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诗文忆旧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 诗山是个历史悠久、墨客辈出的地方。唐朝四门博士欧阳詹诗云: 高盖山前日影微, 黄昏鸟雀傍林飞。 坟前滴洒空垂泪, 不见叮咛道早归。 这是一首著名的悼母诗。后人为感念这位孝心拳拳的诗人,遂将欧阳詹吟诗撰文的高盖山改名“诗山”。尽管岁月悠悠,诗山至今依然不易其名。 诗山是个游览胜地,出名的应是诗山公园和凤山寺。 诗山还是个著名侨乡。诗山侨客遍布港澳、台湾、东南亚乃至大洋彼岸。几年前一位南安县政协委员祁松涛先生在诗山病逝,唁电不仅来自港澳、东南亚,还来自伦敦、纽约。祁先生生前是对台广播的组稿人,对于海峡两岸的沟通工作,做过出色的贡献。 (二) 讲到海外,我们不禁忆起侨居海外的黄何玄。何玄,也叫胡玄,原名黄建安,生在诗山公园附近的山一村。三十年代,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时,经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推荐,何玄认识了鲁迅,并有书信来往。据鲁迅日记目录,鲁迅有三封致胡玄信,《鲁迅全集》第12集就收有1930年鲁迅《致朗弦》: 胡弦先生: 来信并稿收到。稿已转交。 前次蒙寄之《账灾委员》,确曾收到看过,但未用。至于寄还之法,当初悉托北新,后来因其每有不寄者,于是皆由我自寄,挂号与否,却无一定。现在寓中已无积压之稿,则先生所投小说,必已寄出,但由北新抑由自己,是否挂号,则已经毫不记得了。所以实已无从清查,办事纷纭,以致先生终于未曾收到此项稿件,实是抱歉之至。倘见察恕,不胜感荷。专此布复,即颂刻安。 鲁迅四月二十七。 据何玄的长子黄子贤先生说:“鲁迅致何玄亲笔信尚存一封,据考证,信笺是日本产的。”这封亲笔信至今珍藏于香港黄子贤先生处。何玄早在三十年代,在上海就著有中篇小说《海葬》等,至今鲜为人知。据黄子贤先生说:“《海葬》现仅有一本,存于泉州市海交馆。” 黄何玄现侨居海外,曾是复旦大学文学士、台湾省参议员、作家、银行家,如今在海外的银行当顾问。他经常有诗词墨宝遥寄桑梓,虽是年逾八旬,书法依然苍劲有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为炎黄子孙热爱故土的自豪之情。黄何玄曾为诗山占奎祖宇撰写楹联: 念祖宗来自堂堂华胄, 愿儿女尽是卓卓英才。 1986年,为燕山小学新教学大楼落成暨八十一周年校庆纪盛,黄何玄写道: 燕翼贻谋发扬华夏中原祖德, 山高水远孕育千秋上国后生。 黄何玄还作诗云: 燕地多豪杰, 山头雨露滋。 长坐春风里, 青青永生兹。 1987年,阔别故土四十载的黄何玄,返梓省亲,并参加成功中学六十五周年校庆活动。他早在1937年,就为复办成功中学立下汗马功劳,并为校歌作词。四十年一瞬间,他抚今追昔,题词曰: 成名必须好学笃志, 功业端在爱心忠诚。 热爱桑梓,寄望后昆,真谓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三) 诗山籍的第一位记者应是旅居马来西亚的余国钧。他在新加坡出版的《经商经验谈:附印尼纪行》,书名系著名书法家潘受所题,内收有文章十余篇,并有新加坡名作家曹兮及南安籍名人林文鸳、吴鸿业等人的代序。 《联合早报》载文评论说:“想不到余国钧先生一位仅完成了小学教育的作家,却能达到了一般作家难能达到的愿望,这不是奇迹,这完全是辛勤努力奋斗的成果。”余国钧的《“海军上将”与“国宝”》一文,描写他第一次接受编辑S先生之指令,前往采写《白沙浮区见闻录》的情况,内容饶有风趣,读罢甚感令人捧腹。 余国钧二十多岁时,就已著成文艺专辑《学爬集》一书,因“日寇入侵,兵燹所及,悉毁无遗”,令人“悔恚不已”。他的《印尼纪行》,《经商经验谈》两本书,“甫发行,即告售罄”,足见深受海外读者欢迎。 余国钧十多年前曾经返梓,并前往凤山寺一游。 (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诗山籍学者、文人四起,为祖国的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争相效力。崭露头角的要数青年作家叶梓赋,他是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晚报》副刊编辑,笔名史赋。十多年来,史赋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小说,1987年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编外小护士”》,这部小说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冯菁菁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的亲身经历,对儿童文学的创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深得广大读者的赞许。难能可贵的是,史赋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仍然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尤其是他用高度的热情,发现、培养文学新人,许多初学写作者得以在他所编副刊上发表了处女作。 阳光、雨露、大地、春凤。 书海、笔耕、汗水、果实。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庆之际,追忆跟诗山有关的诗文旧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祖国在腾飞,人民在开拓,热切期望有更多的新人新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