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郁泉茶业有限公司发展史略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郁泉茶业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安溪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较早又较成功的台商独资实业公司之一。 1987年,公司董事长黄文聪先生回祖国大陆考察。1990年,郁泉(台湾)茶业有限公司在安溪成立郁泉茶业有限公司。1992年,成立厦门勇泉茶业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厦门金壶春茶业有限公司。 公司创建以来,“金壶春”秉持追求“卓越管理、创造完美品质、奉献至诚服务”的信念。在安溪县芦田镇(原国营芦田茶场福潭管区)建立无公害绿色茶园基地1057亩。应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引种优良茶树品种,引进先进的制茶机械设备,吸收优秀人才,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出高品质的茶叶产品。采用无尘、真空包装,使产品更为精良,质量更有保证,精诚为社会服务。经多年的努力发展,初步实现“茶业四化”,即茶树良种化,采制机械化,产品优质化,服务社会化。从建园、种植、施肥、植保、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实行无公害化管理。取得理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主要产品有仙品茶王系列、贡品茶王系列、冻顶乌龙茶、阿里山名茶、金萱、翠玉、青心软枝乌龙、台茶五号、四季春等各种台湾名茶,以及铁观音、闽北水仙、绿茶、花茶、洋参茶等系列产品。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的各种产品都接受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的实验检测合格后才出厂,公司1998年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以及国内各省市,目前国内有连锁店60多间。 公司有茶园、茶厂、茶店,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有此绝对优势和高品质的产品作后盾,承之以领导者的理智与全体员工的同心同德、创新拼搏精神。公司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立志从事茶业 亲赴大陆考察 郁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聪先生,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1974年毕业于台湾沙鹿高级职业学校化工系。从事房屋室内装修工作。1978年间,黄先生到山区为茶农做室内装修,他亲眼看到茶农种茶、制茶,觉得这是美化环境和创造艺术的特殊劳动,喝茶、品茶不仅是物质的享受,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由此使他对茶产生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茶业。当年立即报名参加台湾茶叶改良场专业培训班,全身心投入研修茶叶产制销的系统理论。黄先生才智过人,经六个月的潜心研修,基本掌握从茶园管理到茶叶初制、精制、销售以及茶文化等一整套的现代技术理论。为黄先生日后从事茶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先生对台湾茶叶发展史十分清楚,台湾早期产制茶的品种与技术均源自福建。清嘉庆年间(1796-1820),柯朝氏自福建武夷山引入茶种,种于鱼坑(今台北县瑞芳地区),相传为北部植茶之始。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林凤池氏自福建引入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相传为冻顶乌龙茶之起源。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张氏兄弟由安溪引入纯种铁观音茶苗,在木栅樟湖山种植成功,相传为木栅铁观音之起源。1881年,福建同安吴福老者,在台北开设“源隆号”茶厂,为台湾开精制包种茶之先河。福建安溪茶商王安定与张占魁合办“建成号”茶厂,经营乌龙茶,在台湾盛极一时。尽管台湾种茶历史悠久,但毕竟受地域之局限,据1994年台湾省农林厅调查报告:台湾省共种茶约7800公顷。目前台湾进入工业社会,地皮十分昂贵,要在台湾再开拓茶园非常艰难。 黄先生祖籍在福建平和,根在大陆,他对大陆有特殊的感情。当他立志发展茶业时,脑海里萌生的第一个发展目标就是祖国大陆。大陆地域辽阔,人杰地灵,大有用武之地。1987年他亲赴大陆考察,先后到过广东、福建、江西、云南、贵州、浙江等产茶省份。他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不辞劳苦,深入到山区、茶场、茶厂、农家,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对各地的土壤、气候以及茶叶的生产、采制、销售等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摸底,研究探索。黄先生认为,福建省出产的乌龙茶,较受海内外多数饮茶者喜爱,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他坚定了在大陆投资创业的理念与信心,并决定在福建寻找基地发展茶业。 羡慕名茶之乡 立足安溪大坪 黄先生介绍说,在台湾不管谁喝到一杯好茶,都会伸出拇指赞道:“这是正安溪师做的好茶。”“正安溪师”这一尊称,是台湾茶农至高无上的殊荣!由此,在黄先生心里产生对名茶之乡——安溪莫大的崇尚理念和敬意。正当他在寻找投资发展茶业的立足点时,有幸结识了一位祖籍在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的张仁道先生。张先生出生在大陆,16岁赴台湾,从事农产品及中药材贸易。黄先生把张先生视为天赐的执友,当作他到安溪发展茶业的引路人。 1988年,在张先生的带领下,黄先生满怀成功的希望来到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当地政府及民众听说从台湾来的黄先生有意在这里投资发展茶业,无不举手欢迎,并尽量提供优惠与方便。萍州村立即将原设在离村4公里的800平方米的杜村耕山队队址,承包给黄先生做茶叶初制厂。黄先生花20万元对耕山队址进行全面装修,并从台湾引进180万元的先进制茶机械设备。 1990年,经福建省外经贸委批准正式成立安溪县郁泉茶业有限公司。公司从台湾高薪聘请制茶名师,指导培训从萍州村当地聘请的工人,向当地茶农采购茶青,加工成外形紧结如珠,色、香、味俱佳的台式乌龙珠茶,远销台湾、日本,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这是黄先生来大陆投资发展茶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在安溪期间,黄先生亲眼看到:安溪的土壤、气候等各种自然条件确实非常适应茶树的生长,是培育、制造高品质茶叶的天然理想之地,安溪不愧为名符其实的名茶之乡。改良茶树品种,改进制茶机械设备、提高茶叶采制技术,提高安溪茶叶的品位与档次,是提高营茶效益的关键,他愿为此尽绵薄之力!黄先生举办培训班,将台湾引进的先进制茶机械设备,制茶技术,以及茶园的施肥、防治病虫、采收等一整套管理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当地茶农。大坪乡的茶农争相到公司举办的培训班接受茶叶采制技术培训,相继仿效制作台湾式乌龙珠茶。 为了更好地推广制茶技术,公司注重培养示范户。1991年,公司无偿地将一整套台式制茶机械设备借给萍州村茶农张照源使用,并派技术员上门传授制作技术,黄先生还亲临茶农家中现场指导。当年张照源家产茶30担,产值是往年的三倍。一雷天下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坪乡各村的茶农闻讯争相参观、学习、仿效。新兴的仿台湾式制茶机械厂如雨后春笋,遍布林立。如高泉报、张贤民、高文汀等办的仿台式茶叶机械厂,年利均在10万元以上。 黄先生急公好义,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发现公路蹋方,交通受阻,他立即出资请人清理;1996年听说萍州附中的学生因逃避地震而受伤住院,他马上捐款资助;还捐资给萍州附小增添教学设备;大坪建水泥路时,他慷慨解囊,捐资10万元等等。 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于1994年投资500万元,在杜村新建一幢三层的茶叶精制厂与办公综合楼,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并在厂房四周种树、种草,绿化、美化环境。一座花园式厂房傲立在万顷茶园环抱的杜村山丘上,恰似一颗白碧无瑕的玉珠镶嵌在碧绿的翡翠盘上,晶莹剔透,特别耀眼。坐在办公大楼上,捧着一杯热情的茶艺小姐献上的热气腾腾的香茶,慢慢品尝,望着窗外四周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微风吹来,阵阵茶树清香与室内的茶香混为一体,幽香满楼,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真是“茶亦醉人何须酒”,使人“错认他乡为故乡”。 建立生产基地 确保优质原料 黄先生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乌龙茶的品种、种植、管理、采制、销售更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深知要发展茶业,并在当今世界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永立不败之地。首先要拥有自己的茶园基地,这是企业的根基。黄先生踏遍安溪各地,觉得芦田镇的各种自然条件较符合要求,适宜培植高品质茶叶,因而决定在芦田镇建立茶园基地。 1991年,黄先生向原国营芦田茶场福潭管区承包424亩茶园,租赁期8年,共上交税利60万元。 1998年,公司又向国营芦田茶场福潭管区承包1057亩茶园,租赁49年。一次性付给茶场租赁费126万元,每年上交芦田镇地税10万元左右,(注:地税三年一定,随县下达指标而有所浮动)。消化本地固定工人60人,临时季节采茶女工600人左右。在福潭茶园基地投资500万元整修茶叶初制厂厂房3000平方米,以及引进全套台湾式先进的制茶机械设备。在福潭茶园基地生产的毛茶,运到大坪萍州村精制厂加工精制,再把精制产品送到厦门总部拼配、经精密包装成商品,销往海内外各地。 茶园基地建立后,科学的管理是关键。黄先生是公司的创始人,又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的成败兴衰,第一领导者的学识,智慧和经营理念是决定因素。黄先生虽然在台湾茶叶改良场培训、研修,掌握了丰富的茶业专科知识。但到不同地区发展茶业,他深知要进一步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现状,才能面对客观现实,更科学地领导好公司。他千方百计寻找到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教授所著的《福建乌龙茶》与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他见书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精心研读。并收集海内外有关茶业的名著、报刊,倾听各地专家、学者有关发展茶叶的真知灼见。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丰富充实自己的茶业知识。若与黄先生谈论有关茶业的话题,他口若悬河,文如泉涌,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有理有据。令人百听不厌。确有“听君一席语,胜读十年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黄先生不愧是一个茶叶专家,郁泉公司有此专家型的董事长,公司的辉煌腾达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 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天下,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深谙这个哲理。商场如战场,在科学技术正以立体递增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黄先生十分注重公司所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他高薪从台湾聘请茶叶专家为茶园基地的师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从人才交流中心选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到公司接受培训,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才持证上岗。还聘请厦门大学教授协助公司制定科学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员工守则、人事制度、考勤请假制度、工资福利劳保规定、行政管理规章、奖惩制度、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专卖店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等等。使公司员工办事循规蹈矩,有章可循。 黄先生自身的茶业知识造旨极深,对公司员工的培训严谨,指导有方。从老茶园的改造,茶树的栽培及采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病虫害的防治;茶树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制茶的物理学及化学,茶叶的加工、包装、保鲜、贮藏,制茶的机械、机具及能源,茶叶的品质鉴定及检验,茶叶的综合利用,茶艺、茶道及茶文化等诸多与发展茶叶有关的基本常识和知识,都认真研讨,合理利用,注重以科技兴茶。 公司对承包的茶园认真改造成高产茶园,合理修剪整型,施用有机茶叶专用肥,对茶树的病虫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相结合的科学措施,杜绝使用高毒农药,严格控制,确保农残不超标,还有计划地对老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几年来经反复试验,先后引进六种台湾茶业改良场研制的优良新品种,已种植成功,如具有特香味的青心软枝乌龙,具有乳香味的金萱,具有兰花香味的翠玉,以及台茶五号与一年可采九次的四季春等等。不断提高公司的茶叶品种结构,为公司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公司的茶园基地在采收季节,若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无法如期全部采收之过粗茶叶,宁可剪掉,绝不粗采滥制,以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名牌产品,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设厂厦门宝岛 拓展茶叶销路 1992年,黄先生投资成立厦门勇泉茶业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厦门金壶春茶业有限公司。投资购买厦门市体育路三十八号华强企业大楼五层,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作为公司的精制、包装和办公场所。除公司在安溪茶园基地生产的产品外,还向外地及台湾采购上等茶叶原料,进行科学拼配。引进成套先进的加工、包装设备,以无尘、真空对产品进行包装,使产品更加美观大方,确保质量经久不变。公司于1998年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大大增强公司“金壶春”茶业的名优品牌效应。 黄先生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他领导公司员工不断创造新品。公司不仅经营安溪茶园基地自产的轻发酵乌龙珠茶、还经营绿茶、花茶、普洱茶及台湾各种名茶系列等其他品种。又如金壶春洋参乌龙茶系列,以安溪高山优质乌龙茶与美国西洋参为原料,采用现代先进的设备和台湾制茶技术精制而成,既具备乌龙茶的甘醇芳香,又保留美国西洋参的有效成份,是颇具特色的清香型调味茶,经常饮用,确有保健功效。本品获福建省卫生厅颁发的食品新产品批准证书,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的系列产品畅销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地。 公司十分关注中国大陆大市场。1995年,公司在广东揭阳市进贤门开设国内第一家专卖店。紧接着又在广东、江西、云南、贵州、上海、北京等各省市开辟市场,到目前为止,在国内拥有60多家连锁店,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网络,且创下良好的营销业绩。 黄先生雄心勃勃地面向世界跨国经营,派人员至美国拓展业务,并在国外成立分公司,从而逐步形成国际集团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公司每年销售60万公斤茶叶,上交国家税利达100多万元。在为国家争创税利与外汇的同时,公司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现代人饮食讲究营养、官能和机能的三大需求。因此积极推广茶食保健运动,开发茶叶的多元化利用,有其极广阔的前景。 黄先生计划进一步研制开发茶叶饮料,茶叶食品及茶叶药用等新产品。如在保持茶叶风味的前提下使口味多样化或饮用简便化的调味茶,熏香茶及袋泡茶;又如粉茶、茶果冻、茶糖、速溶茶、茶酒、易拉罐装茶饮料、茶枕及茶浴包等等。 郁泉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基地,位于山川秀丽,风光旖旎的著名紫云山麓,公司计划把茶园基地建成观光茶园。现在公司有意识地加强对员工在有关茶艺、茶道与茶文化的培训与研究。不久的将来,郁泉公司的茶园基地将成为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品茶、购物为一体的安溪茶乡龙头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安溪名茶的品位与知名度、拓展安溪名茶销路作出更大贡献! 台安公司机械化采掘场的一角 台安石材加工厂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