹诗。又在一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的《泉州晚报》上的一文“欧阳詹月夜读书”提到“……在母亲坟前,欧阳詹悲痛欲绝,吟诗一首以答慈母哺育之恩。”又提及此诗。旧传志:公幼读书于高盖白云室书院,母尝叮咛早归,赴举时母殁,里人为葬此山,既归作诗哀之。实是冤枉了欧阳公矣!其根据:(一)按韩文公自徐州从事返至京师,欧阳公将率领其徒伏阙下,举退之为博士,未逮而卒,年才四十。崔群哭之恸,李翱为之作传,韩愈为哀词,词中有云“詹今其死,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足见欧阳公殁时,父母俱存。此诗是何人所写呢?稽查永福县志,陈嵩诗也。永福县有高盖山,我南安亦有高盖山,或因其名而窃其诗,以诬先贤。(二)黄邑侯修志时说过,当时唐朝礼教十分严格,母死而歌,犹非礼教中人也。千余载来之误传,今不可再续了,否则,贻误后人也!(三)明朝戴廷诏在“闽欧阳詹考”中,亦为此作诗云:“纷纭浪说古坟奇,高盖山头哀母诗。谁摭陈嵩空泪语,枉成欧士早归思。殁时亲老简犹凿,死后友伤事岂疑。欲破齐东沿习见,请披韩卷检哀词。”善哉戴公一考更见事实。 六、关于“翻龙墓”传说及所葬何人 高登绝顶近斜阳,亟向欧坟艺瓣香。一冢缘何千古贵,只因有子破天荒。番禺县判簿戴梦甲 欧阳坟,有个名字叫“翻龙墓”,因墓前山脉如龙,既自西来,复翻而向西。但有人把它讹为“吞人坟”,这是多么惊人的名词。又说坟有陷坑,樵子猎户,每经其地,常被“吞”下去。又说这座坟是虎穴。游人若经过,常无缘无故失踪,附会的人说是被虎所吞。更有人说坟前有块巨石,石形如虎蹲伏,石下可容十余人,所谓游人中遇雨,可到石下暂避。此纯属无稽之谈。我生长在高盖山下,距山仅里余。小时常跟牧童上山放牛拾粪,长大后时有上山采薪或登高游玩,对此山可谓熟悉。所谓“坟前陷坑”、“被虎吞下”……真是齐东野语或骗些小孩子了!“坟前有块巨石”却是“张冠李戴”,把“伏虎岩”与“翻龙坟”混为一谈了。 但此座“翻龙墓”,葬的确是欧阳詹之祖母也。 七、摘录欧阳詹诗选供欣赏 (一)将赴上都洛阳亭赋别亲友 天长地阔多歧路,身即飞蓬共水萍。 匹马将驱岂容易,见弟亲故满离亭。 (二)对月寄南安姜相   中宵天色净,片月出沧州。 皎洁临孤岛,婵娟入乱流。 应月故圆夜,独起异乡愁。 那得休蓬转,从君上庾楼。 (三)过秦岭 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 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四)上都及第后酬故乡亲友 才非天授学非师,以此成名曩岂期。 杨叶射频因偶中,桂枝材美敢当之。 称文作艺方惭德,相贺投篇料愧词。 犹著褐衣何足羡,如君即是载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