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堂号文化考略撷粹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在南安,不管是城镇乡村、宗祠民居、高楼小筑,都可以看到诸如[江夏衍派]、[九牧传芳]等文字,或题于厅堂,或泐于门额,或写于灯笼,人们统称它为堂号(或灯号)。只要看到这些堂号,人们便知道其主人的姓氏。这些堂号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字体或娟秀,或遒劲,形成了独特的[堂号文化]。人们标示堂号,一方面是为了表明其姓氏之源流;一方面是为了显耀祖宗之光荣历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勖勉后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这对寻根问祖、敦宗睦族有着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堂号,大都标示郡望。魏晋到隋唐,每郡显贵的世族,就称为郡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兹略举数例: 江夏衍派 江夏是黄氏的郡望。江夏郡,即今湖北云梦。据《广韵》载:颛帝曾孙陆终的后代封于黄。子孙因以国名为姓。东汉黄香即江夏人,字文强。少年博学经典,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任魏郡太守。时遭水灾,他以俸禄及所得赏赐赈济贫民。著有《九宫赋》、《天下冠颂》等。黄香的儿子黄琼(86~164)官至太尉、司空。 弘农衍派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宣王之子尚父封为杨侯,其子孙因以杨为姓。其后杨氏繁衍于弘农。杨震即弘农华阴人,其八世祖杨喜,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其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杨震少年好学,博览群经,时称[关西孔子],累官司徒、太尉。其子孙世代为高官。弘农于是成为杨氏的郡望。 陇西衍派 这是李氏的堂号。据《姓纂》载,尧时,有位理官族人以官名为姓。其后裔理微得罪纣王,被处死。理征子理利贞逃亡至伊侯。食李以存活,因改姓[理]为[李]。西汉名将李广(前?一一公元9)就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参加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大小战斗七十余次,匈奴称他为[飞将军]。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祖籍也在陇西成纪;以写边塞诗著名的诗人李益(公元748~约827)也是陇西人,其诗颇为当时乐工所传唱。后累官至礼部尚书。 鲁国衍派 据《姓氏考略》载:颛顼之后邾武公名夷父,字颜,其子孙以颜为姓。另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周公鲁侯伯禽,其支庶封于颜,其子孙因以地名为姓,后以[鲁国衍派]为其堂号。古代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叫[采邑]、[采地]或[封地],盛行于周代,分封以宗法制度为根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采邑原为世袭。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采邑亦称食邑。战国时采邑互相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征收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多少按民户计算。食邑也随爵位黜升而损益。后来这种封地也成为郡望。 [西河衍派]、[济南衍派]、[下邳辉泽]都是林姓的堂号,林姓乃比干后裔。比干为纣王之叔,官少师,忠谏而死。正妃有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乃避难于牧野,于长林石室生子泉。周武王旌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遗孤,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姓林名坚,拜为大夫,食采清河,后移封博陵。林坚生于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该地古称西河,所以[西河衍派]便成为林姓的姓号,社团组织称[西河堂]。汉宣帝时有林尊者博学,为博士,以尚书论石渠,名扬当代。自是林氏之望益者于济南,故其后裔有[济南衍派]之堂号。西晋时,林礼由济南徒下邳,其孙林懋任下邳太守。宋仁宗为林族题谱,有[长林派出下邳先]之句,族人遂以[下邳辉泽]为堂号。 南阳衍派 周成王之弟封于韩,食邑在今山西河津东北。春秋时晋国的后代韩景候(虔)与赵魏分,建立韩国,建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为诸候。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今属河南),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和河南中部,位于伏牛山、汉水之南,故称南阳。[南阳衍派]就是韩姓的堂号。 汝南衍派 周文王的正妃太姒,子10人。其中发、旦最贤。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早卒,故文王立发为世子。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武王13世孙平土,封其少子烈于汝州,人称周家,遂以周。[汝南衍派]即为周姓的堂号。 济阳衍派 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使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叔度子胡有贤德,周公举为鲁卿士而鲁治,复封于蔡,是为蔡仲,遂以蔡为姓。[济阳衍派]为蔡姓堂号。济阳在今河南兰考东北一带。周太王次子仲雍随泰伯奔荆蛮,五传至周章,封于吴。仲雍之九世孙名柯庐,生于吴。据《姓苑》载:[柯氏吴公柯庐之后,望出钱塘,以名为氏,是为柯氏之祖。]遂以柯为姓、柯庐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蔡仲为周太王少子季历之后,均为太王之裔。以分封得姓,蔡氏为先;论昭穆次序,则柯氏居长。据高雄蔡达先生所撰,柯、蔡渊源考云:柯与蔡在河南光州固始同属乡亲,两姓于唐代同时入闽,均为泉州望族,世谊甚笃,有蔡氏子十郎入赘于柯谷英家,由是血脉相联,成一家亲。这就是柯蔡联宗之由来,柯姓堂号亦为[济阳衍派]。 还有以其祖先的嘉德善行为堂号的,这类堂号对后人有较大的教育作用。 紫云衍派 据明崇祯年间福州鼓山释元贤编的《泉州开元寺》载:[唐垂拱二年(686)二月,州民黄守恭,昼梦一僧乞其地为寺。恭曰:[须产白莲乃可。]僧喜谢,忽失所在,越二日,桑树果产白莲,有司以瑞闻,乞置道场,制曰可。]是年即建寺,初名莲花寺,长寿年间(692~693)改名兴教寺,神龙年间(705~706)又改称龙兴寺,玄宗开元26年(738)始称开元寺。[紫云盖地]即开元寺十奇景之一。泉郡黄氏尊黄守恭为始祖,堂号也叫[紫云衍派]。 让德传芳 吴姓以[让德传芳]为堂号,源于吴王的四个儿子互相谦让王位的故事。尤以吴王诸樊之弟季札(又称公子札),多次谦让王位,为时人所赞誉。 四知传芳 道南家风 东汉杨震任荆刺史时,昌邑令王密为感念他荐举的恩德,夜怀金十斤要送给他,且说[暮夜无知。]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廉洁自持,不受私谒,子孙蔬食步行,曾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不亦厚乎!][四知传芳]、[清白传家]遂成为杨姓的堂号。北宋学者杨时(1053~1135),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先后学于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曾有[程门立雪]的故事流传至今。南归时,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所谓[道南家风]即由此而来。 露乌孝瑞 唐代林尊之子欑。闻其母病即弃官归奉。母逝,率子侄筑庐于墓右守制,甘露三降,白乌再翔。唐德宗诏筑双阙于墓前,故林尊派下称[阙下林家],堂号为[露乌孝瑞]。 有些堂号缘于祖先的学识造诣。 林姓祖先林放系孔门弟子、好学,问礼之本,孔子称之,列七十二贤人。周敬王时为大夫。唐玄宗赐号西河伯,宋高宗加封长山侯,从祀孔庙,列东庑第二位。[问礼家声]便成为林姓的堂号。 有的堂号源于祖先勋名业绩。闽林十六世林披,唐天宝十一年登第,官临汀别驾,有德政,授太子詹事,九子均任刺史,世称[唐九牧]。宋代林尊九世孙杞,九子皆登第,俱任知州,也称[宋九牧]。自此,林尊派下堂号均为[九牧传芳]。 每一个姓氏,其祖先都有过一些名人,对当时社会作过贡献,对后世有所影响。有的人便根据他们的事迹。拟成楹联以配堂号,使堂号文化熠熠生辉。黄灞(?~前51),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宣帝时,任州刺史,颖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后世把与龚遂作为封建[循史]的代表,称为[龚黄]。[教化第一,孝友无双],这副对联就是黄姓后裔对黄霸和黄香的赞词。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前521~前490),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后被尊为[复圣]。唐大臣、书法定颜真卿(709~785),开元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出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反。颜真卿合兵二十万御之,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奉命前往劝谕,为李希烈缢死。颜姓后裔因以[复圣渊源,清臣风节]为楹联。锺繇(151~230)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他的书法与王羲之齐名,并称[锺王]。古代伯牙善鼓琴,锺子期为其知音,锺子期死,伯牙终生不复鼓琴。盖乐曲高妙,而知音难得也。锺姓楹联[飞鸿舞鹤,流水高山]就是为赞颂其祖先锺繇、锺子期而撰拟的。战国时燕昭王欲报齐仇,拟招揽人才,问计于郭隗,郭隗说:[请先自隗始。]昭王即为其筑宫而敬以,于是乐毅等相继而至。东汉末郭泰(128~169),字林宗,为太学生首领,不就官府征召,后归乡里。党钢之祸起,遂闭门教授,徒众常数百人。[北官史表,东国人伦。]郭姓的楹联讲的就是这两人的事迹。三国时陈琳(?~217),字孔璋,建安七子之一,著名文学家。陈登,字元龙,他曾被曹操任为广陵太守,后以功加伏波将军。[读孔璋之檄,严严经国文章;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这副对联就是写陈琳和陈登的故事。东汉李膺(110~169),字元礼,桓帝时官司隶校尉,曾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一起反对宦官专权,被太学士称为[天下模楷李元礼]。唐大臣李泌(722~789),历任肃宗、代宗、德宗三朝,位至宰相,封邺侯。[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忠贞体国,世瞻元礼萧墙]。这副对联即分别颁李泌和李膺。李邕(678~747)是唐代大书法家,善于以行楷写碑,师法二王(羲之、献之)而有所创造,笔力沉雄。他学书反对一味摹仿,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因为他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西陆望族,北海名流。]此联赞的就是他。[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被尊为文坛泰斗,[南阳望族,北斗高名]这副对联乃赞韩愈而作。西汉名将周亚夫(?~前143),周勃之子,初封条候。文帝时,他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军令严明,后官至太尉、丞相。周昌(?~前192),西汉大臣,累官御史大夫,封汾阴候。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风高细柳,将军声继蓝田;旌赐素丝,谏义名高琐闼(即皇官)。]就是对周亚夫、周昌等人的赞誉。北宋文学家杨亿(974~1020),曾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其诗号[西昆体]。明杨士奇(1365~1444),累官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学士,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杨氏家庙楹联[图书生东璧之光,文体擅西昆之美],即赞誉杨亿;[家传清白,世济经论]即赞誉杨震、杨士奇。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堂号文化即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堂号文化有利于泉南文化的探讨。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其姓何止百家?本文仅作简略的考证与诠释,借以抛砖引玉。 有关堂号文化考略撷粹之补充 黄姓:江夏衍派,东汉黄香,被列为24孝子之一,九岁失母,事父至孝,夏天凉枕,冷天温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今古一黄童。 在南安还有“紫云行派”、“燕山黄姓”。 在溪美街有燕山黄的纪念标志的对联。 燕北山川锺间气,闽南德泽有遗思。 杨姓:弘农衍派,四知衍派。 李姓:陇西衍派 西汉名将李广,匈奴称他“飞将军”,唐代诗人王昌龄题“出塞”七绝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卢城,是属北平郡辖,当时李广任北平太守,被匈奴称为“卢城飞将”。 龙城,是在今蒙古国,是匈奴大会祭天之所在地。 王姓:太原衍派,还有“开闽衍派” 珠树家珍(王勃)古今侈圣主臣之颂(褒) 槐堂世相(旦)记载传忠臣孝子之名(王吉尊) 郑姓:荥阳衍派 听尚书之履声响蓬莱(郑崇) 出通德之门辉联阀阅(郑元) 陈姓:颖川衍派,南院传芳,多廉衍派 颖水渊源:读孔璋三檄严严经国文章(陈琳) 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陈登) 苏姓:武陵衍派 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苏武) 金莲绚彩辉学土之文(苏舜钦) 欧阳姓:勃海传芳 弱冠胪传龙虎萃得人之榜(欧阳詹) 大儒纯孝凤麟毓间世之英(欧阳欢) 文章政事独步卢陵(修) 律吕阴阳秘传汉晋(发) 张姓:清河衍派 金鉴千秋(张九龄) 渔阳惠政(张浩) 西铭为理学之宗(张载) 南轩负公辅之望(张试) 潘姓:荥阳衍派 赋比安仁(潘岳) 诗同邠老(潘大临) 吴姓:延陵衍派 在南安有“飞钱传芳”、“梅溪衍派” 延陵望族(吴泰伯) 勃海名裔(吴公) 风裁峻厉飞帛书御史之名(吴中复) 持议刚方坐席正讲官之体(吴申) 梁姓:安定传芳 在南安有“梅镜传芳”,相传是宋朝梁克家的故事而作堂号。 联:石门教授(梁孟敏)吴市高风(梁鸿) 梁鸿字伯鸾,陕西咸阳人,家贫有志,好学不做官,妻子孟光,迁居吴地苏州,有举案齐眉的成语故事。 吕姓:河东衍派 渭水耆英(吕望)岳阳仙客(吕第) 夹袋储贤推圣功之雅量(吕蒙正) 立朝正色懔晦叔之遗风(吕公著) 林姓:九牧传芳 谢姓:陈留衍派 伍姓:安定衍派 阮姓:陈留衍派 庄姓:天水衍派 叶姓:南阳衍派 郭姓:太原衍派 洪姓:敦煌衍派 许姓:高阳衍派 尤姓:吴兴衍派 宋姓:京兆传芳 参考文献:《交际大全》、《泉南文化》第2期·林中和 附注:这是在南安市老年大学文史整《讲义》稿(2000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