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创立于公元1929年,其时我邑同乡旅居于马来半岛者,为数众多,仅就中马一隅,人数已超过数万,因无组织,彼此无从联络,感情疏远,偶有相遇,竟同陌路。为使我邑同乡,有机会联络乡情亲爱,共谋福利,吉隆坡邑贤陈文晟、刘良颜、许志雄、温绍耕、官国淼、胡天来、傅候专、陈朝发、李剑平、许三多、叶玉琳、叶简、许金水、白锡烈、姚捷兴、叶光励、林其慎、苏金揣、扬建寅、李榜、翁瓒卿、温洁矩、陈金水、林向青、张石渠、叶江水、林诸候、江世仑、高铭芳、梁其宇、林薤莱、林金龙、林清荣、林向有、谢文鹄、许玉兰、许波浪、陈仲鱼、黄则守、郑别……等有鉴及此,乃发起组织本会,设筹备处于巴杀口,十家俱乐部,创立规模,僦居馆舍,请准立案,遂告成立,命名为“雪兰莪安溪会馆”,公推傅候专为首届正会长,李榜为副会长,许志雄为正总理,温绍耕为副总理,官国淼为财政,林金龙、白锡烈为司理员,林向青、林诸候为查账员,胡天来为监察员,林向有、许波浪为交际员,翁瓒卿、陈金水为文读员,从兹会务进展,渐有可观,惟馆址转移迁徙,几费周折。
公元1937年间,因会员激增,馆舍不敷应用,欲解决根本大计,惟有自置会所,以垂永久,于是成立发动建馆委员会,(名册经告遗失)进行募捐,幸我邑乡贤,陈祯祥、刘治国、刘廷前等,解囊首倡;官光厚、林文甫、林庆年、颜惠荟、章文双、林嵩年、刘约来、陈升祺、白藤、陈玉练、刘秋南、林秉增、郑书道、江世仑、苏完良、林朝茂、林金星、温水源、林向都、张朝源、刘良、陈基达、王水龙、廖可绢、陈诗褒、刘发河、傅养仁、陈邦水、刘古贤、温福山、林国岸、林正、林地服、林模瑾、林金杭、林国锦、傅乌兴、叶燕盒、林三妹、林淑各、林来胜、白文荐、陈安凤……等鼎力支持捐助,同时分向本外埠劝募,深得我邑乡人贤达热烈支持,集腋已成,遂购置吉隆坡吉灵街五十八号全座楼屋,为本会馆会所。策划改造,未几完成,于公元1939年3月19日举行会馆落成开幕典礼,是日群贤毕至,盛况空前,此乃陈祯祥、刘治国、刘廷前及诸董事通力合作,领导有方。使我邑同乡旅居马来亚,从此团结一致,得附诸社团之后,厥功其伟。
公元1942年,日寇南侵,本坡沦陷敌手,会务遂告停顿。当时敌威刁炽,凶残屠杀,为谋我邑诸同乡之安全计,乃将一切档案,付之一炬。1945年8月,日寇投降,马来亚光复,各社团先后复兴,我邑同乡贤达,本爱护本会馆之热诚,遂召开会员大会,议决恢复进行会务之活动。
本会馆虽于1939年自置馆舍,但历经40余年来,会员再度激增,原有馆舍已不敷应用。遂于公元1963年4月7日召开会员大会通过成立扩建会所委员会,柯火炼任主席,陈国梁任秘书,苏来顺、蔡士志、刘棉瓞及刘永建四位任副秘书,所有当时之理事及外埠协理均为委员,经过多方面进行工作,渐有头绪,1965年4月4日,扩建会所委员会改选丹斯里陈升祺任主席,柯建成任总务,丹斯里林梧桐任财政,柯火炼任募捐主任,委员会到处觅地建馆,惟皆不理想,导致工作拖延。1976年5月9日,建委会主席丹斯里陈升祺等辞职,遂由会员特别大会暨建委会改选主席丹斯里林梧桐,副主席拿督温成利、林楼、陈献琶,总务林笑,副总务唐振德、陈福达,财政林生枝,副财政廖德水,募捐主任柯来发,副募捐主任叶国灿、陈进丁,文书陈国梁,查账叶山河及叶国权。
公元1979年,由丹斯里林梧桐及拿督温成利等出面向马华公会接洽,耗资320万元,购置于吉隆坡安邦路门牌67号,其面积有四间店铺及六层高之马华旧大厦,遂于1980年迁入大厦办公。至于原有在吉隆坡吉灵街之安溪旧大厦,定价36万元售出,所得之款项充当购新大厦之用途。巍峨堂皇之安溪大厦于公元1989-11-26日由主席丹斯里林梧桐主持开幕礼,丹斯里林梧桐礼堂,则恭请地方及房屋政府部长拿督李金狮主持揭幕礼,并于是日庆祝本会馆成立60周年纪念,出版特刊,借留鸿爪。
本会馆筹备设立雪隆安溪基金会于1978年9月28日获得注册官批准,即正式成立基金会,展开活动,会务蒸蒸日上,诚可告慰我邑同乡也。
1981年7月15日发动各州安溪会馆,筹组马来西亚安溪总会,结果于1986年6月间,获得社团注册官批准,刻在活动中。
1984年8月10日筹组安青团,委任李锦榜、拿督刘钦团及柯锡源,三位负责推动工作,1986年4月6日增加委任李添火及陈德昌协助。1986年5月20日安青团正式成立,并公选苏继业为首届团长,从此安青团即积极展开活动。
此外,也修改章程,于1983年6月26日获得社团注册官批准,修改内容,招收会员包括雪兰莪及联邦直辖区,董事增加至45名,其中票选39名,委任6名,每任为期3年,每年退任15名,即三分之一退任。
溯自创会迄今,转瞬已逾60载矣,得历届董事通力合作,积极推动会务之进展,并获得全体会员,团结一致,毅力支持,始有今日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