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王永庆与台塑王国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去年,台塑集团营业额为1,200亿,高踞国内企业集团的榜首。但王永庆不以此为满足,他要和世界级大财团一较高下。 王克敬 任何人只要想到台塑,一定会联想到王永庆。事实上谁也不能否认,台塑集团能长期执国内企业界的牛耳,王永庆个人正确的眼光和独具经营理念居功厥伟。 王永庆以有限的学历,从新店的牧童变成跨国性塑胶大王的故事,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一般认为,他在日据时代经营米店时,即已显示出不凡的经营能力。 经营米店初露头角 那时,他只有16岁。由于电话不普遍,一般民众必须到米店去买米,如果到煮饭时才发觉没米了,全家就得饿肚子派人上街买米,非常不方便。 王永庆灵机一动,想出把货送上门的方法,并取得客户家里用米量的资料,在客户吃完米之前的2、3天,即自动送米到客户家。这种方法颇受大家欢迎。 不久,抗战开始,日本人对粮食实施配给制度后,他的米厂即关门大吉,王永庆又开设砖厂,仍然时运不济。 民国32年,他改行从事木材业,逐渐发迹,到民国40年,他已称得上是“富翁”了。而真正改变王永庆一生的关键,则是他选择了当时政府大力提倡的塑胶工业。 40年代的台湾,由于战争的破坏,正是百废待兴,政府经由美国的援助,积极从事各项经济建设。其中塑胶原料全赖进口,政府于是辅导何义、王永庆、赵廷箴等人设立了“福懋塑胶工业”公司,以何义家族的股权最大约占了80%。 可是不久之后,何义对经营塑胶工业的兴趣大减,虽然有许多人主张公营,但在尹仲容力排众议的坚持下,王永庆顺利接手。民国46年,王永庆将公司更名为“台湾塑胶工业公司”,他自任董事长,赵廷箴担任总经理,正式生产PVC粉。 设立南亚吸收原料 然而摆在眼前的,并非一片美景。大量生产的PVC粉由于国内使用量有限,产生滞销。王永庆乃大胆做了另一项决定,设立加工厂,以吸收台塑所生产的PVC粉。 第二年“南亚塑胶加工厂”正式运作,利用PVC制造各种成品,王永庆又积极利用各种管道打开外销通路。在良好的经济环境配合下,他的塑胶王国逐渐奠基。 塑胶工业投资成功,并没有使他满足,早期经营过的木材业一直使他念念不忘。 王永庆发现,台湾林班内砍伐的木材,干材虽然都运下山销售,但大量枝桠留在山上弃而不用,另方面每年又花费大量进口纸浆,既浪费又矛盾。台湾天然棉不足,如果用废弃的木材制造纸浆,再用纸浆制造嫘萦棉,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 民国53年,“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开始在彰化建厂,经过二年多的筹划,八卦山上的农田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木浆——嫘萦——纺织加工一贯作业的纤维厂。 台化设立之后,纸浆不需要进口,木材变为嫘萦,不仅大量节省外汇,并且降低国内纺织业者的成本,对国内纺织界影响相当大。 台化的成功,巩固了王永庆的台塑王国,使他有足够的实力向其它行业发展,并审视国外的投资环境。 三大企业鼎足而立 南亚、台盘、台化三大厂多年来一直是台湾集团鼎足而立的三大企业,也常是国内500大厂商排名的前三名。 到72年底,台塑PVC粉的产能高达每月45,000吨,为初创时期的370余倍。 台塑除了生产塑胶粉外,也采多角化经营,62年筹建仁武台丽朗厂,生产“台丽朗”(亚克力纤维)。56年又在关渡设立纤维加工厂,以台丽朗为原料,加工制成蓬松纱、混纺纱、针织布和地毯。 台塑并于58年设立机械厂,专门承制台塑及其它公司的建厂工程。 迄至目前为止,它在国内拥有六个事业部,七大厂区,73年度营业额高达237亿余元。 南亚于建厂后即不断增置厂房及设备,69年合并台化染整后,完成纤维与染整的一贯作业。 南亚的加工品有一千多种,是全世界最大的加工厂。年去营业额360余亿元,高居国内500大企业榜首。 台化纤维现在拥有三个事业部,四大厂区,是国内唯一以原木制成木浆再经加工生产嫘萦棉的一贯作业工厂。 它去年的营业额超过190亿元,也为台塑集团赚了不少钱。 除了上述三大企业外,王永庆也积极投资其它企业,并进行转投资。 民国51年“新茂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起初只有合板工场、制材工场及木制品三条生产线,经过20余年的成长,又增设了窗帘工场、涂装工场、平切工场、扇业及美新板工、场等,月产能250万BMF。 多角投资各项事业 民国55年“朝阳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自国外进口原木,加工制成夹板及其他各种木材制品,目前月产能约300万BMF。 台塑的其它生产事业还有“台旭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明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丽成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转投资的事业有“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联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达兴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王永庆在发展各项生产事业之余,也不忘提高台塑集团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将企业与教育及社会福利相结合。 民国53年他创办“明志工业专科学校”,做为培育工业技术人才的场所。不少明志工专的毕业生,现在是台塑集团的得力干部。 民国65年,他把经营触角伸向医学界,以他的父亲为名讳,设立“长庚医院”,67年增设林口医疗中心,今年年初基隆分院成立,高雄分院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 最有意义的是,长庚医学院可望于今年7月招生,以王永庆贯有经营企业的手法来办医学院,它的成功将可预期,届时病人有福了,而国内的其它医学院难免备受威协。 王永庆也以财团法人的方式成立“明德基金会”,延揽名经济学者高希均主持,其目的在提升国人的生活素质,以期达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企业经营崇高目标。 进军美国设立据点 整体说来,台塑集团三大企业设立之后,为王永庆的“塑胶王国”打下基础,民国67年,台塑集团的营业额第一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使得台塑得以和世界性大企业一较高下。而台塑进军美国设厂,则是王永庆真正成为跨国性塑胶大王之始。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暴露出国内石化原料不足的隐忧,台塑即著手研究登陆新大陆的可能性。几年后,王永庆趁着美国工业萧条,开始在美国展开一连串建厂和收购计划。 他的第一步据点是在德州设立一个年产PVC24万公吨的工厂,这座工厂是台塑自国内整厂输出,从策划、设计到试车、开车等流程,都不假外人之力。这家工厂于72年正式生产PVC树脂和VCM,产量足够供应王永庆其它工厂所需的树脂和VCM,解决了数年来原料不足的隐忧。 民国70年,王永庆在路易斯安纳州和达拉瓦州分别买下二家石化工厂,76年,又一口气买下亏损累累“J&M”水管制造公司的八家工厂,并迅速的转亏为盈。 这些投资行动不仅使他的塑胶PVC高达世界第一位,也使美国石化界对中国人的经营能力刮目相看。 为了配合时代进步,台塑也开始插足高科技。东南亚第一座印刷电路板全自动工厂已于今年年初试车,下半年即可投入生产行列。令人瞩目的是,还有多项投资计划尚在酝酿中,这支财力雄厚的奇兵投入生产后,将使台湾的资讯业呈现出另一番局面。 台塑插足资讯工业 综观台塑30余年来的各项投资,似乎是无往不利。事实上,由于它的资本过于雄厚,许多行业难容它插足。 较早台塑一度想置身传播界而未成功。大家记忆犹新的则是投资崇德工业区所引起的“保护自然景观”之争。 前年,王永庆宣布要在花莲兴建崇德工业区。内有年产600万吨的水泥厂、水泥袋制造厂、水泥加工厂、发电厂、废水处理厂、人造石墨电极厂、矿业机械制造厂及机械制造厂等。 此后连续数月,各界对资源开发与保育孰重展开了一场相当热闹的争辩。直到去年7月“行政院长”俞国华指示自然景观是国家宝贵资源,不宜破坏之后,为时一年的论战才算定案。表面上看起来,是国内维护自然景观的声势抬头,事实上是联合垄断台湾水泥业界三十余年的水泥业者得到最后胜利。 其它类似事件还有计划在嘉义设立胶布厂和纸箱厂等。但无论如何都说明了王永庆不论投资什么行业,似乎都会赚钱,才会引起业者恐慌。 事业的成功,更加深了大众对王永庆的好奇,王永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谁都知道他是个孝子,为了思念亡父,他设立“长庚医院”,为了孝顺母亲,他将台塑大楼顶楼辟出一块“良田”供母亲种菜消遣,并让母亲每天能吃到最新鲜又没有农药的蔬菜。 工业巨子孝行感人 这位工业巨子喜欢运动,从民国67年开始即每天风雨无阻的到市立体育场慢跑。 王永庆自奉俭约,过去每次出国都坐经济舱,对于事业中公款的支用,也要求“当省则省”,他在各厂区营业处都设有招待所,以免员工出差费浮滥,员工报销的交际费更是仔细审核,凡超过7,000元以上的,都要当面查询清楚。 在台塑员工的眼中,王永庆是位脑筋清楚、办事有条理,数字观念很强的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不善词。不过在他幕僚人员的细心润饰下,篇篇演讲倒也字字珠玑为王永庆维持了相当良好的形象。 虽然不善言词,王永庆“骂人”却相当出名。 在“资源开发与保育”的攻防战中,内政部自美国请来的景观评估专家因为意见和他不同,即当场被王永庆驳斥一顿。 在午餐汇报中,因报告不佳被老板霹头痛骂的大有人在。不过,据他们表示,王永庆是“爱之深,责之切”,表示对你寄予重望,如果谁犯了错而没有挨骂,多半是走路一途。 虽然每天要日理万机,这位忙碌的董事长却和国内大企业家不同,他公文不过夜,遇事直接交办,没有秘书为他处理事务。老板不用秘书,下面的主管当然也没有秘书。打电话到台塑,各个主管均亲自接听电话,形成台塑集团的一大特色。 目前,王永庆除了清晨的运动和不可避免的应酬之外,全部时间都投注在经营改善自己的庞大企业上。 作风率直不摆派头 平常,他全力监督各个事业单位,星期天必定将时间挪给长庚医院,此外每隔几个月,特别是农历新年国内放假期间,他一定飞往美国巡视台塑美国厂。过份的忙碌,使得他无暇再去关注其它事务。 前年他接受中视记者访问时,曾表示他不认得台北市的街道,不久前他接受张小燕访问,又表示他不认得张小燕,不少观众惊讶的问道,难道他从来不看电视? 据了解,王永庆在三夫人的悉心照顾下,通常晚上9点即就寝,白天又有忙不完的公事,在这种情形下,他绝大部份时间都生活在自己的王国中。 值得一提的是,王永庆的三夫人陈宝珠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每次王永庆出国,她总是尽量随侍在侧,并亲自下厨,慰劳身处异国的员工。 平常她相当注意沟通王永庆和员工间的关系,经常适时点醒大家王永庆的心情、好恶。这位美丽能干的夫人,不但深得王永庆倚重,也博得员工的尊重。 期挤身世界级财团 去年,台塑集团的营业额达1,200亿元,被美国福星杂志列为美国外的世界500大企业。 但王永庆并不以此满足,他曾说过,和韩国的大财团相比,台塑还差的很远,如何挤身世界级的大企业,当是台塑企业今后全力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