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在云南,在安溪,黄建章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他身上,拥有许多耀人的头衔和荣誉:云南省厦华机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昆明安溪经济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安溪县政协常委……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他走过的是一条充满挑战、鲜为人知的奋斗之路。 初次见面,颇感惊讶。没想到声名在外的黄建章,竟是一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年轻人,给人一种儒商的印象。一听说采访本意,他连说不妥,很谦虚地推让。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不值提“宣扬”。因为这与他的本性不符。 上篇:少年壮志 商海弄潮 1968年12月,黄建章出生于罗内村荔园的一个农家小院。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共生育有子女七人,黄建章排行最小。 当时的罗内村,尚属城厢公社管辖。这里山青水秀,地灵人杰。一条碧绿的蓝溪水潺潺地从村畔流过,溪的两岸绿草如茵,浓荫如盖。 然而,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个生养了黄建章的美丽村庄却十分贫困。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可到头来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 直到七十年代后期,罗内村受毗邻的南安县影响,开始出现生产、经营水暖器材的家庭式手工业作坊。黄建章的父亲率先成为村里的一个小业主。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少年的黄建章对那些五花八门的水暖器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八十年代初,罗内人从事水暖业的熟练程度提高许多,也增加了收入,日子开始过得红火。许多人开始不满足小打小闹,而是走出家门,到外地开拓市场,推销产品。此后,逐步形成水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 此时,黄建章还是一名中学生。从小就倍受着父母和众兄姐疼爱的他,成长的历程比一般的同龄人幸运,并没有吃过多少苦头。但是他继承了罗内人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并不满足于过平淡的生活。在他的骨子里,始终涌动着一股激越的势血。少年的黄建章立志要干下一番大事业。 终于在1984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黄建章离开了飘着书香的校园,弃学从商。他犹如一只雄心勃勃的雏鹰,展翅飞向那广阔无垠的蓝天。 我们不能否认,当初黄建章的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这富有挑战性的举动,无疑为他今后的人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往商海一跳,黄建章饱尝了其中的千难万苦。几经飘泊,黄建章最后选择在昆明“安营扎寨”。在这离家千里的异乡,他面临着重重困难: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生活不惯……当许许多多同龄人尚在父母的羽翼下享受温情时,18岁的黄建章却过早地承受了创业的艰辛。 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法则从来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以黄建章当时的社会阅历和业务能力,只能算是初出道的新手。要想在众多熟练老成、资本雄厚的水暖业同行中立足并求得发展,实在是举步艰难,谈何容易。 但黄建章毕竟是黄建章,他不愧有着超人的胆识和独到的构想。 在调查观察了昆明的水暖市场后,黄建章发现,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致使购买者很不放心。并且,众多经营者各自为政,互不往来,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这一发现,无疑使黄建章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 黄建章意识到,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质量、品种和效益的统一。没有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不行,没有良好的产品质量更不行。质量是商业竞争最有力的武器。基于对市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判断,黄建章决定打好质量战,并以此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质量是信誉的保证。在经营过程中,黄建章总是严把质量关。他抱定一个观念:宁可少挣钱,也不让一个质量差或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就这样,凭良好的商业信誉,黄建章逐渐站稳了脚跟,并很快在众多同行业推销商中脱颖而出。 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以后,黄建章信心倍增。1988年,他开始着手经营成套水暖设备。内行人都明白,这将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但黄建章并不怯步。 经过多年的市场经营,黄建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胸怀大志的他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要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起点,办更大的事业,创更大的业绩。 1990年,他创立“云南省厦华机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不久,他又创立“云南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环保系列产品设备。 生活总是特别青睐于有志者。黄建章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利润年年攀升。除了本身业务以外,黄建章还代理国内外多种名优产品的销售工作,并取得上海阀门厂大部分产品的代理资格。业务的扩大,使黄建章事业的发展如虎添翼。当时,云南省许多大中型企业,在技改、扩建项目中,很多采用的是黄建章的公司所提供的定型设备和非标设备。 在公司运行过程中,黄建章采用灵活的经营方式。比如对资金周转有困难的厂家客户,公司采取“垫资”的形式,即客户不用预付款项就可取得产品设备的使用权。若没有雄厚的资金和过硬的质量做保证,一般人是不敢轻易这样做的。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黄建章知道,人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恒久优势。他不仅自己十分注重学习,还敝开大门,广纳贤才。他的公司聚集了各类工程师、设计人员、安装人员及其他业务人员,人才济济,生机勃勃。 “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始终是黄建章公司的服务宗旨。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与好评,订单纷至沓来,门庭若市。公司以昆明为中心点,业务辐射到省内外多数的地区,逐步形成跨地区、跨部门的多层次具备综合功能的经济实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建章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 从一个乳臭未干的推销员,发展到资本雄厚的公司总经理,黄建章走过的是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历程。他充分发扬了安溪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终于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成果,成为西南地区水暖市场的一朵奇葩。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踌躇满志的黄建章,又把眼光投向前方,投向未来。 下篇:寸草之心 可报春晖 当初之所以选择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发展,来源于黄建章的远见卓识。 并不仅仅因为昆明历来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心,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沿边对外开放城市,也因为昆明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这里的人大多憨厚、纯朴、直率,好相处,不排外。况且,到昆明做生意的安溪同乡很多,凡事也可以互相关照。 经历多年的奋发图强,艰苦创业,驻昆明的安溪乡亲汇聚了一大批在工商业颇有影响和建树的精英人物。黄建章就是其中的一位。 “亲不亲,故乡人”。这些富了的乡贤,念念不忘的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经常互通乡音,密切乡谊,聚在一起时,讨论话题最多的仍是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他们把对故土的一片深情化作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联系面广、信息灵、眼界阔等优势,积极为家乡提供经济信息,拓展产品市场,大力引进外资,有力地推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为进一步沟通乡情,加强安溪与昆明乃至云南省的经济合作和商贸往来,大力开拓西南市场,促进安溪经济发展,1999-10-23日,安溪县五套班子主要领导抵达昆明,与各位驻昆乡亲欢聚一堂,隆重成立了“昆明安溪经济发展促进会”,借此为契机,为安溪的新一轮创业献策出力。 在促进会的发动、组织直到成立的过程中,作为昆明知名人士、安溪县政协委员的黄建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力,积极出谋献策,联络联谊,四处奔走,身体力行,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由此,他被推选为本届促进大会的名誉会长。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黄建章在外面有着良好的事业基础和生活环境。但他虽身在异地,却心系故土,在事业发达之后更是念念不忘支持、帮助安溪家乡的经济建设。 从小在贫困中长大的黄建章,对故乡山区的闭塞与落后感同身受。他深深知道,优化投资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要“引凤”必须先“筑巢”,这就要求先抓好制约经济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此,1998年10月,黄建章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独资创办安溪县兴华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虎邱镇百丈水电站。该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2500KW,年发电量2250万KW.H。概算总投资2500万元,计划施工期1年6个月。 百丈水电站装备了泉州市第一台双喷嘴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微机调速器和微机励磁装置,电站运行监视采用了从加拿大引进的微机监控系统,投产后将成为采用微机监控系统、自动化水平最高的水电站。 紧接着,1999年8月,与百丈水电站规模相当的祥华溪一级电站破土动工。至此,沉睡了几千年的水力资源终于得到了利用,为安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除了积极投身家乡经济建设,胸襟宽广的黄建章,还十分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只要做得到,他总是慷慨解囊,不遗余力。 1988年,黄建章的事业刚刚起步,资金也不是很宽裕,但他听说故乡要创建罗内附属中学,捐资1000元。此后十年间,他又先后为罗内村基建、改造中、小学校舍、设备,建造罗内大桥,浇灌罗内村水泥路等捐资共计24.95万元。此外,他还每年资助最少5名特困学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完成学业。 黄建章的捐资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县。1998年他为县教育基金会捐资10万元,1999年为昆明安溪经济促进会捐资8万元,为祥华村水泥路捐资4万元,为虎邱镇水泥路捐资4万元,此外,龙门隧道、凤城中学、县政协“委员之家”……每一次捐资都镌刻下他朴实的名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建章的行动充分体现了自己对故土家园的一片挚爱真情。他的爱心如春风细雨,滋润了茶乡的沃土。 俗话说:“三十而立”,可刚过而立之年的黄建章,事业的发展已是如日中天,百尺竿头求更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永不满足的黄建章,又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击。 青春,在奉献中增值。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周锦良 男 1939年10月生,福建惠安人,大学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工程师。是第三至八届安溪县政协委员。196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曾任福建省轻工业厅设计院技术员、安溪县剑斗电厂技术员、安溪县水电局副股长、副局长、主任科员。承担安溪县10多座35KV变电站的设计,并指导安装投建,参与安溪县3座110KV变电站建设,主管技术工作。1996年被国家计委、水利部、全国水电工会授予“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