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几位台湾“茶痴”朋友之邀,8月17日我们一起到了台北市的南面的木栅观光茶园采访。
溯源武夷、安溪
台湾的名茶,过去听说较多的有“色种”、“乌龙”,却没想到,木栅茶园一统是“铁观音”的天下。这里有茶农70余户,茶山约8800坪,一式种植“铁观音”。茶农们无不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的茶树种是祖上从“铁观音”故乡福建安溪带来,这里的茶农几乎都是安溪大坪乡的张姓传人。
有“嫡传茶师”之称的张乃妙的孙儿张新兴介绍说,约在120多年前,张氏祖先风闻台湾茶园多,但制茶技艺不高,于是带着铁观音茶种,只身来到台湾,选定了与武夷山和安溪地形、温度、雾气相似的台北鸡心尖山一带种植,经过十多年垦拓终于产出好茶,张家先人也被当地誉为“唐山茶师”。后来老人返回安溪安度晚年,家业由继子张乃妙承继下来。他说,如今,木栅的张姓传人制茶已是第八代了。在两岸往来日增的今天,几乎每户都有人去过安溪祖家,切磋技艺,寻找投资合作机会。
休闲到茶园
一到茶园才发现,台湾上茶园品茗已成为民众喜爱的消闲方式之一。放眼木栅茶园,处处茶亭点缀于青山绿垅之间。茶亭里高朋满座,举一杯香茗,当可使常年置身嘈杂闹市的人们,求得片刻自逸之乐。
观光茶园是台湾推广观光农业的一部分,以供台北市民休闲游览的一个场所。观光茶园由市农会管辖,每户茶农都统一编号,建立茶展示中心,组织对每户所产茶进行分级评定,举办茶赛等。各户大多有茶叶加工场、茶亭、茶叶库、品茶室,有的还有茶文化雅室。
观光茶园属于小农经济,茶农在此地自产自销,并不进入茶商的经销渠道,价格虽低,却因免税而得到收入保障,茶农们的生活也从八十年代开始慢慢富足起来。但进入九十年代后发展不快,原因是“人工成本太高”。
海峡游子情
在张美加先生的茶艺文化雅室,一幅诗书吸引了记者的眼光,那是一首写于1988年春两岸尚未往来时的七绝。诗的序言说,7名将军与7名博士教授聚于此,遥望海峡乡关何处,感而吟。诗文为:“茶园青青草色新,半山日出半山阴,千古勋业付一笑,乡关万里游子情。”
(范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