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卿(1032-1111),字吉甫,南安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变革家,在王安石变法中起着最积极的促进作用,故受到保守派的妒恨和最狠毒的攻击,《宋史》把他列为奸臣,涂抹成十恶的千古罪人。后世人出于对奸臣的不齿,将其不下三百五十卷的著述毁弃殆尽,连极少数留存下来的文字,也加上不公正的按语。如清学者王昶把吕惠卿撰并书的太原故城《惠明寺舍利塔铭》收录于《金石萃编》里,却在该碑文末端加上如此批文:“按:此碑撰者吕惠卿,《宋史·奸臣传》:‘惠卿累以资政殿学士知延州,丁母忧,元丰元年加大学士知太原府,将使仍镇鄜延,坐斥知单州,明年复知太原’。此碑立于元丰八年,是复知太原时也。惠卿小人,文与字皆不足存。今录于此者,‘亦楚祷杌,垂诫之义耳。’由此足见吕惠卿的“遭遇之盛”绝非人们所能意料!
由于资料缺乏,后人难以了解真正的吕惠卿。近间友人吕显钟先生从台湾返梓,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这批可信的文字记载着当年吕惠卿几方面的状况,反映了吕惠卿言行在宋代的重大影响。
兹录如下:
1、《西溪文集卷八·荐胡宗愈吕惠卿札子》:
“臣伏见光禄寺监楚州粮料院胡宗愈,权永兴军节度掌书记监杭州清酒务吕惠卿,二人并修身高材,好学不倦,其议论文章皆足以过人,又皆明习世务,可施有政,为朝廷之用。伏望陛下特赐采择,毋使留滞,以厉士大夫之望。后有不如所举,臣当连坐其罪,取进止。”
2、《西溪文集卷八·荐吕惠卿、孙侔、常秩状》:
“臣伏见权永兴军节度掌书记监杭州清酒务吕惠卿,学有操术、材剧器博,试祗书省校书郎孙侔,志行刚烈,特达不群,试将作监主簿常秩,经明义修,安于穷贱。凡此三人皆当今士大夫高选,举而用之,无所不宜,而臣之所知,亦无以过此。伏乞朝廷采择,任使后有不如所举,臣当连从坐其罪。”
3、《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十·东平集序》:
“观文殿学士东平吕公,以文学政事被遇神宗皇帝于熙宁、元丰间,进居从官大臣之列,魁垒硕大、尊显三朝,十直殿卢、四易旄节,奇庞福艾、独殿诸老,享寿八十,薨于赐第,终始大节,具载国史。而平生所为赋颂、铭碑、制诰、册命、书奏、议论之文数十万言藏于家,凡若干卷,号东平公集。方是时也,海内安,二三大臣或操法令以断天下事,而稽古不至秦汉以上。天子慨然振千岁积坏之蛊,以追迹二帝三王之治,尊经崇儒、宗王贱霸,张皇大中,不杂他道。一代弥文,炳炳煌煌,皆诗、书、礼、乐、仁、义之实,而左右前后之臣,非通经学古、鸿文大手笔足以润色太平者,皆不能称其位。公自远方召见,擢侍讲,惟掌内外制,由三司使遂跻丞辅,魁名硕实,为世大儒。一时学士大夫慕其风声奔走谈说,以不及为恐。余读其书然后知公遭遇之盛,所谓百世一君,千载一时,殆非偶然者也。自六经之道熄而百子各自为宗,怪奇可喜之论杂出于期间,而六代弦瓠之器、雅颂之音已不接于世俗之耳目。如张释之固无甚高论,文帝犹曰:‘卑之秦孝公闻帝王之道,三日而无所见焉。’士中有所挟者,莫不欲夸见所长,驰骋一世,以就功名。而流俗不遇,伏岩穴以死无足怪者。惟公亲逢圣主,明道术于绝学之后,续微言于将坠之余。志合言行,应期而出,不数年遂参大政。谋谟、讽议、勤讲、论思、典册施诸朝延,乐歌荐之郊庙。扶衰救敝、尊主庇民之言,丰财裕德、治兵御戎之策,弥缝政事之体,不胶于古,推原道德之旨,不悖于今。声气相求、风动云兴如龙吟虎啸,如凤鸣高岗之上也。辞严义密、追古作者如弹虞氏之琴,如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也。大音希声震越辉煌,如钧天之奏撞千古之钟,振万古之簴也。公之文章用于当世,传于后觉,此非所谓百世一君,千载一时者乎?虽然公以大臣历中外四十年,尝一斥建安,再贬宣城,而辞气浩然,折而不衰,至一觞一咏,戏语弄翰,率然而作未尝少贬以就俗,根极理要,一本于经义,非玩志于文辞以徇人耳目之观美而已也。神宗称公:‘性与道契、文为词宗。’赐札一传,天下颂,之岂不信矣乎!公之曾孙右通直郎靖,遭建炎兵火焚庐之祸,徙家晋陵,始从余游。一日,出公遗稿请余叙而识之。某为书生时,诵习公文,知、敬、慕公至,于今老矣,倘得以姓名于公文之次,岂非区区之愿也欤。公所著书,又有《孝经》、《论语注解》、《周易大传》、《尚书》、《周礼义》、《毛诗集传》、《注老子道德经》、《庄子内篇》凡若干卷皆不列于此,而《注庄子》方盛行于世。公讳惠卿,字吉甫,爵东平郡公云。”
4、《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十二·跋吕吉甫与外曾孙李皜帖》;
“余里人康棣,初释进士褐主河朔一县簿。时吕颐浩为本路提举官,棣尝献书谄颐浩为宰相。是时徽宗临御,公卿侍从皆极天下人物之选,而颐浩貌寝陋,山东噉束栗一氓尔,然明受之乱,颐浩遂相。时余领户部,工部尚书王绹唐公诣府白事,棣亦自泗州司录罢还在坐,颐浩顾棣昌言曰:‘公在河朔遣书颐浩以宰相见许,何以知之?’棣恍然不复记,省徐起曰:‘相公才堪宰相,天下望非某之私也。’颐浩大喜,旬日间棣凡三迁至提举官。余闻,语唐公曰:‘公闻相君与棣语乎?’曰:‘然。书生为佞,拟非其论,从口而如梦中语耳。而相君记忆而待今日之验正,恐后来相师成风将得罪于贤者。’比观东平吕公翰墨之余,书数事遗外曾孙李皜,中有书问褒称之词须近情实,不可太过,太过则人以为谄,近于侮玩,不可不知也。余三复其言,俾录示子孙,书绅以为法。绍兴庚午三月二十二日,晋陵孙某书。”
5、《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十二·读临川集》:
“本朝鸿儒硕学比比,出于庆历、嘉祐间而莫盛于熙宁、元丰之际。王荆公自谓知经明道与南丰曾子固、二王深父、逢原四人者。发六艺之蕴于千载绝学之后而自比孟轲、杨雄,凡前世之列于儒林者,皆不足道也。荆公当国,二王已下世,独有子固以秘阁校勘在京师,便当引而进之致主,行道以共功名,乃摈弃不用,通判越州而去。余观《南丰集序》、《礼阁新仪》则指新法,《记襄州长渠》则指水利,《兵闲诗》则指徐德占,《论交诗》则指吕吉甫,而二人者如水火矣,夫道一而已,此不可晓者一也。公为小官时已负重名于世,及召试馆职累辞不试,除集贤校理累辞不受,其后擢修起居注,凡以十二疏辞而名益重,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寻拜参知政事,不逾年至宰相,位极人臣,例用故事三辞而止,此不可晓者二也。公既得位,罢黜词赋,崇尚经术,尽革故时声病雕篆之习,天下翕然。以通经学古为高,而公所为文,凡有韵有声律者,皆妙绝一时,此不可晓者三也。”
6、《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七·跋吕镇公诗》:
“右惠照院见太师镇国吕公留题一首,深情雄丽,有爱君报国之志。时公方尉新昌,实生太尉。吉甫以道德为神考所敬,与舒王上下议论,遂参大政。文章翰墨雷霆一时,福、禄、寿、考,逮事三朝,天下学者崇之。昔李邵以高才博学为南郑幕门侯吏,而其子固为东汉名臣,岂所谓隐德报应不身尝之而及子孙者乎,予于太师镇国公亦云。”
7、《鸿庆居士文集卷四十·宋故吕恭人胡氏墓志铭》:
“故东平吕公,出入文武,佐佑三朝,周旋二府,四拥将旄,十迁殿学,士宠禄光大,为天下巨室,赐第一区,壮丽甲淮海,族大家肥,舄奕蝉联。孙曾之胜,衣冠者数十人,晨起诣寝门问安否,退就学舍施施然,如凤九雏集于苍梧翠竹之上。一时公卿大夫慕其家法,荐女请昏者不可为数,于是龙图阁学士胡公以息女归公之孙,实奉直大夫讳申之妻,通奉大夫讳渊之妇,是为太恭人。太恭人入吕氏,门内逾千指,上自姑嫜,下至媪御,事大慈,幼卑尊谐附,无一不当其意者。春秋馈祀,视牲省器、治酒食,接缀宗姻皆中节法。观文公薨,天子赙恤加等官其子孙七人,太恭人曰:‘皆公孙也,奚择?请公受之。’奉直公称善。表请于朝,有旨从之,以故二子皆不及,人以为难。后十年,端、靖被赏延,皆有名籍于吏部。靖今右奉议郎,贤而有文,尝一试礼部,治县有能名,以经界不中程,失部使者意,触罪罢归。靖皇恐谢,太恭人曰:‘崇宁中,蔡京当国,仇复故怨,观文公斥居建安,汝祖徒海上,汝翁亦迁滁阳,其家破矣。未几,蒙恩甄复,父子祖孙团圞如初,真一梦耳。汝小官忤大吏,获罪宜也。姑省循以俟。’其视宠辱盖如此。喜读书,略通大旨,晚学佛,寡居二十年,宴坐一室,表里翛然,若无意于世者。初感微疾,便饬后事,才三日而逝,实绍兴十九年六月三日也,享年六十有八。太恭人以夫贵凡三命赐号宜人,靖登朝乃得今封姓。胡氏,鄂州崇阳县人,祖拄抃,赠开府仪同三司,父师,父龙图公也。故宣奉大夫生四男子:长端、迪功郎,建康府溧阳县主簿,蚤卒。次即靖也。次翊未命而夭。次议,右迪功郎。孙男女七人:安时、安诗、安持。女适右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孙大宗、左迪功郎蒋亿、右迪功郎洪烨,余未行。诸孤卜以其年八月庚申葬于平江府吴县长洲乡之横山,衬奉直公之兆。婿大宗某犹子也,知太恭人,为审铭曰:
横山之阳兮,夜漏尽,谁氏葬母兮,车辚辚。
哀哉抱棺兮,身欲殉,路人失声兮,涕如陨。
盖苫藉草兮,茹荼堇,杖而起负兮,土一畚。
有坟巍然兮,高可隐,刻此铭章兮,视不泯。”
8、《广陵集卷九·寄吕惠卿吉甫兼简林伯通(吕诗:<答逢原>附》:
“踆踆门外马,客至知谓谁。昔面尚未逢,那论心相知。
揖客拜上堂,谢客辱弗遗。寒暑相问酬,唯诺坐无为。
静默近尤远,多言足瑕玭。勉从客所论,还顾学所非。
念此废无盖,对书坐长嘻。独思同怀子,念远莫见之。
岂无寄我书,岁晚若苦迟。闻颇困王事,岂无闲暇时。
况有同僚贤,相期在书诗。人生天地间,常恐食所縻。
去就两莫谋,会合宁有期。余病不自乐,旧学益以隳。
近者非所同,远者劳梦思。江水日夕东,道途宛而夷。
寄书当在勤,无谓往还稀。
《答逢原》 吕惠卿
晨在趋长司,跪坐与之言。偶然脱龃龉,相送颜色温。
归舍未休鞍,簿书随满门。相仍宾客过,欹午仅朝餐。
平生性懒惰,应接非吾真。况乃重戕贼,良气能几存。
就夜甫得息,阅我几上文。开卷未及读,睡思已昏昏。
自知小人归,昭昭复何云。每于清夜梦,多见夫子魂。
侧耳听高议,如饮黄金樽。觉来不得往,欲飞无羽翰。
昨日得子诗,我心子先论。怪我诗苦迟,友道宜所敦。
岂不旦夕思,实苦案牍烦。岂无同官贤,未免走与奔。
相见鞅掌间,有言无暇陈。嗟嗟兹世士,无食同所患。
念我力难任,闻子谋更艰。久知为之天。安能怨窭贫。
吾闻君子仕,行义而已焉。亦将达吾义,岂遂为利牵。
东海有沧溟,西极有昆仑。古来到者谁,不过数子尊。
子已具车航,吾亦为楫轮。欲一从子游,不知何时然。”
《西溪文集》、《鸿庆文集》、《石门文字禅》、《广陵集》的书目见载于《宋史·艺文志》。其中《西溪文集》、《广陵集》分别是北宋沈遘(沈括之从兄)及王令所作,《鸿庆文集》则是南宋初孙觌所作,《石门文字禅》是宋第一诗僧惠洪所作。上列文集的创作时间比《宋史》成书时间至少早百年,而《宋史·吕惠卿》所述竟与百年前的文字记载歧议,这不能不引人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