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何廷斌生平及其故居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何廷斌,又名何斌,南安水头枫林村人。原为郑芝龙部属,精通商贸,随军旅出入于日本、台湾及南洋诸岛之间。明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受招抚归顺明朝,他持异议而另觅出路,仍滞留台湾,从事农垦,拓业经营,成为当地一名颇有名气的实业者。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后,因他在台日久,熟悉台湾情况,又懂荷语,被指定为“甲螺”兼“通事”(头目兼翻译)。 清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清兵入闽。此后的十数年间,郑成功高举抗清义旗,在东南沿海一带与清兵进行不折不挠的斗争。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台湾爆发郭怀一武装起义,荷兰殖民者血腥镇压这场起义之后,加强对台湾的统治,对往来于台湾海峡的郑军商船和军需舰艇多加阻击和扣留。郑成功为确保军需给养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对占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实行经济封镇。荷兰殖民者迫不得已,于永历十一年(1657年)六月,派何斌到厦门请求郑成功开放海禁。何斌抵厦门后,向郑成功诉说荷兰殖民者强占台湾土地、高额征税和肆意杀戮台胞的罪行,并倾吐了台湾人民盼望王师前往解悬拯溺的心情。时郑成功正忙于北伐抗清,无力分兵东渡,只是询问荷兰人在台湾军事布防军情,委托何斌为全权代表,办理郑氏在台的一切事务,征收往来商船税款,并答应开放海禁,以取得一个稳定的后方。 廷斌返台后,利用工作之便,秘密搜集情报,并代表郑氏征收来往商船税及台湾出口的鹿皮、砂糖、鱼虾等一切货物关税,年得税银一万八千余两,为郑成功抗清提供可观的军饷。第三年,为郑成功征税事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现,以他“侵吞王银二十万两”的罪名将他拘捕,籍没全家财产。何斌决计逃离台湾,投奔郑成功。他密遣小通事郭平化装为渔翁,顺鹿耳门至赤嵌城打探水道,发现沙泥淤积的浅港中有一条被激流冲通的港道,水深四尺有余,即绘成海图秘藏于身。翌年元宵之夜,乘荷兰人酣饮之际,逃出险境,驾小舟飞驶厦门。 廷斌见到郑成功后,献上海图,并进言:“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且横绝大海,四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足与中原抗衡也。”其时,郑成功正因兵败金陵,清兵压境,金厦两岛地峡财竭难以持久而焦虑,得廷斌建言,非常高兴地说:“此殆天之使公授予也。‘遂决心’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廿三日,郑成功率大军由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于四月初一日由廷斌引数百艘舰艇鱼贯而入鹿耳门。登岸后,郑师一举攻占赤嵌这一海防重镇。 廷斌引航成功后,随郑成功巡视新港、目加溜湾、萧垅、麻豆等村社要地,安抚各地高山族同胞,使郑成功迅速在台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孤立困守于台湾城中的荷兰殖民者派人向郑成功求和,郑成功坚持民族大义,由廷斌担任首席翻译官,严令荷兰人撤离台湾。永历十六年十二月初三日(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者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撤离台湾。在长达九个月的政治斗争中,廷斌一直担任郑成功的首席翻译官,出色地完成任务,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人们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丰功伟业时,不会忘记何廷斌的卓越功勋。后人有诗赞曰:“献图成决策,领港率艨艟。台海升平日,驱荷第一功。” 何廷斌故居在南安水头镇西北曾岭村境内的枫林村。曾岭村处于南安、同安两地交界,毗邻海拔713米高的凤巢罗山。是山南北走向,进入曾岭后,群峰矗立,山高岭峻,林深草茂,枫林村就在凤巢罗山东麓。 枫林村交通极不方便,昔日只有一条顺溪流而上的崎岖山路供人们出入。解放前,共产党曾以枫林村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写下一页光荣的历史。石壁水库建成后,原山路己处水底,欲进村只好绕群峦而行。驱车从国道324线转南安桥美站至曾岭,改乘越野小吉普向西爬行,再翻一重山,沿山坡而上,可抵此村。此地虽深山僻壤,然而地以人重,枫林村以何廷斌而显名。 故居在村落东北突兀的小岗上,为一般民居建筑,坐西向东,主体建筑两进三开间,宽11米,深15米。悬山式屋顶,燕尾脊。两侧有护屋,总建筑面积168平方米。砖石土木结构,墙体正面砌红砖外,大部分采用当地块石砌筑,装饰极为简单。 故居倚山面山,前后山势丰隆。出步两三丈的门庭外,便是宽旷的山谷。东北方位山坡上栽植数株榕树,用以缓解强劲山谷之风。于今,这几株古榕虬根盘错,枝繁叶盛,造型堪称一绝,有缘憩息榕荫下,浏览苍翠群峰,恍临蓬莱仙境。 古榕见证,三百多年前的何斌面对现实,没有死守故园,而是放眼外部世界,随郑芝龙泛海辟开地,凭借才智和努力,几经周折,终于让他闯出一条光辉大道,为收复宝岛台湾立下不朽功勋,名载史册。尔后,廷斌的后裔及何氏族人,相继为台湾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现何氏一族在台人口总计在16~17万,分布最多的是台北市、嘉义县、台北县、台中市、台中县等五个县市。有如此昌炽之胤裔,当慰先贤英灵于九泉。 何廷斌故居的修复工作备受关注,相信在近期内,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何廷斌故居,将以独特的魅力为南安水头增添一道亮丽的景观。 咏石 凌空曾去补青天,历世经秋不计年。 雨蚀风侵形可变,晨雕暮琢骨仍坚。 装潢宅第花园里,点缀江山雾霭巅。 粉碎成泥铺作路,甘抛热血赋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