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柄村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境内,四面环山,东南、西北各有一山口,西北与云台,铺当二村接壤,沿公路可直达市政府溪美城,东北与邱店村为界,顺公路可达大霞美工业区和泉州市,东南方向是和铺村,沿公路可直达同安、厦门。山下是一小块平原,一条溪水从平原中间缓慢向东南流入晋江。全村面积2平方公里。60年前,我就出生在这个山村,并在这里度过20年时光。
澳柄村何以名为澳柄村?村民无人知晓,亦无村志族谱说明。虽然如此,还是可以做些考释。从“澳”字来说,《礼记·大学》“瞻彼其澳”中的“澳”字,可谓非常合适。至于“柄”字,可释为权力。《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字即含此义。“澳柄”二字合起来,便是柄国之人住在水边弯曲的地方。
澳柄村历史上是否有柄国之人?早先村中老者传言1864年太平天国兵败天京,太平军四处逃窜,因澳柄村地势如桃花源,便有一队人马到此落脚,经数代繁衍生息,遂形成现在两千多人的规模。此传言可靠否,无从考证。果真村民是来自太平军,军中必有相当高地位的官员,不然何以言柄国?但官员姓名事迹如何?因当时清军四处捕杀,局势险恶,自然不敢吐露真情。100多年来,此人之事也就不为人知了。
澳柄村四面皆山,山势不高不陡,均红黄土壤,气候温热湿润,很适宜亚热带水果生长。据北宋学者乐史《太平寰宇记》102卷记载,这里很早就盛产杨梅、荔枝、龙眼、橄榄、香蕉、菠萝、桃、李等水果。该书在叙述南安市历史时说,早在东吴孙权时便于此地置东安县,至东晋时置晋安郡,晋江后经宋齐梁三朝至陈朝时设立南安县,县治丰州。南安作为县名首次出现于史册。南安早在东吴时就已生产杨梅、荔枝等水果,澳柄村当然也不例外,这说明早在三国时期澳柄村就有人类居住,晚清时太平军的到来,与早先的人们融合,且全村民众皆姓洪,想必是太平军因将天王洪秀全作为偶像而号令一律改姓吧。是否如此,岁月悠悠,只能猜测而已。
澳柄村水果数量最多的是杨梅。我国很早就有栽培生产,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及令曰:‘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望梅止渴”一词由此而来。杨梅属于杨梅科,常绿乔木,叶革质,全缘或先端稍有钝锯齿,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雌雄异株,雌花序圆柱形,红黄花,雄花序卵状椭圆形,穗状花序,果实球形,紫黑色、暗红色或淡红色。澳柄村杨梅树漫山遍野,故山名称梅山,溪水称梅溪,门匾大多题“梅山锦锈”、“梅溪有灵”,其著名品种有“荸荠种”、“白杨梅”、“长叶细蒂”、“大乌杨梅”。果供鲜食及制作多种加工品,树供观赏,木材可作细工用材及薪炭材。
在澳柄村,荔枝数量仅次于杨梅。荔枝为我国特产,被誉为世上最美的水果。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及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中的美食家唐明皇、杨贵妃、苏轼皆好荔枝,荔枝之鲜美由此可知。唐代白居易《荔枝图序》、宋代蔡襄《荔枝谱》、郑熊《广中荔枝谱》、邓庆采《闽中荔枝通谱》、明代屠本《闽中荔枝谱》、清代陈鼎《荔枝谱》、吴应逵《岭南荔枝谱》均为荔枝专书。由上述《太平寰宇记》记载可知,澳柄村栽种荔枝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荔枝属于无患子科,常绿乔木,偶数羽恢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花期四个月,花的类型很多,有雄花、不完全雌蕊雄花、不完全雄蕊雌花、变态花等,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果实呈圆形,果皮表面有瘤状突起,果肉新鲜时呈半透明凝脂状,甘甜而富于水分,含特有芳香。澳柄村荔枝品种较多,有早熟品种“黑叶”、中熟品种“白腊”、迟熟品种“糯米糍”、核大味甜的“大荷包”、甜中带蜜味的“妃子笑”、酸甜皆美的“桂味”、“无核荔”等。其树高达十几米,枝叶繁茂,故可作防风带树种,木质坚实可作家具,果可生食,制干或制成多种加工品,还可作药用,有止血止咳消肿之功能,果、核、花及根、皮均可作药。
龙眼,亦称桂圆,无患子科,常绿乔木,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6对,长椭圆形,全缘,革质,光滑无毛,圆锥花序,花小黄色,有雄花与两性花,果实球形,壳淡黄或褐色,质薄光滑,果肉白色,透虹汗多,味甜。澳柄村龙眼树冠繁茂,个别的老树树龄高达二、三百材料,根,干烤干可作烤胶,果供生食,也可加工成干制品或罐头制品,中医学上用干燥果肉入药,功能补心脾养血安神。美食家唐明皇、杨贵妃将荔枝龙眼并列,在华清池洗浴时令人从四川送荔枝龙眼:“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亢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苏轼《荔枝叹》)。由此可见龙眼荔枝一样鲜美。
橄榄,又名青果、白榄,也是澳柄村的主要水果之一。橄榄属橄榄科,常绿乔木,有芳香胶粘树脂。奇数羽状复叶,长椭圆形,揉碎后有香气。春、夏开花,复总状花序,有两性花和雌雄花,花白色。果核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绿色,或成熟后淡黄色,核坚硬,纺锤形。果实除食用外,中医学上用为清肺利咽药,主治咽候肿痛。村中橄榄树均有百年历史,树冠繁茂,高达数十米。从春天到夏天,各种果树不断开花,澳柄树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各种果花散发着馥郁芳香,空气十分清新,阳光非常灿烂,人们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
除了水果之外,岩石也是澳柄村的重要资源和绝妙的自然景观。但见一块块巨石从山麓一直垒到山顶,或是单独悬挂于半山腰,或是伸至溪水里,岩峭壁,甚是壮观。岩石种类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这些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婚和构造,向无研究。村里究竟有多少万立方米岩石,亦无人测算,但其岩石数量之多,质量之佳,却是远近闻名的。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建筑之风兴起后,厦门、泉州需要大量石材,他们纷纷到澳柄村来采风购,什么红玫瑰、白牡丹、蓝宝石,都是他们的热衷之货。
梅溪两岸,就是澳柄村的小平原。村民种植水稻、黄豆、蔬菜。由于水源丰富,稻田里养殖着链鱼、鲈鱼、泥鳅、鲫鱼、鲇鱼、虾。梅溪弯曲处水深五、六米,也有许多鱼虾。梅溪弯曲处水深五、六米,也有许多鱼虾。每逢秋天,这里稻菽千重浪,整个村子一片繁忙。
改革开放以来,澳柄村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昔日简陋的瓦房大多拆除,一座座仿古建筑拔地而起,歇山顶上的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整个山村显得古香古色。全村有多家饭店,谁家来客,必到店里就餐。至于糖烟酒店,更是到处都有。
澳柄村的奠梅山之墟,得天地酝酿之气最厚,孕育瑰伟,气息沈雄,物候咸宜,土地饶沃,为南安市一富遮之村。这里民风古朴,人也很美,女人大多丹凤眼,樱桃嘴,身材匀称,肤色如荔枝龙眼肉呈半透明凝脂状,天生丽质,聪慧贤淑;男人高大健壮,英俊潇洒,温文尔雅。这里山河锦绣,地灵人杰。从山间闯荡出去的,有海外巨商、有国内教授、市内知名企业家、海外博士后。
天地之华积久则奋发,澳柄人才济济,村委会正在规划未来建设蓝图。人们相信,澳柄村的将来会更加美好。我为我有这样美丽的故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