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医坛新秀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陈柏志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祖父、父亲都是悬壶济世的一方名医。世代中医的熏陶,使他总角之年就憧憬着治病救人的医生职业。他自小耳濡目染迷上歧黄之道,幼承庭训,勤奋自学并潜心钻研中医气功古医籍,立志要通过气功的实践,弄清气功强身祛病的原理,让气功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练功很苦,很单调,需要信心、恒心和毅力。多少个春秋寒暑,半夜正午,陈柏志勤修苦练,那管肩酸背痛,蚊叮虫咬,汗流夹背,他就是这样在气功的奇崖上攀索,寻找攻克人间疾苦的妙法来,争当做一个人体科研的“敲门砖”。 自85年以来,他参加省无极静功进修班,省首届气功临床应用学习班。安溪县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举办“Y力功”培训班。1987年10月出席在古城西安召开的全国气功功理功法会议。1990年8月泉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在市气功学术会上,现场用电脑测试陈柏志的功能,六项指数均明显改变。1990年10月,陈柏志出席北京全国气功防治瘫痪病学术研讨会,经评委推举上场献功,为一位50多岁,患脑血栓偏瘫半年多,不能走路的妇女治病。现场表演获得成功,荣获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中心颁发的表演证书和奖金,并现场录象存档为国家级——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中心资料。1992年2月收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世界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教授亲笔题词一幅和合影一张。“赞尔Y功功到病除,神哉您手妙手回春”。二十多年来,陈柏志结合气功医疗临床,攻克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擅长于用气功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小儿脑性瘫痪、腰腿痛。小儿脑瘫在祖国医学中称“五迟”、“五软”症,是当今医界棘手难题之一。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喂哺不当,或生地铁氧窒息,脑外伤等所致,常出现脑呆,肢体软弱,站立不稳,腰软、颈软、流涎、言语不清,扶走困难。呈剪刀步,双手活动笨拙,肌肉萎缩等症状。他悉心摸索运用“Y力功”外气加针刺激头部穴位,取得一定的效果。至今有70多例小儿脑瘫,经他精心施治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陈柏志的医术高明,医德尤为高尚。遇有贫困病人,在酌减收费的同时,有时还掏钱为他们购买药品。他不神化自己,自以为是。他坦率地说:“Y力功”不是神丹妙药,不能医治百病。对自己没有把握的病例,总是及时地劝患者另投名医,以免延误病情。他身体力行,在繁忙的医疗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探讨,《气功治疗小儿脑瘫》等三篇论文获国家级证书。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对下一代义务传授功理功法。他收治的病人中,上至首长,下至平民百姓。无论贫、富、老、幼,一视同仁。陈柏志1992年10月应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唐裕先生的邀请,出席新加坡首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在新期间曾为印尼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SOEDIBYO RAHARDIO治疗,获得好评。1994年6月应邀到菲律滨马尼拉市六兰堂义诊,获得显著疗效。并应邀为菲律滨国家调查局局长ATTY·ANTONIO·DARAGON治疗获明显效果。1995年11月应邀到新加坡出席“中医与针灸在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有美国、法国、日本等二十三个国家代表参加,陈柏志撰写的《气功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9例临床报告》在大会主席台上宣读,其论文获大会宣读论文证书并入编论文集。同年又邀往马来西亚义诊,在吡叻州安顺闽侨益善社免费为外国友人和侨亲义诊,受到好评。 陈柏志现任安溪县中医院主治医师,被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聘为特约会员,福建省中医学院气功活动中心顾问。担任了省医学气功科学研究会委员,泉州市气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安溪县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安溪县政协五、六、七届常委。他的事迹先后被《安溪乡讯》、《生活·创造》、《厦门日报》、《泉州晚报》、《福建日报》、《福建侨报》、《中国气功》、菲律宾《世界日报》、香港《商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报刊杂志专题报道。他收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锦旗、题匾。陈柏志的名字、功法和事迹,分别入选《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中国《特异功能、气功名家一○八》、《中国当代气功全书人物志》、《中国名医列传》、《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曲、《中国当代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大利西亚太平洋地区名人录》。 余木根,男,1955年出生,安溪县西坪镇湖岭村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学院,中共党员,安溪县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曾任安溪一中副校长兼政教处主任,现任安溪六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泉州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94年被评为省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990年、1996年分别被评为安溪县第一、二批“优秀拔尖人才”。曾著有《图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等论文分别在省、市级获奖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