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德中学风和日丽、鲜花盛开、树木苍郁的美丽校园里,巍然屹立一座建筑面积达2900平方米,富有现代气息的宏伟壮观的综合教学楼——福景楼。目睹这座外形美观大方、色彩素雅协调、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人还误以为是哪位热心公益事业的华侨捐建的。其实不然。捐建这座大楼的主人,是一位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春风、在感德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杨景队。人们在赞美这座大楼的宏伟美观和现代化气息的同时,更赞美和敬佩杨景队的奋斗历程和回报社会、奉献教育的崇高精神。
艰难困苦 玉汝而成
甲辰年三月二十九,也就是公元1964年5月10日,天空晴朗,万物茂盛,到处充满勃勃生机,此时,在地处闽南金三角的安溪县东北部、距县城70公里的盛产矿石和铁观音名茶、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秀丽山村——感德镇洪佑村的一户贫困的普通农户内,诞生了一个浓眉大眼、啼声洪亮的男婴——杨景队。其祖父叫王听,是月星村人,入赘杨家。其父杨千秋,是位老实巴交、十分厚道的普通农民,其母汪随,是位勤劳贤淑俭朴的贤妻良母型的农村妇女,生育四男二女。杨景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他出生时,虽然我国已经度过三年困难时期,但困难的阴影还时时笼罩着人们。那时,一个整劳力,辛辛苦苦干1年,只能挣四千多工分,每个工分才3分钱,全年收入无非百多元,而且还领不到现金。所以杨景队从小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十分懂事,从78岁开始,就主动帮父母干些家务和做一些诸如摘菜叶、放牛羊等力所能及的农活。1975年杨景队小学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上学,就回家帮父母种田。俗话说,穷人孩子早当家。杨景队在贫困的家庭中成长,从小就养成勤劳朴素的品格。他为人忠厚老实,干农活舍得花力气、下功夫,做事也胆大心细,善动脑筋。那几年他生活得相当艰难,也生活得相当坚强。通过几年艰难困苦的磨炼,杨景队不仅样样农活都能干,而且在劳动中增长了智慧和才干,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这为他日后外出闯世界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基础。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杨景队在农业劳动中炼出了初丰的翅膀,就跃跃欲试,下决心冲出洪佑、闯出安溪,到广阔的天空里去展翅翱翔。1981年春,杨景队跟随表哥汪全读到铁路沿线打工,闯世界,见世面。几年铁路打工生活,使他炼就了敢为人先的胆略、一往无前的性格、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充满激情的气质。他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什么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搏击风浪,去迎接新生活呢?
勤奋起家 创办企业
八十年代的祖国大地,改革大潮汹涌澎湃。一大批有识之士,顺应历史潮流,扬帆起航,勇立潮头。杨景队就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弄潮儿。他中等个头,身体硬朗结实,浑身充满着力量;国字型的脸上透着刚毅坚强,两眼炯炯有神,透露出精明干练;然而当他脸露微笑时,那两眼里分明流露着温和与慈祥、活力与聪敏、坦诚与豪放,让人觉察出光明与希望。
1986年,杨景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超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当机立断,利用感德镇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及自己几年闯世界积累的经验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敢为天下先,创办了感德镇首家经营矿石的企业——感德镇荣德矿产公司,拓宽了感德镇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搞了几年的商品生产,杨景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他原来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使他提高了驾驭商品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在事业初成时他并不满足现状、停止不前。他十分清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任何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都应该彻底抛弃。因此他避免了少数企业家“小富即安”、“小康即满”、“追求享乐”的通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积累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凭着敢于改革、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凭着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激情,他独具慧眼,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创办新企业,先后创办了装机1200千瓦的水电站一座、采矿厂四家、选矿厂四家、冶炼厂一家。总投资3000万元,年解决就业人员1000多人。1998年产品销售额2433万元,1999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年创产值3000万元,上交税收250万元,1994年至今累计纳税1200万元。杨景队以他的魄力和能力、机智和执着,在感德这片热土上默默地耕耘,播种着改革开放的生机,播种着人民的希望。
纳税大户 贡献突出
杨景队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否则,白来人间。他常说,没有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杨景队的今天。因此,企业发展了,钱赚多了、富了他没有忘记依法纳税。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多年来,杨景队一直自觉纳税,每年都纳税200万元以上。1996年被福建省乡镇企业局、财政厅、地税局授予“纳税大户”光荣称号;1997年至今,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纳税大户”;1994年至199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感德镇企业先进生产者,1998年被感德镇党委、政府评为“纳税超200万元大户”,1999年又被授予“纳税超300万元大户”荣誉称号。鉴于他的突出贡献,县委、县政府授予他安溪劳动模范和优秀企业家的光荣称号。对此,他是当之无愧的。
回报社会 慷慨捐资
“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是杨景队的人生信条和座右铭。他富了不忘国家,不忘社会,不忘群众。
为了安溪县经济的腾飞,他为安溪南大门——龙门隧道的开通,捐资8.8万元;为感德镇乡镇公路和移动电话的基站建设捐资15万元;为了穷乡亲早日致富,他主动承担洪佑村五户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工作,花了近6万元,使脱贫项目全部到位,使这五户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他深感教育的重要,因此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更是倾注心血,慷慨解囊。感德中心小学缺少资金建设校舍,他一下子拿出15万元;由于感德中学校舍紧张,好多学生只好步行几十公里,到外安溪读高中,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下决心拿出150万元,建设感德中学综合教学楼,以解决当地学生上高中难的问题,他说:能方便孩子就学,促使他们早日成才,这是我的心愿;我的钱来自社会,应该回报社会。的确发自肺腑,字字铿锵!
杨景队回报社会,慷慨捐资的举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他的事迹在群众中广为传颂。近年来,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教兴县先进工作者和教育“两基”工作先进个人,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
杨景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感德中学领导和师生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征途上奋勇向前。该校1999年圆满完成高中招生计划,当年秋在全市统一试卷的期末考试中,取得可喜的成绩:高一年物理科考试优秀率、及格率居全县第三,数学优秀率居全县第四,语文居第五。当年在安溪县第26届中学生运动会上,该校取得初中团体总分第六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创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
杨景队的奉献精神在感德中学发扬光大,全体党员自发组织“一帮一”结对子、帮扶特困生的活动,两年来帮扶特困生45人次,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该校党支部决心把这一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杨景队凭着出色企业家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默默耕耘在家乡的这片热土上。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感德镇两个文明建设之花,树立了优秀企业家和劳动模范的光辉形象。
“勤奋谱写华章,奉献浇铸高尚”,这就是杨景队20多年来奋斗史和贡献史的生动写照。
追求是无止境的,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只有脚踏实地、胸怀朝阳、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会胜利到达光辉的顶点。
杨景队这位在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永不满足、不知疲倦的农民企业家,在波涛汹涌的经济大潮中,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愿其谱写的创业之歌、奉献之歌更加嘹亮!高亢!
林永生 男 1944年2月生,福建安溪人,大学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福建安溪培文师范党总支书记兼校长,高级讲师。泉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安溪县政协第八届常委。196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曾任中共安溪县委党校副校长、安溪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勤于笔耕,多篇论文分别入选《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典》、《中国现代化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文库》、《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等书。多次被评为县、市、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被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授予第四届全国无吸烟学校优秀校长称号,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8年中等师范学校及教师进修学校优秀教师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