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民国四年《南安县志》整理出版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南安县志》由当时县知事马振理倡修,清内阁汉票签撰文中书举人戴希朱总纂。 戴希朱(公元一八五○年——一九一八年)原名凤仪,字敬斋,南安诗山大庭人。一八九二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诰授奉政大夫。著有诗文集多种,志书有《郭山庙志》、《诗山书院志》,而以民国四年《南安县志》为其最大的成就。 从南安地方志发展史上看,这是一部最完整最详备的南安旧方志。 这部县志编成后的第二年,戴希朱就逝世了,他在序言里说:“而印资浩大,犹待郑沛之邑长之勤筹与诸绅之襄赞,而后得蒇装潢”。其时可能经费筹集不足或其他原因,未及付梓,我们只看到一部手抄本。直到民国二十一年,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陈国辉才聘请清末举人苏镜潭和陈蓁共同(或先后)主持,将这部县志稍加增删,有些文字作了修改,按照原书纲目卷次,交付泉州泉山书社刊印发行。其刊印本,海内尚有为数不多的收藏。 民国四年《南安县志》共五十一卷(包括卷首),泉山书社只印不相连续的三十八卷,就因陈国辉去世,人员星散,经费无着而停印。七十多年过去了,这部县志尚未能以其全貌公诸人世,实为南安方志史上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盛世修志,是大势所趋。县志编纂委员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成立,主要任务是编写新县志,但也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整理旧地方志工作指示的精神,重视本县旧方志的整理和借鉴。一九八六年五月影印了康熙壬子年(公元一六七二年)《南安县志》,一九八五年七月开始整理民国四年手抄本和民国二十一年泉山书社刊印之《南安县志》,合而为一。历经四年,方才将这部约七十万字的旧方志整理完毕,付印成书。我们认为泉山版增删修改不多,体例一依民四本,所以书名称为“民国四年《南安县志》”。 南安建置于三国孙吴永安三年(公元二六○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省内是建置较早的郡邑之一,其辖境曾远及兴、泉、漳。世事沧桑,早期史料甚缺。民国以前所修县志,有的已泯灭无存,有的则残缺不全。唯独民国四年这部县志收集了历次志书的内容,并增收了先前志书没有收入的大量资料,包括抗击荷兰殖民军、收复祖国领土台湾而被前志格于朝禁未曾入志的中华英烈郑成功等。全书总份量超过了康熙壬子年《南安县志》的两倍以上。这是宝贵的历史资料,是认识旧时代南安社会风貌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内容丰富,卷帙浩繁,是这部县志的一个特点,在同类志书中是少见的。如同其它古籍一样,它有民主性的精华,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应以唯物史观去分析研究,加以辨别。 这部县志的整理出版,既存史,又利读,不负先人修志的厚望,可作后人借鉴的依据。我们乐意把它奉献给我县人民以及关心我县史志工作的同志们。 南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一九八九年八月 [附言]此书已出版,需要者请与南安县志办公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