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记抗日战争一片断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铭记历史 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及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在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动员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族革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在觉醒和奋斗中,经过不折不挠的斗争,赢得了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发动侵略中国战争起,到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即加紧对东南沿海地区的侵略,他们把金门岛视为入侵东南大陆的跳板。派一批军舰驶入福建沿海及厦门港至金门附近海域。1937-10-26日,日军出动8艘军舰,载着3000多名日军。在2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占金门岛,由于国民党驻岛官兵执行当局路线,不抵抗,当天中午,金门县政府被攻占,金门沦陷。第二天,日军在金门岛大肆搜捕有抗日嫌疑者,四处抢劫财物。奸淫妇女。岛上8000多居民泛海逃亡。日军占领金门岛后,随即进攻厦门沿海地区,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军在少将大野一郎指挥下,出动十几艘军舰和几十架飞机,八千多名海军陆战队进入厦门,扫荡东宅村,该村青壮年几乎被杀尽,死难者达573人。5月12日,厦门全岛沦陷,6月8日,日军占领浯屿岛,在山洞中发现23名逃难居民,即被日军全部绑架到海滩上集体抢杀,惨无人道。日军入侵福建后,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永宁事件”。1940年7月16日,200多名日军入侵晋江永宁镇。到处抢劫财物、强奸妇女、烧毁渔船、炸坏房屋50多座,无辜人民被杀害80多人,日军撤退后,一片焦土,目睹这凄惨情景,无不痛心。 1939年5月14日(农历3月25)下午3时,8架日军飞机窜入南安丰州古城镇上空,霎时晴空霹雳,第一颗炸弹落在丰州中山纪念堂口,接着连续投弹13枚,炸在旧县堂、丰州小学、城隍口、后草埔(今影剧院)以及林厝池等处,在旧县堂口当场炸死农民一名。同时有福州逃难而来的6名难民,刚在城隍口,因炸弹炸毁房屋倒塌而罹难。9月20日,日机又一次轰炸丰州,投弹8枚,富春村一妇女被当场炸死,另一名妇女被弹片击中腹部,双手抱着流出体外的肠子逃命至家中,后因及时送医院抢救,才幸免于难。与旧县署相毗邻的丰州中心小学,被敌机轰炸,机枪扫射得屋顶几无完瓦。前辈们每当回忆起这一事件都说:5月14日这一天,正逢星期日,没有上课,否则数百名学生势必遭此大惨难。 抗日烽火 在日军大肆侵略我国之时,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首先站在抗日救亡最前线,发动全国各族人民,形成抗日统一战线,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1937年9月8日南安成立“福建省抗敌后援会南安分会”,宣传抗日,抵制日货,要求全县各商店在十五天内拍卖所有日货。10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南安、永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贴抗日标语。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的用墨汁写在墙壁上,“打倒日本鬼子”等等。组织剧团巡回演出,利用各种场合,教群众唱响革命歌曲,如《救亡进行曲》“工农商学兵,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和《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砍去……!”当时我正在小学念书,音乐老师教同学们唱这两首歌,我们全校唱得很响亮。这革命歌曲,有力地鼓舞人们抗日的斗志。 随后,各地区也相继成立抗日救亡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如官桥岭兜,在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下,成立“青年促进会”,以文艺演出宣传抗日救亡,梅岭小学学生出墙报、贴标语、唱革命歌曲,宣传抗日斗争,妇女干部陈英兰发动群众募捐衣物支援抗日。 水头、石井、莲河,组织“抗日读报组”水头朴里小学陈友珍等人,利用晚上在祠堂口,点油灯、挂中国地图,向群众宣传抗日形势及血战台儿庄战役,围听群众上千人。洪濑、四都的王台禄、吕文俊发起组织泗福剧团,在洪濑、溪美、官桥、水头、石井和泉州大光明戏院,公演《谁是仇敌》等抗日剧目,对群众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 1943-1944年间,抗日战争仍处在水深火热中,人民群众对日寇罪恶行径深恶痛绝,石井镇溪东村村民,为宣传抗日,振奋民心,在乡里长辈的支持下,决定以高甲戏表演形式,进行宣传抗日,当年只有14岁的李龙抛,乖巧、机灵并有点腼腆,他被入选反串女角高唱《抗日救国歌》,借用凤阳花鼓的调子,演唱《抗日救国歌》奏着:“回头来,劝同胞,团结一致抗到底;地无分南北东西,人无分男女老幼。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均能唯一主意,唯一服从领导下,贡献我们的身心,抗战必胜建国成。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咚咚呛……!” 李龙抛现在已70多岁,但他记忆犹新,至今还珍藏着当时表演的数十首抗战前线民间歌谣、童谣,都是反映抗击日寇,救国救亡的内容:诸如,李龙抛民间歌谣:《听听听》听听听兮!听听听兮!什么的声——咚!咚!咚是战鼓的声,哒!哒!哒是喇叭的声:大家不免(用)惊,举起枪支去拼命,为咱国家顾名声,人说当兵是好子;听!听!听!到路尾(最后)是咱会赢!由于当时许多华侨回国后没法再去,这一宣传引起了华侨的共同心声。 丰州妇女以实际行动投入抗日斗争,丰州古城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于1938年1月,金浦妇女组织抗日剧团与金浦小学配合,下乡巡回宣传演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并发动群众捐钱捐物,以慰劳前方抗日战士,在陈采莲、吴瑞柳等人的带动下,捐献金戒指三钱五分;棉背心10件。诗山西上发动妇女为红军做军鞋一千多双,衣服数百件。 发动青年从军抗敌,1941年3月,厦门集美高中内迁南安诗山,成立抗日宣传队、出墙报,号召青年师生勇敢从军抗敌,在“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战斗口号激励下,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纷纷报名参加青年从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发动,全县报名青年从军已达150多人。城关西溪中心学校教师陈中日,积极响应,决心放弃教鞭,踊跃从军,但妻子不同意,极力反对,陈教师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作为一个有血气的青年,没有国,哪有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顾家庭劝阻,勇敢踏上征程。 1938年5月,厦门被日军占领后,泉州成为抗日斗争前线,日机经常来侦察、骚扰,不少人往南安、安、永、德疏散,为避免日机骚扰轰炸,泉州、厦门集美部分中学,相继内迁至南安县境内,泉州中学迁到南厅(即现在的省新),晦鸣中学迁入英都,泉州民生农校,迁入南安四都(即现在洪濑),泉州培元中学迁至九都,晋江养正中学迁到岭兜。集美高中迁入诗山。当地群众为支持抗日,纷纷让出民房,新大厝,有的捐资,有的出力帮助运载学校的教具、图书、仪器等支持内迁学校办学。 历史事实 不容歪曲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福建人民与全国各地一样、义愤填膺、奋力投入抗日斗争行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中国人民的强大武装威力压制下终于举手投降,回顾六十年前的历史,我们应该想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保卫国家,保卫家乡,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我们对于这种血的教训,永远不能忘记。 可是,时过60年。最近,日本放行右翼教科书,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对“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征用慰安妇事件,轻描淡写,把日军侵略行为说成是“解放”亚洲国家。因而遭到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新的历史教科书》在描写20世纪上半叶,日本军事占领亚洲国家的历史时,回避“侵略”二字,日本这种右翼行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严重注视。日本应该正视历史,认真反思。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对日本上述的行径,不能不勾起人们对反侵略战争的痛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