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雷琼惠政千秋颂 《口技》名篇百代扬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于安溪县官桥赤岭(今驷岭村后畲)。父之粟,字孟时。祖辈务农,家境清贫。嗣环,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历任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今隶属广东省雷州市与海南省)兼理学政。他为官正直,风威严峻,任多惠政,如禁锢婢,禁投充,禁株连,禁民借营债等。他德风政誉,人品高尚,除暴安良,官宦生涯,耿廉济世,两袖清风,震动南疆,赢得民众赞颂。他博学工文,落职后寓居西湖,行歌纵酒于湖光水色间,一时海内名流争相推重。 林嗣环为文光怪百出,著作颇丰,其代表作《口技》一文曾入选中学教科书。最为突出的犹如《<秋声诗>自序》的《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唔,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夫起溺,妇也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女子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是一种用口摹仿各种声音的民间技艺,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此文描述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表演者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简单道具,却能表现出各种声音的远近、大小,环境的静寂、喧闹等等,反映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与艺术才能。文章描写细致生动、逼真感人。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记叙文,也是我国艺术史上一篇重要资料。 脍炙人口的《口技》,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地摹写口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逼真生动摹拟出深夜中一户4口梦中呓语、醒后复寐、火警忽发、呼叫救火的情景,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口技》能历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当作场景描写的范例,足以明证林嗣环文学功力的炉火纯青,艺术造诣的登峰造极。 《口技》曾入编共和国教育史。在共和国的教育史上,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教科书篇目不断增删,但其中一篇300余字堪称中国古代散文上乘佳作,神灵活现,声情绝妙的短文,却从未被删减过,它就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所撰写的传统名篇——《口技》。 古文《口技》名篇,新中国以来作为中学语文教材,历经半个多世纪,教育着年青一代,是祖国文化遗产的无价之宝,获得全国亿万人民的赞赏。著名历史学家陈梧桐赞曰:“一身正气动九州,《口技》名篇播四海。”台湾作家沈谦撰文赞颂:“《口技》是清代状声文学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