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祝寿活动,流传甚广。祝寿礼俗称百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自60岁开始,有的自30岁(雅语称“而立”)、40岁(雅语称“不惑”)、50岁(雅语称知“天命”)开始,安溪境内就有嗣子们为青壮年和老年人举行祝寿活动。
何谓祝寿
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对称依次排列组合成六十甲子,如天干的甲和地支的子对称组合称甲子,以次类推。又如人自生年起到周转一周期〔丁亥年出生(1947年)再回到丁亥年(2007年)〕满60岁(雅语称“耳顺”),古人称为满六十甲子了,也称六十花甲。因为人们认为活满了一个甲子,相当于过完了天地宇宙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赋予特别重视庆贺花甲寿诞,礼仪比普通的寿礼更为隆重。杜甫《曲江》里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因此人们把活满70岁(七秩)称为古稀之年(雅语称“稀寿”),把70岁生日做的寿仪称为古稀寿。人活到80岁(八秩,雅语称“耄耋”)便被人们誉为老寿星,80岁做生日是大庆,举行的寿礼庆典,也称为“做(庆)八十”。从60岁生日开始,每逢整十如60、70、80、90岁生日时均举行寿礼(但也有逢60岁不做寿的),也称之为“过大寿”。然而,民间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认为“十”意味着“满”,“满”则“溢”,“满”又意味着完结,为讨个吉祥,许多地方不在整十时做寿,而是提前一年做(祝)寿。
准备寿礼
中国古代有所谓“五福”,讲的是五种人生理念。民间的说法是福、禄、寿、喜、财。《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日福、三日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日考终命。”由此可见,寿居首位,其他几福与此相关,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当给自己的长辈或亲朋好友的长辈祝寿时,可选择祝贺老人健康长寿为主的寿礼或购置一些实惠能用的物品,并在寿礼或物品上写一些祝寿词。民间常见的寿礼,有以下种种,供予选择。如寿酒,祝寿时使用最普遍的食物是酒,《诗经》里凡是涉及祝寿的地方,几乎都离不开酒。因为“酒”谐音“久”,“祝酒”也就是“祝久”。寿宴祝酒先敬寿星,然后宾客同饮。寿面,民间祝寿,尤其是家庭中祝寿,往往都要吃寿面。寿面是一种长长的面线,上罩红纸花,祝寿时把它放在寿案上,寿星坐上方,全家人陪寿星吃长寿面。寿蛋,由鸡蛋煮熟后染红与寿面一起摆放在寿案上,祝寿后去壳与长寿面同吃,每人要吃一对,寓意双双对对,长寿富贵。寿衣,以前是仿古制做新衣,现阶段大都在百货商场购买的西装或其它衣服。鹤、龟、松吉祥物,在民间鹤被视为“一品鸟”,仅次凤凰。传说鹤寿量无限,同龟一样被视为长寿之王。龟因其长寿也被人们视为长寿象征。松树终年常青,是斗严寒抗风雪霜,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其树龄很长,可达数千年,民间也常用松树代表长寿。五瑞图,五瑞图是象征长寿、吉祥的一种图,古人常画来祝寿祈福求平安。五瑞指:椿树、萱草、芝兰、磐石、竹椿,代表高寿。祝寿或春节时,挂上一幅“五瑞图”,象征这家人长寿无忧,子孙昌隆,家基稳固,百事平安。此外,还有百寿图、子孙万代图、富贵耄耋图、寿幛、寿屏、寿联、寿蜡等。
怎样祝寿
庆寿通常由嗣子们出面举行。县内承办庆寿活动的人家,一般是出嫁女儿为父母祝寿是“做九不做十”,于父母生日前送来猪腿(猪脚)、面线、寿蛋,衣、帽、鞋、袜等,其中寿蛋要符偶数;儿子为父母祝寿应事先早做准备,如养一头大猪,届时宰之敬天公,儿媳们要给买新衣、金银首饰做纪念;堂亲和亲戚朋友的寿礼应先行送达;庆寿活动应预先设立“寿堂”,寿堂正中用红纸或红绸布剪贴一个大红“寿”字,侧挂一副“百寿”中堂,两旁张挂寿联。常用寿联和寿幛用语有:庆衍古稀。南极寿翁。松鹤延年。笙箫合奏。百年偕老。寿添萱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霞焕椿庭。寿名高北斗;福气比南山。心宽能增寿;德厚可延年。福临寿星门第;春驻年迈人家。乃文乃武乃寿;如竹如梅如松。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寿过古稀多十载;预祝期颐又百年。六十花甲尊上寿;三代儿孙乐满堂。从古称稀尊上寿;自今伊始乐遐龄。福寿双全国恩家庆;新旧对比苦尽甜来。体健身壮宏开奉域;孙肖子贤欢度晚年。勤俭持家齐须勤俭;健康长寿永远健康。庆寿时,红烛高照,先敬天公,后祝寿(俗称拜寿);嗣子们要设宴为“寿星”祝寿,并宴请宾客。